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读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联想起兰花

读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联想起兰花

最近正逢牡丹花期,央视又在热播纪录片《牡丹》,讲到很多牡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杂交育种的不易,不免起了研究心。

其中讲到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牡丹作为园艺植物发展演化史的重要资料,找来仔细读了读,细细品味,很多事情让我联想起兰花。

-------------------野生原种紫斑牡丹----------------------------洛阳红----------------------------

李唐而下,中国人当时对重瓣牡丹的追捧达到癫狂的程度,而自然野种牡丹多为单瓣,为何各州野生单瓣牡丹,进了方圆数十里的洛阳城便千变万化,在那个不知道自然杂交为何物的年代,欧阳修有自己的理解,他说“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这个思想有点正态分布的意味,大部分为常态,少数是极端,他说重瓣多色牡丹正是草木中极少极美的妖艳之物,比起那些极丑陋的病木,只是被人看好罢了(“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瘿木痈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幸于人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丑花---------------------------------普花------------------------------------------瓣型花----------------

我们想想兰花何尝不是如此?兰的瓣型和花色,行花普草是绝大部分,极美之细花,极丑者比之行花不如,而所谓细花不过是这自然杂交中,被人们格外看好的罢了。我很佩服欧阳修以哲学的角度从行外人的眼光冷静审视当时疯狂的牡丹审美,这对我们如何平静心态是否也有帮助?

欧阳修当时亲眼见过和当时流行的牡丹品种三十余个,而有次在一位友人家的屏风上看到记录了90余种牡丹名称,他认为除了重复的当时流行的30余种,剩下的60种“虽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也就是觉得那些冷门品种虽能博得一名但不能流传,终归是因为并不那么好罢了,仿佛兰史上很多失传或冷门的新老名品,名字和描述如梦如幻令人垂涎,实际在人们万千的淘选过程中是流传不下去的。

--------------------------------------------------姚黄与魏紫-----------------------------------------------------

姚黄与魏紫是洛阳牡丹的当家品种,但在古代保存这两个品种却有太多的故事。古代牡丹无纯色黄花,而又以黄色为贵,像姚黄这样奶油色的花在当时已是极品,分株繁殖都太过奢侈,只有嫁接繁殖才可触及,然而专门做嫁接工的园丁索价也极为昂贵,一个接穗要5000钱,“姚黄一接头值钱五千。秋时立契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值。”为何如此昂贵,因为出自名门,名门占有稀种,不为卖钱而在于显示自己的尊贵地位,以至于有钱有势的人要求一个接穗也难,上家会把接穗放在开水里灭活后再授人:“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曾见兰著也有这样记载,稀品兰花不愿传人,售卖时以针在芦头刺一不显眼的创伤,则对方总是引种失败。这是花事,也见人心。

姚黄无论如何还算有所流传,而魏紫则更近乎传说。欧阳修记载此花“出于魏相仁溥家。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实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这花种在魏相爷的私家花园里,到了花期,想看花的人得出十几个钱才让看,这样一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十几缗!一缗一千文,十几缗就是一万几千钱啊,真是生财有道,也可见受热捧的程度。

由于战乱,魏紫曾失传,央视纪录片里洛阳的一位园艺师为了寻找真正的魏紫近乎费尽心力,只因为欧阳修记载真正的魏紫“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也就是达到700个花瓣的才是真魏紫,而她找到的最多只有500多瓣。但我们仔细阅读古代文献,发现魏紫真的是个传说,现在所谓魏紫实际当时只是叫“魏花”,虽然是千叶品种,但欧阳修和稍晚的周师厚都记载颜色是“肉红花”,根本不是紫色,。有时候啊,文献真的是令人辗转反侧,欧阳修也不过是听到有人数过花瓣达到700枚嘛,何况千叶品种台阁花的小花瓣都是雄蕊瓣化的,往往畸形,也就是凑个数,赏花不是数数啊,眼前的好花,非要和文献中的传说去套,南辕北辙、勤苦而难成。

事物总是发展的,而中国人往往沉浸在历史的迷雾中,类似的有多少人在对《兰蕙小史》上旧传失传名种的图样发痴啊,呵呵,那也许只是个传说罢了,到现在没有失传的其实才是永恒的经典吧。

-------------------------------------

一点题外话:纪录片刻意回避了美国在牡丹育种上的成就,美国牡丹研究者引入中国原种、欧洲日本园艺种而发扬光大,育种水平已经远远领先中国,现在美国已拥有四百多个品种,号称"世界牡丹总部"。在中国传统的花卉中茶花、杜鹃、牡丹,无不是西方利用中国丰富的种质资源而创造千变万化的园艺品种,从而主导世界花卉市场潮流(兰花也是如此),每思及此不免让人感叹惭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牡丹海黄(high noon)国内已引进。

相关知识

花簪云髻多风雅——洛阳牡丹鲜切花记(河洛广记)
欧阳修、陆游的植物学专著
洛阳牡丹的历史
欧阳修的花木情缘
郭幼为:欧阳修、陆游的植物学专著
洛阳牡丹介绍
河南洛阳牡丹
牡丹与洛阳的那些故事
洛阳牡丹(中国名花)
《洛阳牡丹记》:一本记录宋代观赏类植物的谱录

网址: 读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联想起兰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3895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洛阳牡丹记 (北宋)欧阳修 谱录
下一篇: 《洛阳牡丹记》欧阳修 • 花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