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疫情防控期间抢抓春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技术指南来了,请收好!

疫情防控期间抢抓春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技术指南来了,请收好!

一、粮油

1.加强春粮油菜田间管理。采取分区包片下田作业的方式,开展春粮油菜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内三沟、田外排水渠,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发生。结合清沟,撬沟泥均匀堆放植株根部,保温压草,增强根系活力。及时追施小麦拔节肥、油菜苔肥,生长较弱田块早施重施,生长过旺田块迟施少施,一般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促进植株春发稳长。做好田间预测预报,监测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发生动态,并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小麦抽穗扬花期,每亩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克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防治赤霉病,药后4小时内下雨,需及时补治。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分别每亩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咪鲜胺乳油10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防治菌核病。小麦灌浆期,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喷施防治蚜虫。

2.及时播种春马铃薯。组织做好种薯调运工作,指导农户及时播种春马铃薯。己出苗或即将出苗的地膜马铃薯,应等寒冷天气过后,再视天气情况破膜放苗,防止冻害发生。

3.做好早稻育秧准备。积极推广应用水稻叠盘出苗等集中育秧方式,尽快调查摸清今年早稻叠盘出苗等集中育秧基地数量与规模、雇工数量与来源等情况,提前做好集中育秧基地消毒与雇工健康情况登记等准备工作。集中统一采购早稻育秧所需的种子、农资,切实做好育秧基质、种子等应急农资运输服务工作。

4.做好粮油技术咨询服务。及时发布粮食生产政策、粮油供求行情、粮油生产信息,鼓励建立以种粮大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微信群,及时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做好春耕生产所需农机具保养、调试和检修,保持机具良好状态,确保作业质量达标。

5.制定防“倒春寒”预案。密切关注“倒春寒”连阴雨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做到防灾预案早制定、应对措施早落实,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二、蔬菜

6.及时组织蔬菜采收。加强互助合作,扩大劳务合作,及时采摘已进入采收期的蔬菜。

7.加强蔬菜田间管理。做好蔬菜地开沟排水防渍,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调控肥水。做好大棚蔬菜保温防寒,降低棚内湿度,控制氮肥施用。茄果类等蔬菜合理整枝打叶、保花保果。对采收期或即将进入采收期的大棚蔬菜,适当控制生长速度,缓解因交通不便、销售不畅带来的上市压力。

8.扩大速生叶菜种植。积极调整茬口、增加复种,适当扩大叶菜生产规模,抢播移栽一批耐抽苔的速生叶菜,如小青菜、生菜、油麦菜、苋菜、空心菜等,保障蔬菜“春淡”市场供应。扩大鲜食玉米、豆类等生产。

9.培育优质蔬菜秧苗。加强蔬菜秧苗培育管理、覆膜保温,适时揭膜通风,降低湿度,增加光照,必要时补光增温,防止秧苗徒长、冻害。发挥集约化育苗基地作用,扩大蔬菜秧苗生产,做好蔬菜种子和秧苗余缺调剂。抢晴移栽已培育的茄果类、瓜类蔬菜秧苗,如秧苗无法及时运出移栽,可适度通风降温炼苗,推迟成苗时间,重点保障3月大棚蔬菜及4月小拱棚、露地蔬菜生产所需秧苗。根据蔬菜秧苗需求,选晴好天气适时补播育苗。

10.强化生产技术指导。通过电话联系、视频连线、微信发布、农民信箱等方式,开展对农户特别是规模化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引导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管理;加强产品质量监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1.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遇强冷空气时采取多层覆盖防冻保暖等应急措施,遇大风天气采取固定好棚膜风口、压好压膜线或压膜带,经常检查、修补损坏的棚膜。协调落实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确保蔬菜安全生产。

三、茶叶

12.密切关注茶芽生长动态。密切关注疫情、天气变化和寒潮预警,加强茶园巡查,做好灾前抢收、烟熏或喷雾等防御措施和灾后恢复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开展茶园低温政策性保险,扩大覆盖面,减少受冻损失。

13.适时做好茶园肥培管理。及时做好茶园清理、侧枝修剪,保持茶园通透。浙南浙中茶区暂缓使用催芽肥,适当延缓采摘期。浙北茶区相应暂缓或减少使用催芽肥。

14.及时做好茶厂开工准备。提前做好茶厂清洁卫生,确保通风透气、整洁有序。提前做好采茶用具清理和设备开机检修调试,准备好盛放鲜叶的安全器具和摊青设施,确保加工设施正常开机与良好运行。提前做好劳务人员安全防护培训,提倡分区块错开采摘和上山分散称量收集。茶叶加工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规定,做到全过程规范操作,尽量一人一个环节,避免人员集聚;尽量使用自动化智能设备,减少用工数量。合理调整茶类结构,错开加工时段。

