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实验三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doc

实验三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doc

实验三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三 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学习描述和记载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以及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材料和用具 ?1.准备下列病害的标本、照片或挂图等: 烟草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 马铃薯晚疫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蔬菜幼苗猝倒病  菜软腐病 甘薯线虫病 棉花枯、黄萎病 水稻恶苗病 桃缩叶病 马铃薯疮痂病 玉米瘤黑粉病 小麦白粉病 小麦秆锈病 葡萄霜霉病 茄子褐纹病 油菜菌核病 麦类麦角病 水稻稻曲病 水稻稻瘟病 番茄根结线虫病  苋菜白锈病 豇豆锈病 油菜菌核 大豆菟丝子?   黄瓜根结线虫病? 水稻白叶枯病 番茄条纹病毒病 2、扩大镜、小刀及记载用具; 3、水稻白叶枯病叶、脱脂棉、小烧杯、封口膜。 ?三、内容与方法 ?(一)仔细观察并记录陈列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1、病状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花叶、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褪绿或黄化 褪绿或黄化是由于植物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花叶与斑驳 花叶是叶片颜色不均匀地变色,且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如烟草花叶病。如果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不清楚则称为斑驳。 ?(2)坏死 坏死是由于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主要表现有: ?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 ?枯死:芽、叶、枝、花的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穿孔和落叶落果:在叶片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使病斑从健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受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 ?溃疡: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叶片或果实上。病部面积大,中央凹陷,坏死深入到皮层,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坏死引起突然倒伏的称为猝倒;坏死而不倒伏的称为立枯。 ?(3)萎蔫 指植物根部或茎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到侵染而发生的枯萎现象,萎蔫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株性的。 ?(4)腐烂 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又分为干腐和湿腐。 流胶也是腐烂的一种,桃树等木本植物受病菌为害后,内部组织坏死并腐烂分解,从病部向外流出粘胶状物质。 (5)畸形 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徒长:植株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 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是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 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 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 蕨叶:叶片发育不良,叶片变成丝状、线状或蕨叶状。双子叶植物受2,4-D的药害也常变成蕨叶状。 花变叶:正常的花器变成叶片状结构,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2、病征类型: ?粉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黑色、白色、铁锈色的粉状物。 霉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白色、褐色、黑色的霉层。 小黑点: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黑色小颗粒。 菌 核: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大小不同的褐色或黑色颗粒。 锈状物:病原真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白色瓷状或褐色铁锈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的粘液和胶状物,干燥后成膜状。 ?(二)细菌菌脓的诱导 ?将水稻白叶枯病叶片用酒精棉球表面檫拭消毒后剪成1-2cm的小段。 在玻璃小烧杯中放入两个用水浸湿的棉球。 将小段的病叶片垂直插入烧杯里的棉球中间,使其直立,且相互之间不要靠在一起。 用封口膜将烧杯口封好,并注意使叶片顶端不要靠近封口膜。 将烧杯置于28C培养箱中保湿培养过夜后观察叶片上菌脓出现的情况(注意观察菌脓的颜色、浑浊度以及有无真菌的菌丝体出现)。?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实习指导书.doc
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doc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doc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B》实验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三6篇(全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
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形态观察.ppt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 .docx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验实训

网址: 实验三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467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油菜黄单胞
下一篇: 植物王国观后感及植物细菌性病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