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0年05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马杰 易津 皇甫超河 杨殿林 开通知网号
【摘要】:以入侵植物黄顶菊和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丹草3种牧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取代试验方法观察了不同密度及比例条件下4种植物的竞争表现,为黄顶菊生物替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3种牧草中,高丹草对黄顶菊株高控制效果最为明显,并以苗期效果最好,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抑制率即可达60.00%;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控制效果较差,在低密度比例下对黄顶菊起不到抑制作用.(2)在高丹草低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比对照均明显减少,抑制率分别可达91.40%和44.87%;而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各密度替代组合中,黄顶菊单株生物量、分枝数与对照相同或大于对照.(3)在各个生育时期,除高密度高丹草替代组合外,其他组合中黄顶菊的相对产量值均极显著小于1.0,生长受明显抑制;而在各替代密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与黄顶菊竞争替代效果均不明显.研究发现,高丹草的替代效果明显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可以作为生物替代的材料对黄顶菊进行替代控制,且在植株比为1∶3比例下即可实现理想控制效果.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开赟;王钿;丁新华;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张国良;付卫东;文俊;加马力丁·吾拉扎汗;王兰;郭文超;豚草和三裂叶豚草拮抗植物的筛选[J];新疆农业科学;2022年12期 2 杜佳奇;王曼丽;童佳丽;王镜如;朱国亮;伊力塔;施氮对杉木-浙江楠(Cunninghamia lanceolata×Phoebe chekiangensis)混栽苗木生长与植株元素含量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2年03期 3 王森森;贾宏定;张志飞;胡龙兴;陈桂华;入侵植物美洲商陆与3种牧草的竞争效应研究[J];草地学报;2021年01期 4 王宁;袁美丽;王磊;陈浩;李真真;入侵植物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8年06期 5 陈曦;李新臣;宋小玲;强胜;戴伟民;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观察及ITS分子鉴定[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年03期 6 潘玉梅;唐赛春;韦春强;李象钦;吕仕洪;王云波;两种本地植物种子萌发对飞机草的化感耐受性及其相互竞争[J];生态学报;2019年19期 7 岳茂峰;崔烨;冯莉;张纯;田兴山;入侵植物飞机草与4种牧草的竞争效应[J];生物安全学报;2016年04期 8 霍丽娟;丁文利;高志娟;苏国霞;王智;徐炳成;混播下柳枝稷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对水氮条件的响应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6年04期 9 李良博;张海涛;杨燕;希从芳;周平;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生长形态及竞争效应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5期 10 高汝勇;菊芋对黄顶菊的竞争效应[J];种子;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化田;北美车前入侵机制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钿;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多样性和定殖限制因子研究[D];塔里木大学;2022年 2 李新臣;黄顶菊的表型可塑性及其适生区预测[D];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 3 王森森;美洲商陆的替代控制牧草筛选及其相互竞争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21年 4 徐怀秀;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与本地植物乌拉尔甘草的竞争能力比较[D];石河子大学;2022年 5 陈曦;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生物学特性及使用花芽抑制剂对其进行防治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 6 杨登旭;基于表型可塑性及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的黄顶菊入侵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7 罗雪晶;不同入侵时间外来菊科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林春华;入侵植物大狼耙草表型可塑性及其与本地种的竞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晓红;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生态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江华;养分异质性与竞争条件下入侵植物和共存本地植物的表现[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风娟;李继泉;徐兴友;郭艾英;胡京蕊;杜淑欣;万方浩;环境因子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2 任艳萍;江莎;古松;郑书馨;赵娜;外来植物黄顶菊根、茎、叶的化感作用初探[J];植物保护;2009年03期 3 于庆荣;黄顶菊的危害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2期 4 蒋智林;刘万学;万方浩;李正跃;非洲狗尾草与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5 周文杰;芦站根;刘国民;外来植物黄顶菊生理指标的季节动态及适应意义[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芦站根;周文杰;时丽冉;李佳;3种外来植物入侵的风险性评估研究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7 赵林;孟玲;李保平;施肥对苗期紫茎泽兰和黑麦草相对竞争力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7年11期 8 李香菊;张米茹;李咏军;张朝贤;黄顶菊水提取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及胚根伸长的化感作用研究[J];杂草科学;2007年04期 9 朱宏伟;孟玲;李保平;黑麦草与入侵杂草紫茎泽兰苗期的相对竞争力[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香菊;王贵启;张朝贤;黄红娟;李咏军;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分布、特征特性及化学防除[J];杂草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智林;入侵杂草紫茎泽兰与非入侵草本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琳;紫茎泽兰和4种牧草苗期相对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周泽建;狗尾草和黑麦草对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易津;皇甫超河;杨殿林;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5期 2 白丽荣;赵丹;刘国杰;左桂焕;紫花苜蓿与黄顶菊互感作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7期 3 高效牧草业 选种是基础[J];北京农业;2003年12期 4 