15.引导推广机械化采摘。引导茶企与大户采用机械化采摘,前期采用“跑马采”,中后期适度留养,扩大机采比重。引导组建机采服务组织,开展第三方应急性、常规性茶叶生产服务,保障机采和加工能力。

16.创新茶叶产销对接方式。茶青市场、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专卖店不提前开市开门,加强茶青交易信息沟通,落实茶青就地就近消化工作。引导加工企业与农户开展点对点对接、订单收青、代加工,引导茶农、茶企与茶商通过淘宝网、赶街网、京东等开展线上交易,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鼓励举办网上春茶节等活动。

四、水果

17.果树种植。新建果园尽快做好园地规划,完成土地整理,挖好种植沟或种植穴,施好基肥,提前安排好果树良种苗木,尽早完成种植。

18.果树修剪。冬季未完成修剪的果园继续做好修剪工作,幼年树以培养树形为主,成年树以回缩更新为主,剪除过密枝、衰老枝、下垂枝、交叉枝,确保通风透光。密植园按计划进行间伐。做好枇杷疏穗疏果,确保生长结果平衡。

19.抗冻防冻。加强树体保护,可用生石灰、石硫合剂涂白树干,也可用稻草等覆盖包裹树干。及时培土灌水,保护根系,减轻冻害。在寒潮来临前夜,每亩设置3-4个点熏烟防冻。做好大棚、棚架、防鸟网等设施的检查修补和加固工作。

20.肥水管理。根据树种、树势、树冠大小和土壤肥力施肥,春肥以速效肥为主,未完成秋季有机肥施用的可继续施用。土壤干旱的果园,施肥前应先灌水,后将肥料充分稀释后浇施。地下水位高的果园,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21.病虫防治。特别重视越冬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叶,集中处理,并喷施波尔多液或波美石硫合剂等药剂,降低果园虫口基数。

22.大棚栽培管理。大棚栽培的果树应尽早完成修剪,及时检修大棚设施,及时覆膜保温。需要人工授粉的应尽早完成花粉采购,或安排好花粉采集的准备工作。

五、食用菌

23.合理调节生产量。疫情期间正在出菇的食用菌,可通过调控温、水、气等,减少出菇量,延长出菇期。香菇、黑木耳等农法栽培的传统食用菌,可通过不注水、少喷水等措施,实行偏干管理,降低出菇量,延后出菇。工厂化食用菌可通过降低日生产量、适当降低温度等工艺技术措施,控制出菇期和出菇量。

24.做好菌棒制作准备。提早做好菌棒生产机械的检修维护、菌种培养和贮备。对于准备制作菌棒的食用菌,提前根据生产需要准备原辅材料,确保下季食用菌正常生产。

25.加强养菌管理。处于养菌期的食用菌,注意温、气等管理,根据不同品种特点,采取保温、通风等措施,创造养菌适宜条件。

26.注重食用菌保鲜贮藏和初加工。已采收又不能及时销售的食用菌,应及时进行保鲜、贮藏和初加工处理。如鲜香菇、黑木耳等,可进行保鲜贮藏或烘干、晒干处理;鲜蘑菇可以保鲜贮藏或盐渍加工处理。

六、中药材

27.做好复产准备。生产企业及时采收加工铁皮石斛、青钱柳等,加强与当地药企、药农、产地专业市场的交流沟通,提早掌握生产、加工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8.备好种子种苗和农资。加强种子种苗仓储管护,防止霉烂、虫蛀。备好有机肥、复合肥等农用物资,大力推广生态化种植技术和模式,积极应用无烟草木灰技术等,确保春播中药材如温郁金、白术、前胡、杭白菊等正常生产。

29.加强田间管护。及时清理田内三沟、田外排水渠,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发生。黄精、三叶青、重楼等品种,可增施有机肥、复混肥、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为后期生长累积足够营养。浙贝母、覆盆子等品种,应及时除草。

30.加强病害防治。提倡统防统治,重点防治浙贝母灰霉病、元胡霜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等病害。2月下旬选择晴天进行第一次防治,可选用唑醚·氟酰胺42.4%悬浮剂(健达)、氟菌·肟菌酯42.8%悬浮剂(露娜森)、啶酰菌胺50%水分散粒剂(凯泽)等高效药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可选用霜脲锰锌、精甲霜锰锌等高效药剂防治元胡霜霉病。

