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这个词最初使用于文艺复兴的时代,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和美术史家萨瓦里首先提出来的,原本含有轻蔑之意,这种轻视的观点曾盛行一时,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兴起,哥特式艺术才得到了应有的评价。现在,它主要指中世纪在西欧中欧所经历的两个重大国际性艺术风格中的第二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随着中世纪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兴起,教堂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教堂的审美和使用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哥特式教堂正是人们所需要能表现宗教理想的新型教堂建筑。
哥特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公元10世纪以后,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和商业和逐渐活跃,在一些交通要道、关隘、渡口及教堂和城堡附近,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工人与商人聚集起来的城市,并到12世纪大多通过赎买或武装斗争从封建领主和教会手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权。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但反映城市经济特点的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等也不少,市民住宅也大有发展,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
1、兰斯主教堂
1211-1290年建,法兰西国王的加冕教堂,主教堂内设有主教座,每个教区只有一所。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著称。教堂前后建了百余年,由于墩柱形式与装饰主题一致,格调统一。2、 亚眠主教堂
1220-1288年建,中厅系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宽约15米,高约43米,由于起伏交错的尖形肋骨交叉拱与把柱墩造成束柱的样面,看上去比真实的还要高。
3、科隆主教堂
始建于1248年,欧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平面143×84米,西面的一对八角形塔楼建于1842-1880年,高达150余米,体态硕大,中厅宽12.6米,高46米。教堂内外布满雕刻与小尖塔等装饰,垂直向上感很强。
4、巴黎圣母院
1163-1250年,法兰西早期哥特建筑的典型实例,位于巴黎城中。入口西向,前面广场是市民的市集与节日活动中心。教堂平面宽约47米,深约125米,可容近万人。东端有半圆形通廊。中厅很高,是侧廊(高9余米)的三倍半。结构用柱墩承重,使柱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正面是一对高60余米的塔楼,粗壮的墩子把立面纵分为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正中的玫瑰窗(直径13米)西侧的尖券形窗,到处可见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当中高达90米的尖塔与前面的那对塔楼,使远近市民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上举目可见。
相关知识
什么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起源、特点及代表建筑简介
哥特式建筑在米兰的华丽化身
世界著名十大哥特式建筑,你都知道属于哪个国家的吗?
荐读
哥特文化
哥特建筑的完美之花 赏析亚眠大教堂
西方文明
浅谈哥特式艺术的前世今生
哥特文化寻源
哥特玫瑰(哥特玫瑰月季)
网址: 哥特式建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6696.html
上一篇: 哥特妆容教程什么是哥特妆 |
下一篇: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