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成果来源于省科技厅星火项目《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模式构建及示范推广》的实施,主要技术内容、成果及推广效益情况如下:
(一)搭建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平台
1、种质资源收集与数据库建设:建成种质资源圃10.2亩,共收集种质资源79份,并建成相匹配的生态信息数据库1个。
2、生态信息检测点:建立生态信息监测点3个,提交了《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描述表和评价报告》、《闽北多花黄精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
3、良种筛选及繁育体系建设:建成闽北山区多花黄精良种繁育体系,2019年6月,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良种繁育基地”。
(二)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1、良种筛选:培育出具多芽分蘖特征的新品种一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62亩,年销售种苗共370万株,建成良种栽培示范基地300亩。
2、确定最佳林下仿野生栽培与管理模式:从设立的杉木林、松树林、阔叶林、毛竹林四种仿野生套种栽培试验方案中确立了毛竹林下最佳仿野生栽培与管理模式。
3、产品开发:共开发以多花黄精为主料的健康产品24种,并开发出《志愿者时间银行软件V1.0》、《微信便民养老服务公众端软件V1.0》、《微信血糖小护士软件V1.0》三个服务软件;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黄精配制酒通过福建省食品安全Q/SXSK 0001S—2019企业标准备案。
4、种质资源遗传分析:基于RAPD等DNA分子标记指纹技术,为良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5、质量评价新方法:构建了一种黄精多糖类成分提取分析和HPLC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新方法。
(三)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经福建省科技厅审核,组建成立了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武夷山脉多花黄精产业化科技服务团队,团队制定了《闽北多花黄精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和繁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闽北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发布了《邵武市多花黄精林下套种地方标准》,发表论文4篇。
2、经福建省教育厅审核,组建了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产业化专项)--“武夷山脉特色中药材产业化创新团队”。
3、以武夷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建成院士工作站多花黄精科创基地。
4、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共举办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810人次(其中贫困户243人次),并开展线上网络培训3700余人次,扩大受益面。
5、组建了由14家企业参与的多花黄精产业发展联盟,提升成果的示范应用及带动能力。
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新增带动企业及农户累计约17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共推广仿野生良种栽培基地8455亩,产值总计6787.76万元,利润总额3301.71万元,增收节支共146万元。成果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助力了产业精准扶贫,具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项目成果来源于2015年4月福建省科技厅立项的《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仿野生栽培模式构建及示范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15S0034;验收号闽科星验【2017】076号。项目组强化科技特派员机制,由项目团队成员张传海教授组建成立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重点推进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良种示范推广及产品开发等科技研发。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加强成果的示范应用及带动能力,引领和推动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快速发展。在推广应用方面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良种筛选及繁育体系建设:建成闽北山区多花黄精良种繁育体系,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62亩,年销售种苗共370万株,并建成良种栽培示范基地300亩。为闽北栽培基地供应提供良种保障。2019年6月,团队建设的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良种繁育基地”,认定文件:《农业农村部关于认定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通知》【农种发〔2019〕1号】。
(2)最佳栽培与管理的模式确定:科技特派员团队从设立的杉木林、松树林、阔叶林、毛竹林四种仿野生套种栽培试验方案中确立了毛竹林下最佳仿野生栽培与管理模式,规范了闽北山区林下多花黄精栽培与管理的模式,解决了“种植模式不一、产品质量差次不齐”的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项目团队建成良种栽培示范基地300亩、在邵武、光泽、顺昌、建瓯等县市共推广良种栽培
(3)产品开发:开发出以多花黄精为主料的健康产品共24种,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即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也丰富了大众健康产品;黄精配制酒通过了福建省食品安全Q/SXSK 0001S—2019企业标准备案;项目团队以多花黄精产业服务模式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志愿者时间银行软件V1.0》,推动产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智能化管理;以多花黄精养生药膳服务老年人健康的服务模式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微信便民养老服务公众端软件V1.0》,以黄精食品促进血糖降低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微信血糖小护士软件V1.0》,积极助力社会大众健康。
(4)质量评价新方法:构建了一种多花黄精多糖类成分提取分析和HPLC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新方法,为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科技支撑。
(5)组建了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武夷山脉多花黄精产业化科技服务团队),制定了《闽北多花黄精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和繁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闽北多花黄精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并发布了《邵武市多花黄精林下套种地方标准》,为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
(6)建成院士工作站科创基地:在中科院赵玉芬院士“福建省武夷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支持下成立了“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创基地”,重点开展了多花黄精的水肥试验,助推产业科技进步。
(7)建成“农民田间学校”:共举办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人数81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3人次,助力了产业精准扶贫),并开展线上网络培训,在线培训及人数达3700余人次,极大地扩大成果推广的受益面。
(8)组建了由14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多花黄精产业发展联盟”,提升了成果的示范应用及带动能力。
此外,项目组成员郭娜、罗格莲、方文清组建参赛小组,《武夷山1号黄精舰》创业项目获第二届全国林业草原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遍地黄精金灿灿》创业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遍地黄精金灿灿》创业项目获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极大的推进了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的品牌建设。
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平台的搭建,为区域多花黄精产业化发展鉴定了科研基础。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项目团队以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为骨干,积极开展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新增带动企业及农户累计约17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并通过开展线上网络培训,在线培训及人数达3700余人次,极大地扩大成果推广的受益面;筛选出具多芽分蘖特征的多花黄精新品种一个并加以推广,增加了多花黄精种植效益,提升了产品品质;研发出多花黄精健康产品24种(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多花黄精产业服务模式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志愿者时间银行软件V1.0》,以多花黄精养生药膳服务老年人健康的服务模式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微信便民养老服务公众端软件V1.0》,积极推动了产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智能化管理;以黄精食品促进血糖降低为创作母本,开发出《微信血糖小护士软件V1.0》,提升大众健康水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组建了“多花黄精产业发展联盟”,加强成果的示范应用及带动能力。
项目成果的应用推广,新增带动企业及农户累计约17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共推广仿野生良种栽培基地8455亩,产值总计6787.76万元,利润总额3301.71万元,增收节支共146万元。项目开展成果转化与推广,极大的改善了闽北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种植效益,助力了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团队建设的多花黄精良种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引领和推动闽北山区多花黄精产业快速发展,项目成果推广与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提名项目的第一完成人签名:
承诺:上述论文专著用于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作者的同意。
提名项目的第一完成人签名:
相关知识
邵武打造闽北首个多花黄精种苗繁育基地
多花黄精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多花黄精种植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基金项目:浙产道地多花黄精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乡村振兴】科特派赋能 邵武建起道地多花黄精种苗繁育基地
辽东山区珍稀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
不同林分下多花黄精播种育苗研究
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多花黄精有效成分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网址: 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示范推广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48753.html
上一篇: 科企共建福州茉莉花种质资源圃 |
下一篇: “國家三角梅種質資源庫”在廈門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