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与农药研制水稻抗真菌病害研究进展覃静萍,易自力,蒋建雄(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水稻真菌病害影响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文章概述了几种真菌病害的形态学特征、发病原因、规律及防治措施,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关键词:真菌病害;形态学特征;发病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4)05-0040-03水稻(OryzasativaL.)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各种病虫害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其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历年来研究工作者探讨的重要内容。水稻真菌病害种类很多,其中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等的危害日趋严重,只有利用抗性品种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多年来,在水稻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育成了不少抗病品种,但大多数的抗性效应只能维持2~3a。这一现状要求人们在传统防治的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植物基因工程的兴起与发展,一些抗真菌蛋白基因的发掘与克隆,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病原菌等,让我们看到了防治水稻真菌病害的新的希望。本文主要从田间管理、选育抗病良种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论述如何防治上述几种真菌病害,以期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1抗稻瘟病研究进展111致病机制由真菌引起的稻瘟病(riceblast)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又名稻热病,俗称干颈症、鬼掐颈、黑节瘟,病原菌的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t。病菌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播种后导致苗瘟,若气温在15e以上又遇降水潮湿,病菌迅速大量传播,侵入稻株组织吸收养分,破坏细胞,在叶片上产生边缘黄褐色、中央灰色的梭形病斑,随后汇合成梭形条
收稿日期:2004-05-1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种子研究重点资助项目(03A016)作者简介:覃静萍(1978-),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水稻病害研究。斑,叶片枯焦,影响水稻灌浆成熟。112防治11211田间管理引发水稻稻瘟病并流行的外在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管理技术。秧苗播种过密,会造成湿度增大,通风透光不良,从而加重病害。要合理栽培管理,尤以施肥和灌溉最为关键。王坤等[1]试验表明,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硅肥,水稻抗稻瘟病性增强,这是因为增施硅肥后,稻株表皮硅质化,能有效防治稻瘟病。11212选育抗病良种白成科等[2]利用自育的高抗稻瘟病、综合性状好的不育系中A与恢复系R223配组,育成了产量较高、米质较优且抗稻瘟病的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23。从水稻中已分离出功能完整、对压力能做出强烈反应的基因OsMAPK5,并构建了转基因水稻,发现其表达可以显著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3]。Ak-ira等用水稻的模拟伤害突变体CDR研究发现,CDR1和CDR2基因具有消减磷酸化作用,激活氧化酶的活性[4],表现出对稻瘟病菌的强烈抗性。刘士平等[5]提出基因聚合后抗谱增宽、抗性加强,是一种培育稻瘟病持久抗性品种的有效方法,并得到两个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可在中国南方稻区加以合理利用。11213生物防治游春平等[6]从试验中筛选到2株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对稻瘟菌两种交配型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8215%和100%。植株能通过合成植保素和木质素来抵御病原微生的侵害。徐同等[7]在温室条件下用哈茨木霉NF9菌株进行种子处理,幼苗接种稻瘟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这两种酶是合成植保素和木质素湖南农业科学2004,(5):40~42HunanAgriculturalSciences
相关知识
丝核菌属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一种新发现的水稻细菌性病害
植物细菌病害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水稻抗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园林植物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doc
网址: 水稻抗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4060.html
上一篇: 湖南紧急布控水稻病害流行成灾 |
下一篇: 怎么给花换土 怎么给花换土最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