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镇党委书记在2024年全县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推进会暨示范片区四季度述职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镇党委书记在2024年全县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推进会暨示范片区四季度述职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创新路径、资源整合,扎实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系列活动,深化“组织+人才+资本”融合发展,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筑牢战斗堡垒,组织联建促共赢。建立组织开展活动。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以汶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依托,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纽带,成立联合党委,推动片区内党组织活动共办、党员共管、事务共商、产业共兴。整合集聚资源要素。编制“跨村联建”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最大限度整合各类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依托**镇乡村振兴共富联盟,吸引近10家种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入驻。优化产业发展架构。优化了“党支部+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完成面积8万平方米、年产种苗800余万株、鲁西南规模领先的长寿花花卉种业培繁基地,招引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国家制种大县项目落户**镇。

做好人才文章,人才联育添动力。探索人才引育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乡村人才引育模式,依托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政策引导、在外英才联谊会等方式,以创办企业、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形式,吸纳在外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加入“乡村振兴合伙人”队伍。今年以来,招募浙江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单位“乡村振兴合伙人”7名,合作项目涉及特色花卉、蔬菜、良种繁育等多类产业。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健全村干部人才联育联用机制,以党委党校为牵引,利用现有产业基地、电商平台、培训基地等举办“共富课堂”11场次,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富的乡村人才队伍。开展“发送一条慰问短信、拨打一次亲情电话、组建一个微信群”的“三个一”活动,对带富能力较强的在外人才建立了220余人的《**镇在外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化、常态化联动对接。

强化产业联建,资本联用促发展。争取扶持政策。先后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600万元、乡村振兴扶贫资金1744万元、中央衔接资金550万元、第一书记帮扶资金452万元等,将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统筹用于特色花卉、蔬菜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共富基地”“共富大棚”40余处,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每年可带动9个镇街、37个村增收21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源。充分挖掘各村特色,盘活利用村内闲置低效资源,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村党组织合作共建“共富工坊”6个,将企业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让“小车间”成为乡村发展的“大舞台”,有效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深化科技赋能,创新联动增效能。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以联合党委为枢纽,积极牵线搭桥,打破科研院所、高校与乡村之间的“次元壁”,搭建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定期举办“科技下乡·产学研对接会”,邀请浙江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科研力量携前沿农业技术、新品种研发成果现场推介展示,与片区内企业、农户面对面交流需求、对接合作。今年已促成花卉智能温室精准调控系统研发、蔬菜抗病新品种选育应用等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让最新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引入智慧农业手段。在长寿花花卉种业培繁基地等重点产业区域,全面铺开智慧农业设施应用。安装土壤墒情传感器、气象监测站、智能灌溉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土壤肥力、水分、光照、气温等关键种植参数的实时精准监测与自动化调控,花卉种苗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蔬菜亩产量平均增产10%-15%。同时,利用无人机植保、智能采摘机器人等新兴设备,降低人工劳作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看天吃饭”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变,引领农业产业步入科技高速路。培育本土科创力量。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共富课堂”开设科技专项培训课程,选拔有潜力、肯钻研的农户和基层技术人员,开展定向科创能力培养。设立“乡村科创基金”,鼓励本土人才开展实用型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发,从花卉组培快繁技术改良到蔬菜绿色防控技术优化,一系列接地气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表现突出的本土科创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典范,激发更多群众投身科技创新浪潮,为乡村产业持续注入内生动力。

优化服务供给,民生联享筑根基。构建便民服务网络。联合党委统筹各村便民服务资源,在片区中心位置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涵盖民政、社保、医疗、农业等多领域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窗式”办结。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民生服务云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办理业务、查询政策信息、反馈民生诉求,线上办结率达70%以上,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提升服务便利性与效率。丰富公共服务内涵。聚焦教育、医疗、文化等关键民生领域,积极引入优质资源“下沉”乡村。与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共建“乡村教育帮扶点”,定期选派骨干教师支教讲学,开展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活动,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80%;联合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邀请专家定期坐诊、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水平服务。此外,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修建民俗文化馆、文化广场等设施,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民俗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软实力”。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建立片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整合民政、残联、慈善等多部门救助资源,精准识别低保户、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按需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设立“民生兜底保障基金”,专项用于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群众临时救助,今年已累计救助1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80余万元,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乡村发展成果普惠全体村民。

加强生态治理,环境联保优风貌。制定绿色发展规划。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联合党委牵头编制片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统筹布局农业产业、生态旅游项目,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对长寿花花卉种植等产业,制定严格的绿色生产标准,规范农药、化肥使用,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面源污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组织片区各村联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清理村内塘沟、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建立“日清扫、周检查、月评比”工作机制,定期评选“最美村庄”“清洁示范户”,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累计清理垃圾500余吨,改造卫生厕所300余座,村庄绿化率提升至40%以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推进生态产业化转化。立足良好生态基础,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项目。利用花卉种植基地打造“花海观光园”,配套建设农家乐、民宿等设施,举办花卉文化节、采摘体验活动,吸引游客超3000人次,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拓宽乡村增收渠道,让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阅读量: 49 下载量:0 收藏: 36 分享:

相关知识

镇党委书记在全县“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推进会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汇报会上的发言
济宁汶上县苑庄镇:“村企联建”聚合力,“双向奔赴”促振兴
“镇”兴之“铝”看邹平·视听丨青阳:点燃党建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镇党委书记述职报告.doc(最新资源)
桃花源镇:学习草坪先进经验,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都江堰村 (社区) 干部选用观察③
以花为媒 端信有礼 兖州区第五届油菜花节4月1日等你来
以花为媒 以文会友 济宁市兖州区第五届油菜花节4月1日开幕
园林绿化年度总结报告,园林技术员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园林绿化,园林绿化养护年度总结报告
社旗县组织召开全县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

网址: 镇党委书记在2024年全县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推进会暨示范片区四季度述职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5686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盐碱地面积890多万亩,山东运用
下一篇: 康乃馨的繁殖方法和生长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