匿名用户
2018.08.27 回答
兰科植物常见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
识别要点:草本,花两侧对称,形成唇瓣,雄蕊 雌蕊结合成合蕊柱,雄蕊1或2,花粉结合成花粉块,子房下位,种子微小。
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度扭转或90度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兰科花类常美丽或有香味,一般两侧对称。花被片6,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有中萼片与侧萼片之分;内轮的中央花瓣常变态而成唇瓣,唇瓣由于花序的下垂或花梗的扭转而经常处于下方即远轴的位置,基部常有囊或距。雄蕊与雌蕊的花柱和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通常具1枚雄蕊,前方有1个柱头凹穴。有些种类的蕊柱基部延伸成足,侧萼片与唇瓣围绕蕊柱足而生,形成囊状物,称萼囊。在柱头与雄蕊之间有一个舌状器官,称蕊喙,它通常是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块柄。蕊喙上的粘液常常变成固态的粘块,称粘盘,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或片状的延伸附属物,称蕊喙柄。花粉团与花粉块柄是雄蕊来源的,而粘盘与蕊喙柄则是柱头来源的,两者合生在一起叫花粉块。但花粉块也并非都由这4个部分组成,尤其是蕊喙柄,只在很进化的类群中才有;花粉团质地有粒粉质与蜡质之分,数目一般为2~8个。兰科植物凭借这种特殊构造的花,十分巧妙地适应于昆虫传粉。但也有一部分是自花传粉的。染色体基数x=6~29。
花粉大多为四合体,仅少数原始类群中为单粒。无萌发孔,具一薄壁区,1槽或2小槽,或具3~4个略呈圆孔状的萌发孔。地史中无关于兰科花粉的记载,但大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始新世(意大利北部),称Protorchis,接近于今日的红门兰属。
兰科植物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附生兰,亦即附生于岩壁或乔木之上。这一类兰花主要见于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雨林中透光处,如金蝶兰属、卡特兰属等。它们的茎常变态而成肥厚的假鳞茎。叶也常常有厚的角质层,有时变成肉质,也有变成圆柱形的。气生根通常比较发达,外面复以肥厚的根被,间有小孔相通,在下雨时能迅速吸收水分。少数种类的气生根甚至变成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除附生兰外,还有地生兰与腐生兰。它们生于地上,多半见于腐殖质丰富、荫蔽、排水良好的地方。腐生兰没有叶绿素,如天麻,靠蜜环菌取得养分。兰科植物由于种子很小(每个蒴果可含 0.3~400万个种子),胚乳极端退化,胚也没有分化,多数需要靠真菌共生来促进其萌发,尤其腐生兰与地生兰更是这样。
人工杂交培育品种逐年增加,品质优异。
科的模式属:红门兰属Orchis
相关知识
兰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木兰科花粉形态及其演化
罗霄山脉兰科植物区系及其生态地理学特征
鲜花养护:兰花的形态特征
白玉兰的生长习性,白玉兰的形态特征
兰花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应该怎么养护
14种石斛属(兰科)植物的花粉团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中国特有兰科植物褐花杓兰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西藏杓兰的生殖隔离研究
迎春形态特征
四季海棠形态特征
网址: 兰科的形态特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8847.html
上一篇: 坛花兰Acanthephippi |
下一篇: r= 14+ 4X就是 Z 岁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