韩建华;程子林;张思晨;皇甫超河;武克纪;生物替代技术防控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14年04期 5 蔡海霞,杨浩哲,王跃卿,李毅几种牧草的种植与效益分析[J];河南畜牧兽医;2003年11期 6 马杰;皇甫超河;易津;杨殿林;4种替代植物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7 徐艳霞;杨曌;孙芳;李红;黄新育;柴华;王晓龙;李莎莎;宋敏超;吴玥;周景明;王宇;丁昕颖;何长安;东北寒区高丹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适宜比例研究[J];中国饲料;2022年17期 8 姜娜;皇甫超河;王楠楠;陈冬青;屠臣阳;杨殿林;王彩灵;替代牧草对黄顶菊生物量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08期 9 王瑞刚;唐世荣;郭军康;赵玉杰;宋正国;铜胁迫对高丹草和紫花苜蓿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2期 10 蔺芳;刘晓静;张家洋;紫花苜蓿与多年生黑麦草不同种植模式下沙化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谷;邰建辉;美国商业应用中的紫花苜蓿质量及质量标准[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谷;邰建辉;美国商业应用中的紫花苜蓿质量及质量标准[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瑞海;张国良;付卫东;河北农田景观生态区黄顶菊种子库调查及替代修复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张婷;张国良;付卫东;菊芋和黄顶菊发育初期竞争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许贤;王贵启;樊翠芹;李秉华;崔海燕;王建平;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光合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丁华锋;黄顶菊的发生危害与治理对策[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詹秋文;钱章强;林平;李杰勤;皖草系列高丹草培育的创新意义[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曾洪光;草食家畜的好饲料——高丹草[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9 赵斌;霍静倩;张哲;张金林;董金皋;黄顶菊中除草活性物质α-三联噻吩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王鸿;林超文;苟学德;四川农区夏季牧草高丹草的栽培技术与利用[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悦;高丹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氢氰酸含量等性状的QTL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2 董婧;基于转录组学的高丹草杂种优势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敬;多年生黑麦草滞绿基因STAY-GREEN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那亚;青贮对草甸草原牧草微量营养成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朱丽珍;枸杞-牧草间作模式开发及其种间互作效应研究[D];宁夏大学;2022年 6 张华亮;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根系—土壤互作机理[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7 张瑞海;黄顶菊次生代谢产物紫云英苷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8 马慧敏;施磷和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提高盐碱化低磷土地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根-土互作机理[D];东北师范大学;2022年 9 成功;不同放牧模式对美国大平原地区牧草生长和肉牛生产的影响模拟与优化管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10 齐晓;紫花苜蓿在转录组水平响应低温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杰;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生态调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腾飞;渭北旱塬“果—草—羊”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3 张文洁;沿海滩涂地区不同栽培措施对牧草耐盐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祁小旭;黄顶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5 张思宇;重金属镉与复合盐碱胁迫下入侵植物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变异特征与生理生态响应[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6 杨登旭;基于表型可塑性及叶绿体基因组分析的黄顶菊入侵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全志星;入侵植物黄顶菊DNA表观遗传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8 张慧;低CO_2下不同光合类型黄顶菊的转录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9 石青;耐寒短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在黄顶菊入侵过程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8年 10 罗雪晶;不同入侵时间外来菊科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莉芳 文举;凤城草牧业美了生态富了农家[N];定西日报;2018年 2 张贵林 刘文明;神池县种植牧草28万亩[N];山西日报;2004年 3 刘瑞存;穆棱构建“中国北欧”牧草基地[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4 记者 张云龙 任军川;不可盲目引种“洋牧草”[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盐碱地也能长出好牧草[N];农民日报;2023年 6 记者 许云鹏;我市“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成效显著[N];定西日报;2019年 7 左秋岚 记者 沈才;七千吨牧草没占一分耕地[N];黑龙江日报;2005年 8 高长安 夏治学;河北控制“生态杀手”黄顶菊[N];科学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赵永成 李增福;全民动员围剿“霸王草”[N];德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范光年;我省对黄顶菊的发生与防治开始立项研究[N];河北科技报;2008年
相关知识
入侵植物黄顶菊与本地植物的竞争
植物替代控制3种入侵杂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入侵物种黄顶菊——养分抢夺之战
我国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防治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互作对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的影响
“生态杀手”黄顶菊侵入安阳
黄顶菊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外来植物入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研究 微生物 土壤 入侵 植物 作用
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加拿大一只黄花”是不是黄顶菊呀?入侵物种 爱问知识人
网址: 入侵植物黄顶菊与3种牧草竞争效应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