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011年10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刘玉国   刘长成   魏雅芬   刘永刚   郭柯   开通知网号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藤刺灌丛、稀灌草丛以及火烧干扰后的蕨类植物群落。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植物365种,隶属89科218属。其中,蕨类植物31种,隶属14科23属;种子植物334种,隶属75科195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主要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忍冬科、唇形科、莎草科、樟科、葡萄科和水龙骨科。随着正向演替的推进,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藤刺灌丛与乔灌过渡林群落层次不明显,次生乔木林分层明显。从藤刺灌丛向次生乔木林演替的过程中,小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降低,高于1.3 m植物的总密度、乔木密度和藤本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而灌木密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对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参考措施。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侩侩;胡刚;庞庆玲;张贝;何业涌;胡聪;徐超昊;张忠华;放牧对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2年11期 2 汪鹏;魏虹;陈明月;张梅;曾辰武;张学朝;生态恢复方式对喀斯特生境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3年05期 3 陆志成;温远光;周晓果;王磊;孙冬婧;朱宏光;李景文;岩溶地区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联分析[J];广西科学;2022年01期 4 朱立傲;刘福智;李红利;尹美善;王叁;齐长城遗址(莒县段)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分析[J];城市建筑;2022年11期 5 王琪;容丽;王梦洁;叶天木;李婷婷;杨文松;李璇;黔中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对退化喀斯特土壤特性的响应[J];地球与环境;2022年05期 6 马洁;薛建辉;吴永波;李东昌;高婷;钱刘兵;贵州省喀斯特山地3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地上部生物量及其相关性[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年01期 7 贺忠权;刘长成;蔡先立;郭柯;黔中高原喀斯特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及群落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1年06期 8 刘鸿雁;蒋子涵;戴景钰;吴秀臣;彭建;王红亚;Jeroen MEERSMANS;Sophie M.GREEN;Timothy A.QUINE;岩石裂隙决定喀斯特关键带地表木本与草本植物覆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12期 9 哈文秀;肖桂英;曹建华;刘玉国;崔明;周金星;喀斯特断陷盆地区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J];生态学杂志;2020年01期 10 罗绪强;张桂玲;杨鸿雁;邓家彬;刘兴;阮英慧;廖晶晶;喀斯特山地不同退化植被下烟管荚蒾氮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晓永;王世杰;刘秀明;容丽;苏以荣;中国石漠化地区碳流失原因与固碳增汇技术原理探讨[A];“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石漠化防治专业委员会年会获奖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阳;喀斯特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功能冗余与稳定性机制[D];贵州大学;2022年 2 张立进;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及机制[D];江西农业大学;2023年 3 张俞;喀斯特石漠化乔灌草修复机制与高效特色林产业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年 4 贺建武;黔东南农业文化遗产地“稻花鱼”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 5 刘华峰;降水变化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8年 6 康迪;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群落演化特征及稳定性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申文辉;蚬木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8 姜俊;热带山地人工针阔混交林结构动态及作业法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闫东锋;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举扬;木林子不同恢复阶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层碳分布格局与动态[D];湖北民族大学;2023年 2 周雪雯;广西猫儿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生态位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年 3 王冬薇;崇明岛刚竹属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化学性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3年 4 郭文莉;洪涝灾害后升金湖优先恢复的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D];安徽大学;2022年 5 武泽宇;黔中白云岩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差异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1年 6 李繁盛;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群的植物群落及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D];内蒙古大学;2022年 7 武晓倩;白洋淀流域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特征与水土保持效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年 8 毛瀚;海南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D];海南大学;2021年 9 李雄越;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2年 10 王磊;河南省淅川县岩溶区栓皮栎次生林碳密度及固碳能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华斌;韦小丽;党伟;黔中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2 姜运力;王进;丁访军;姚小华;张显松;褚永维;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段的植物群落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3 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贵州喀斯特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蔡道雄,卢立华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J];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02期 5 苏维词,朱文孝,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中国岩溶;2002年01期 6 屠玉麟,杨军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国;刘长成;魏雅芬;刘永刚;郭柯;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10期 2 李婷;吴明辉;唐春东;杨化菊;王越;段昌群;植被演替的关键驱动机制研究及其在金属矿山修复中的指导意义[J];环境生态学;2020年12期 