31.加强技术保障。及时指导解决疫情期间积累的各种生产技术难题,及时提供农业保险、企业贷款、产品销售、恢复生产等咨询服务。

七、花卉

32.做好鲜切花基地日常管护。加强大棚设施日常通风、清沟排水、除草和肥水管理,加强非洲菊、菊花、郁金香和百合等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基部老叶、病叶和残花,并进行集中处理,防止病害传播。根据植株生长和销售情况,适当降低管理温度。日最低温度5℃以上,非洲菊、郁金香和菊花夜间大棚不再保温;8℃以上,百合不再保温,以延缓鲜切花上市。

33.做好切花菊种植和采收。引导切花菊生产企业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组织员工做好菊花种苗种植和切花采收等工作。采收的菊花进行PC保鲜预处理剂浸泡4小时后在2-4℃冷库进行贮存。规范种植、采收和包装等作业流程,以一人承担一个区块或大棚的方式,降低人员集聚。

34.引导鼓励鲜花网上销售。引导花农通过网上订货和微信群联系等方式销售鲜花。在征得当地村委许可的情况下,可推行一人分区块送货的方式,将鲜花单独包装和做好标签,送达指定收货点,减少人员密切接触,提高服务水平。

35.做好二茬球百合和切花菊母本苗管理。若遇连续阴雨天或“倒春寒”等异常天气,应提早做好切花菊母本苗大棚的通风和保温管理。二茬球百合增施高磷钾肥,防止雨水倒灌棚内。可通过烟熏或喷雾等方式,防治百合灰霉病。可采用连栋大棚离地苗床进行扦插育苗,扦插后覆盖薄膜保湿促生根。

八、蚕桑

36.加强桑园田间管护。及时翻耕除草,2月底前做好桑园修剪扫尾工作,最迟在3月中旬前做好翻耕除草工作。春耕行间宜深,根部附近稍浅,深度10-15cm,一般与除草结合进行,土块要打碎耙平,注意避免过多损伤桑树根系。做好开沟排水,桑园沟深30厘米左右,确保雨后桑园内不积水。施好春肥,春肥分二次施,第一次在3月中下旬,俗称催芽肥,每亩施蚕桑专用肥35公斤或碳铵60公斤或尿素30公斤;第二次4月中旬,俗称长叶肥,每亩施专用复合肥25公斤或碳铵4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采用穴施或沟施,并及时覆土。

37.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在桑树发芽前即3月中下旬至4月初做好桑园白条治虫工作。选用农药60%双效磷乳油1000倍或80%的敌敌畏乳剂1000倍或40%的乐果乳剂1000倍,用药时要求将枝条、桑拳、树干及基部喷湿喷到,如桑树上有桑白蚧、野蚕卵块先用竹片等破坏其蚧壳及卵壳,然后喷药。

38.做好防冻抗寒工作。寒潮来临时,可采用田间熏烟,稻草、薄膜等覆盖桑树等方法增温抗寒,保护树体。防止桑园特别是新种桑园和桑苗地积水,防止结冰及冻水长期浸泡,损伤桑树皮层。注意在桑树萌动前及时剪除桑树受冻害部位。新桑园进行桑苗补植,踏实扶正,加强培肥管理。做好后期桑树的枝枯菌核病(断枝病)、细菌性桑疫病等的防治工作。

39.做好春蚕种补订。加强产销对接、分析研判,确保蚕种供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宣传当前蚕桑生产新形势,做好补订种工作,养足养好春蚕增效益。

40.做好养蚕前准备。提早做好蚕室安排、蚕具添置、养蚕消耗品购买等蚕用物资准备。结合当前居家防疫特点,加强对养蚕环境的消毒。去年秋蚕发病较重的一些区域,应加强养蚕大环境消毒,重点做好蚕室、大棚周围、室外上蔟环境、蔟具、蚕沙堆放过的地方的消毒。

九、畜牧业

41.严格防护措施落实。全面实施封闭式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严格消毒。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尽量减少场内人员外出。进出场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回场人员必须洗手消毒。建立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台账,落实返场员工排查管控要求。若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隔离,第一时间报告送诊。加强卫生清洁,规范工作秩序,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

42.保障生产物资供应。积极协调做好畜禽饲料、兽药等企业复工生产,保障饲料、兽药等运输畅通。畜禽养殖企业应做好各种物资储备,除了储备饲料、饲草、饲糖、花粉、玉米、疫苗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资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医用防疫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进场频率,不得串场送料。

