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物种起源》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一本科学史论著,书中提出的进化论与细胞学说、能量转换守恒定律一起被恩格斯称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B.《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一书结尾的“综述和结论”部分,文中列举了大量事实和论点,有力地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驳斥了特创论。
C.《宇宙的边疆》是一篇引导人们认识宇宙以及宇宙和人类关系的科普文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宇宙组成的相关知识。
D.《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是一篇科学史文章,介绍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其中重点介绍了“浑盖之争”。
2.【语病】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B.由于生物在漫长的演化和变异历程中,通常其性状都随之发生了分异,所以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那些比较古老的类型或每一生物群的早期祖先类型,在分类谱系上常或多或少地处于各现生类群之间。
C.为什么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呢?其原因是因为,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D.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在任何两个地区若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的话,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
3.【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驯养(xùn) 吝啬(lìn) 晕眩(xuán) 战栗(lì)
B.脚蹼(pǔ) 鸫鸟(dōng) 诞生(dàn) 夙望(sù)
C.枞树(cōng) 脚踝(huái) 沼泽(zhāo) 束缚(fù)
D.璀璨(cuǐ) 广袤(máo) 甲烷(wán) 荡漾(yàng)
4.下列几句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3)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4)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却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下述现象似乎十分奇怪: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鹅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个物种总是力求扩大其个体数目,而且自然选择总是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根据这种观点,那么上述的那些事实,不仅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舒德干等译)
材料二:
以现代的进化思维来看,始祖鸟是一种过渡型动物,其化石是长羽毛的恐龙向鸟类转变的过渡型。但在始祖鸟生活的年代,它并不是什么过渡型或者半成品,它是一种对环境适应得很好的生物。对人类设计者来说,相对于我们对鸟类模样的预期,始祖鸟看上去像一种不完善的鸟,因为我们对鸟类的期望是由今天的鸟类决定的。在始祖鸟自己的年代,它是其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完善的竞争者。
近年来一系列的科学发现展现了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之间的过渡,填补了进化故事中的空白,长着羽毛的恐龙就是这类发现之一。转换的精确瞬间几乎不可能找到,但在很多情况下,找到更加广泛的中间类型是有可能的——只要坚持不懈,再加一点巧妙策略。
很多年里,进化科学家因为找不到鱼和陆生动物(例如蜥蜴、鳄鱼和短吻鳄)之间的过渡型而感到沮丧,一直到他们开始思考:这样一种动物应当住在沼泽或湿地里,并且它应当生活在3.75亿年前。当人们发现了一片化石沼泽时,他们去看了,这片化石沼泽由地质板块运动带到北方,到达如今的加拿大东部。尼尔·苏宾就是这样发现了奇妙的提塔利克鱼的,它有着介于鳍和腿之间的过渡特征。在我们的讨论背景下,可以说提塔利克鱼有着半成品的腿,但从这种生物自身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半成品这回事。它所拥有的是某种能够让它爬上陆地、逃避捕食者,也许还能更好地观察潜在猎物的东西。
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科学家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普通人,我们要的是预测,想要建立让我们对未来作出预测的理论,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祖先中间的那些不操心预测未来的人,毫无疑问很快就在竞争中败给那些能预测季节变化、猎物群迁徙、食用植物生长的人。科学家预测能发现提塔利克鱼这样的动物,然后他们真的发现了。
无论是半成品翅膀,还是半成品的足,它们都适应得很好,足以应付其后代在今天飞翔、行走和游泳的需求。每种特征在自己的年代里都必须运作得足够好。它们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足够好。
(摘编自比尔·奈尔《无可否认:进化是什么》,王艳红译)
5.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习性和构造的多样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使物种能够适应多样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满足其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
B.随着长期的连续变异,特征差异趋于增大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可能成为不同物种,并形成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
C.由于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独特方式,物种所获得的变异均能得到稳定遗传,这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更占优势。
D.为了生存,种群需努力适应更多样的空间,然而变异过程却是缓慢的,这合理地解释了高地上的鹅有蹼状脚等现象。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物种都有过度繁殖的趋向,地球上生存空间有限,这两个因素是自然选择学说得以成立的前提。
B.自然选择学说与“自然界中没有飞欧”这一格言相符,而这格言被“新知识”不断证实,可见该学说与当时的科学思潮相合。
C.材料二认为始祖鸟是其生态系统中完善的竞争者,否认了“半成品翅膀”的说法,这体现了现代进化思维的科学性。
D.提塔利克鱼化石在加拿大东部被发现,既证实了鱼与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物种确实存在,也说明了预测能力的重要性。
7.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的行文思路。
8.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为学术论著和科普文章,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春天,唐朝的“高帅富”们便开始结伴骑马郊游,寻春赏花。《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他们赏花,并不单纯地“看”,还有曲赏、酒赏、香赏、茗赏、画赏等多种方式。曲赏是赏花咏歌,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赏则是饮酒观花,所谓“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酒”,一面饮醇香美酒,一面赏花尽兴。所以“面对插花,乐声响起,把酒问天,写诗赋词,其乐融融,天不醉人醉,地不醉花醉”,一度被唐人奉为赏花最高境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有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轶事。