3 朱德靚;上官玉洋;武当山地区的植被演替[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1期 4 高大珍;崔守斌;苑泽宁;水分和土壤因子对湿地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概述[J];生物学教学;2017年09期 5 祝江艳;袭建闽;基于情境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应用——以“植被演替”为例[J];教学考试;2022年36期 6 郑云云;胡泓;邵志芳;典型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年04期 7 邹厚远;我国植被演替的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8 陈一鹗,刘康宁夏中东部沙漠化草原的植被演替[J];中国沙漠;1995年01期 9 周菁婧;周劲松;王爱华;刘黾;吴小业;邢福武;香港离岛植物传播与植被演替[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7年05期 10 康慕谊植被演替的间接研究方法及其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梅;刘廷玺;基于SEM-PLS地形、土壤、水文条件与植被演替关系模拟[A];面向全球变化的水系统创新研究——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乐远福;谢荣耀;肖靖颖;郑卓;黄康有;万秋池;陈聪;汤永杰;满美玲;马婷;亚热带西部山地泥炭记录的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及植被演替[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李晋川;王文英;岳建英;安太堡露天煤矿生态重建植被演替规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秦小光;刘东生;蔡炳贵;吕厚远;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5 李承森;中国北方新生代植被演替和环境变迁[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6 区智;李先琨;吕仕洪;向悟生;苏宗明;陆树华;桂西南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王顺忠;陈桂琛;孙菁;周国英;张德海;青海湖鸟岛盐碱地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徐德克;吕厚远;吴乃琴;刘振夏;深海氧同位素三阶段东海陆架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历史[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左昕昕;吕厚远;李珍;宋兵;周锐;徐德克;中全新世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与植被演替的植硅体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梁健;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土壤性质关系的聚类分析[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国梅;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替和土地管理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2 康海斌;两种植被演替序列土壤微生物代谢限制特征及其群落结构与功能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 3 寇萌;黄土丘陵沟壑区抗侵蚀植物及其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房阿曼;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累积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年 5 李蕴慧;中高纬湿地磷的累积及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22年 6 赵世伟;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恢复下土壤有机碳—结构—水分环境演变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覃蔡清;喀斯特关键带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降雨事件的响应[D];天津大学;2020年 8 燕红;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露琪;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植被演替的变化特征[D];云南大学;2018年 2 夏添;植被演替与人类活动对盐沼物质循环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年 3 钟超;大兴安岭过火区谷地和坡地植被演替的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 4 邢平平;黄河三角洲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盐生植被演替的响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崔美玲;吉林哈尼湖钻孔5000年来的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6 石倩;滇西北海西海流域过去1680年的植被演替与林火史[D];云南师范大学;2023年 7 李先阳;道路创面植被演替中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凯博;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恩香;广西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主要生态因子的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万勤琴;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成因及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驭尧;观测植被演替 呵护高原生态[N];人民日报;2022年 2 李析晁;普定县多举措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N];贵州民族报;2023年 3 记者 陈庆;省政协经济委赴普定县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工作[N];贵州政协报;2020年 4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兵;奏响主旋律 汇聚正能量[N];贵州日报;2019年 5 普定县检察院;普定检察院 落实“四个不摘”高质量服务好脱贫攻坚战[N];法制生活报;2019年 6 杨田;普定县黄桶街道:抗疫情保生产 两头重担一起挑[N];贵州民族报;2020年 7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梅世桂 杨小友;普定县 产业美景次第开[N];贵州日报;2020年 8 记者 李丽;李汉宇率队赴普定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N];贵州政协报;2020年 9 安娇;普定县“四个举措”推动学校发展提质增效[N];贵州民族报;2020年 10 华亮 项舰醇 记者 付先锐;履职尽责 打造“平安普定”[N];法制生活报;2019年

相关知识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演变特征
毛乌素沙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下的固碳特征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的地下驱动机制
臭柏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变化
岳麓山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生物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
杭州湾生长不同植物的潮滩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浙江九龙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
城市植被的变化
土壤种子库与鼢鼠土丘植被恢复的关系

网址: 贵州省普定县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6679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重庆长寿区花店鲜花推荐,长寿区1
下一篇: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