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 叶果 树 2012,44(1):49—51 DeciduousFruits 柿树的观赏价值及在园林绿化 中的应用 李莹莹 ,王英华 ,吴利芹 ,朱志兰4 (1.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274015;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三高级中学;4.潍坊市国有花卉苗木 良种繁育试验场) 摘 要:阐述 了柿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结果习性 ,分析 了其树姿、树干、叶、花和果的观赏特性。提 出了在 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柿树;观赏特性;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12)01—0049-03 (DiospyroskakiL)系柿科柿属果树,本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50种,原产于我国的有49种 。柿 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以华北栽培最盛。其果实可生食,也可人药,是食药兼用的经济树种。柿树体 大、叶厚浓绿、秋季果艳叶红,颇具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柿树生态观光园在山 东、河北和甘肃等地悄然兴起,其观赏价值越来越引人注目 。 1 生长结果习性 柿为落叶乔木,成树高达 l0余 m,多为雌株型,具有单性结实特性。适应范围广,在年平均温度 9℃、绝对低温一2O℃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柿树为喜光树种,略耐荫,但在 阳光充足处果实多且品质好 ,枝条充实,发枝力强;在光照时数少的谷地则树体向高发展而结果少。成 树根系深广,吸肥水能力强,在山地、平原、微酸或微碱性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 好而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壤土或粘质壤土最为理想。柿树枝条顶端优势明显,顶端两芽抽枝茁壮;大枝 易弯曲下垂,其弓背上极易发生更新枝。花着生在结果枝的3—8节,通常以4—6节的花坐果率较高。 结果枝由结果母枝顶端的花芽抽生,结果母枝粗壮时,抽生的结果枝多,且结果多,果实大。柿树寿命 和结果年限长,一般在嫁接后4~6年开始结果,15年后达盛果期,100年生树仍能丰产,300年生树仍 可结果 。 2 观赏特性 2.1 树姿 生长在沃土上的柿树,其树体高大,树姿开展,树冠圆形,树势强健、挺拔。落叶前树姿尤显丰满; 落叶后 自然弯曲的小枝与匀称分布的主侧枝交混构成圆形树冠,给人以美的感觉。 2.2 枝干 主干外皮深灰色至灰黑色,呈方块状龟裂。干身直立挺拔,成行成排种植时,井然有序。树皮不易 脱落,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木质细而坚硬,可兼得优质木材。 2.3 树叶 (唐)段成式在 《酉阳杂俎》中称柿树 “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夏季柿树宽大肥厚而光亮浓绿的叶片 营造出一种浓荫场景;晚秋见霜后,树叶变红,可与枫叶媲美,正如宋代大诗人苏轼所描写的 “柿叶满 收稿 日期:2011—03—24 作者简介:李莹莹(1980一),山东省临沂人 ,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所。 50 落 叶 果 树 第44卷 庭红颗秋”。秋季成片、成行的柿树霜红叶可呈现酷似彩带的景观。 2.4 果实 柿果为浆果,扁圆形 、长圆形、心形或方形,直径 3~8em;9月中旬以后 ,果实渐变橙黄或橙红色, 悬于绿荫丛中,极为美观,果实不易脱落,l1月落叶以后仍能悬于树上,故观赏期极长。“色胜金衣美, 甘逾玉液清”是对柿果特性的最好描写,赏食俱佳。因此,种植柿树不仅能美景,还能让人有机会体验 到营养、甘美的艳果。 2.5 花 柿树的花较小,黄 白色,多数品种仅有雌花,单生于叶腋间。5月开花,花期6—9天;花瓣厚、肉 质,基部连合成筒状,花萼较大,4裂。细致观看其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 3 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 柿树可孤植、丛植或群植,与其他园林植物合理配置,能营造出不同的景观。目前,柿树在生态旅 游观光园的建设,景区、庭院、道路绿化以及盆景栽培方面应用较广。 3.1 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园 生态旅游观光园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产物。甘肃天水市的唐林园、河北满城的柿子沟景区、山东的 武庄生态旅游区及沂蒙山区生态旅游观光园l3都是以柿树为中心资源,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遵循园林 景观设计原则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基地,是人们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是在秋末初冬柿果 成熟、采收、晾晒、加工柿饼时,可观红果、品美味
相关知识
野生花卉的开发和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pdf
草本花卉繁殖和在宝坻区园林绿化中应用.doc
花灌木的特性和在园林绿化景观中的应用配置
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柿树科特点
园林绿化中特色林果的应用
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应用与养护管理
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信阳市为例.pdf
园林花卉在景观中的应用探析.pdf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目—柿树科
网址: 柿树观赏价值和在园林绿化中应用.PDF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4225.html
上一篇: 【廣東常用花灌木】 |
下一篇: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