赏花有时令之别,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还有专门的“花历”可查。按大致的对应关系来看,“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春光初俏之时的“花盟主”有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有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有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古人赏花不仅挑时间,还要择佳所。就赏花地点而言,不一定要去热门打卡地,也可以去乡间小路走走,乡村篱落之间桃花掩映,别有韵味。如看桃花,清代文学家李渔便给出了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可见,赏花还要看心情。
(节选自《唐朝“白富美”花式赏花欢乐多》)
材料二:
2023年舟山各地赏花时间表(部分)
景区 花卉品种 赏花时间
梅园公园、长峙岛 梅花 2月底-3月
大猫岛、马岙街道团结社区 梨花 3月
如心樱花公园、里钓岛、东港沈院 樱花 3月-4月中旬
海莲路 玉兰 3月末-4月上旬
东极岛 杏花 4月
定沈路 海棠 4月初-4月中旬
毛竹山生态桃园、桃花岛、东海大峡谷 桃花 4月中下旬
材料三:“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这段话出自2023年1月18日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在江苏恒北村,一只梨的甜蜜故事经常为外人乐道。恒北早酥梨是恒北村的特色农产品,村子通过文旅融合,用梨入菜做饮料,把梨子加工成系列文创产品,提升恒北早酥梨品牌的附加值。在恒北,不仅有香甜的早酥梨,聪明勤劳的恒北人更把目光瞄准了梨产业、梨文化,围绕“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精准定位,从早春举办梨花节到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以早酥梨品牌为主要产业支撑的一系列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星星乐园、原乡温泉、农家采摘、恒北文创街等一批文旅项目让恒北文旅产业风生水起。
恒北村坚持做足梨文章,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已有45个系列175个梨文创商标。在恒北,春天可以徜徉梨花的海洋,夏天可以在绿色中避暑,秋天能够品尝丰硕的果实,冬天还可以住农家乐、泡温泉,四季都有不同的梨园美景。通过一颗梨,恒北村打造梨产业、梨品牌,绘就民富村强的美丽画卷。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指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做好土特产文章”“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总书记的指示为乡村发展、农民致富指明道路。产业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做优做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让风景和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旅游金字招牌,走品牌致富的路子,对于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品牌农业参考》)
材料四: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只要见到过某些毒蛇,某些鱼类,或一些丑得像扭歪的人脸那样的蝙蝠,他就会承认这一点。性选择给了雄性以最鲜艳的色泽、优美的体态和其他华丽的装饰。有时在许多鸟类、蝴蝶和别的动物中,雌雄两性都是如此。拿鸟类来说,性选择使雄鸟的鸣叫声不仅取悦了雌鸟,同时也给人类以一种莫大的享受。花和果实由于有绿叶相衬,其色彩更为艳丽、醒目,更易被昆虫发现、光顾并传粉,而种子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至于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何以能给人及动物以愉悦呢?即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的呢?这是很难搞清楚的,就如同某种气味和味道,最初是怎样使人感觉舒适一样。
既然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虽然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并且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但却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对此,我们不必惊奇。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欧阳修“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故事中可见,赏花的最高境界是饮酒赏花,其他曲赏、香赏、茗赏、画赏都不如酒赏。
B.舟山可赏之花品种繁多,赏花点既有专题公园,又有社区路边,“海上花园城市”名副其实,花卉风景已经成为舟山的旅游金字招牌。
C.恒北村通过挖掘“梨的故事”,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使“观梨花”拓展为四季可游的“梨产业”,实现了民富村强。
D.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人们更喜欢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因而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无处不在。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赏花,无论古今,赏花不仅要有花,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特色活动,如此才可称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B.《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而恒北村的特色风貌正是其振兴的重要因素。
C.宋代邵雍说:“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可见当时赏花已经在各阶层普及,洛阳人尤爱牡丹。
D.近年来,“一枝黄花”“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屡有发生,由此而带来的竞争可以使该地区的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
11.下列诗句,不适合验证材料一“赏花有时令之别,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这句话的一项是( )
A.等间应被西风笑,寂寞黄花未有诗。(王迈)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2.材料一说“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这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夜宴占花名游戏中就有体现。参与游戏的部分人物和其掣出的花签如下图所示,请任选两个人物,写出她们掣出的花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人物:宝钗、探春、湘云、黛玉 花名:牡丹、芙蓉、杏花、海棠花
13.舟山环境优美,堪称海上花园城市,如果想着力发展赏花经济,上述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摘编自《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菜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阈,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
14.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在驯养的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作者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来。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15.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并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他对进化论的认可。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1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 )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17.达尔文进化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根据材料二,梳理作者的主要观点。