43.指导调整生产计划。引导肉禽养殖企业抓住补助政策实施时机,尽量加快出栏,减少肉禽压栏;种禽场可淘汰老弱病残及性能较低个体,配备孵化设施的,除订单外,暂停孵化,种蛋作商品蛋销售,以减少损失。蛋鸡场产蛋高峰期已过的,提前淘汰或进行“强制换羽”。适当延长犊牛哺乳期,减少代乳粉饲喂,改用生鲜乳饲喂。增加小公犊育肥,实现奶、肉两条腿走路,增加抵御风险能力。根据全国疫情防控动态,及时调整蜜蜂转群线路,引导定地生产蜂王浆。

44.优化饲养管理方案。优化群体结构,定期开展健康评估,淘汰处理老病残弱畜禽,提高群体健康度。优化饲料配方,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蛋白质等营养配比,增强畜禽自身免疫力。适当调减饲养密度,辅助相关福利措施,提升群体疫病抵抗力。在饲料短缺的情况下,家禽场可适当限饲延长养殖周期,降低生产经营压力;羊场优先保证种羊及小羊,适当限饲育肥羊,可按正常采食量的80%-90%饲喂。加强蜜蜂春繁饲养,及时做好补饲、保温等工作,并根据实际做好调脾、加脾及奖饲,促进蜂群快速繁殖。加强场区、舍内环境管理,确保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落实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减臭措施。

45.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充分利用当前人流、物流、车流减少和部分地区封闭式管理的有利时机,加强场内及周边消毒灭源,消除疫情隐患。组织开展集中免疫,鼓励养殖主体自行开展免疫,确保口蹄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病种应免尽免。保障疫苗等防疫物资正常供应,推行预约领苗、无接触式领苗等领用方式。持续强化疫病监测,突出加强春季易发、高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提高场内非洲猪瘟自检或送检频次,及早发现疫情隐患。对病死动物运输和疫苗配送车辆,应强化运前运后清洗消毒。对检疫员、防疫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督员等,严格落实体温检测等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康台账,督促规范使用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

十、水产品

46.加强水质管理。春节期间连续阴雨,水温较常年偏低,养殖池塘2月份应继续保持较高水位,待天气晴朗水温升高后,再适当添换新水,每20天左右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或底质改良剂,确保池塘水生态稳定。对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跑道”和大棚,定时开启增氧机。一般池塘在晴天中午开机增氧2-4小时,有缺氧浮头现象时可随时开机增氧,“跑道”养殖推水设备24小时不间断开启。

47.适量投喂饲料。开食后,适量投喂优质饲料,杜绝霉变饲料,同时搭配添加保肝护肠产品、免疫增强剂等,加快肝肠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和抗应激能力。饲料库存已出现紧缺的业主,可适当减少投喂量,或每周对鱼类实行1-2天的饥饿管理,改善鱼体体型,提高鱼体肌肉品质。

48.加强病害防控。3月以后存塘水产品较易受真菌、细菌等感染,淡水鱼类易发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海水网箱大黄鱼易发内脏白点病,温室鳖易得氨中毒及溃疡病等。预防措施主要是调控好水质,使用优质饲料、添加免疫多糖和中草药,每隔20天可用15kg生石灰或含氯、含碘制剂进行全池消毒预防。

49.适时开展苗种放养。根据苗种供应和产品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改养省内或属地周边县区能够提供苗种的品种。如因疫情管控影响放苗,可适当延后放苗时间。非本场自繁苗种,可先行电话联系,待物流恢复正常再行开展。选择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性强、健康无病的苗种,并向正规苗种场采购,且尽量选择较大规格苗种,有条件的应进行苗种检疫。

50.做好日常巡查。加强场区巡查管理,开展池塘、大棚、网箱设施以及水、电、供氧、排污等系统的设施设备检修与维护;做好现存饲料、燃料、药物等物资使用规划,确保疫情期间生产正常。

相关知识

疫情防控期间抢抓春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技术指南来了,请收好!
石花:疫情防控不放松 春耕备耕不耽误
春到园区花争妍 ‖ 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春耕备耕见闻
新丰县2021年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浏阳9家旅游景区点已开放!这份踏春游玩指南请收好!
花古街道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花所镇“四抓四促”全面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重磅福利!武汉五万张惠民鲜花券马上开抢 最全指南请收好!
【重磅】花都做好蔬菜供应准备,努力解决水产品“卖不出”“买不到”
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那花小学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网址: 疫情防控期间抢抓春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技术指南来了,请收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61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芍药花的种植技术
下一篇: 防治棉铃虫用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