18.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有人甚至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认为达尔文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两则材料,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既然自然选择表达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改良与适应,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②( )某一地区的物种,( )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 )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 )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③对此,我们不必惊奇。④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⑤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即使是我们的眼睛也不例外。⑥或许其中的一些构造甚至不合情理,对此你也不必惊奇。⑦为了抵御外敌,蜜蜂舍身刺敌;大量雄蜂的产生,却仅为单纯的交配,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惊人地浪费;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姬蜂在毛虫体内求食;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为奇。⑧依照自然选择学说,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19.依次填入括号中的关联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尽管 如果 就
B.所以 虽然 并且 却
C.因为 虽然 如果 却
D.所以 尽管 并且 就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压缩本语段,那么⑤句的主要意思应该作为本段的核心被保留。
B.⑥句中的“或许”不可以删除,它增强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C.⑦处作者连续列举五个事例,意在证明自然界的一些构造不合情理。
D.⑦句中冒号的用法是错误的,此处应把冒号删除,语意更为连贯。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1) 文中序号为 的句子偏离中心,应当删除。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四、语言表达
22.下面的文段在语法和标点符号的用法方面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2000年—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例位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C 6.C 7.①首先基于物种的繁衍特性,提出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的观点;
②其次阐释了获得有利变异的物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如何扩大生存竞争优势的过程。
③最后指出这能解释特创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8.①材料一是学术论著,语言严密、准确。多用长句,尤其是综合使用了因果、条件、假设等复句,体现其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运用专业术语,如“种群”“纲”“特创论”等,使论述准确严谨。
②材料二是科普文章,语言较为活泼,可读性强。用词生活化,如以“半成品”形容过渡型物种,通俗易懂;叙述文学化,如生动地讲述了寻找提塔利克鱼化石的过程,饶有趣味。
9.C 10.D 11.B 12.①宝钗——牡丹。牡丹花朵肥大,花色艳丽,薛宝钗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皇商之家,雍容华贵;牡丹代表富贵吉祥,这和宝钗的追求是一致的。
②探春——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日”象征的是帝王和王室之家,说明她未来的婚姻是和王室有关的。
③史湘云——海棠花。史湘云性格豪爽,在一众循规蹈矩的千金小姐中显得格外洒脱。小说中,史湘云有写海棠诗(63回),海棠又称“睡美人”,而史湘云62回有“醉卧芍药”的情节。
④黛玉——芙蓉。芙蓉,又名荷花,象征着清纯、美丽、高洁。林黛玉就像一朵出水芙蓉,容貌清新自然、不事雕饰,品性透明率真、高尚纯洁。“风露清愁”,生动地刻画出林黛玉愁肠百结,愁绪万千,对着清风叹息,对着露珠流泪的形象。 13.①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
②结合本地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
③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充分挖掘,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④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地域民族文化活动,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活动。
⑤改良花卉品种,使之更多样化更适应地区环境。
14.D 15.C 16.A 17.①从“达尔文主义”到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综合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达尔文进化论经历了三个时期。
②“达尔文主义”时期进化论不断被修正和完善,但没有被根本性动摇。“新达尔文主义”时期魏斯曼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并接受继承了进化论的主要方面。“现代达尔文主义”符合遗传学机制,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并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 18.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自然条件下,变异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其结果很难确定,而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但却并不能否认存在生物的变异。
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
③该论调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
19.B 20.D 21.(1) ④
(2)既然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
22.①句,删掉“至少”;④句,将“降低”改为“减少”;⑤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句,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各种类型的修改病句练习题(含答案)
《室内盆栽植物》PPT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三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同步练习资料优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三课《百合花》
花卉栽培的设施及设备.ppt
绿化养护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6花儿草儿真美丽 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花》优质课件.pptx
植物知识普及:每月都有哪些花开花
网址: 第四单元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2758.html
上一篇: 麦冬不是双子叶植物的原因(揭开麦 |
下一篇: 马蹄莲花期全解析(马蹄莲花期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