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
茹
志
鹃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概括主要情节;品味清新俊逸的语言风格。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间情感波动变化;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关键情节,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战争年代淳朴真挚的人情之美。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难点: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写作风格,结合背景感知主题。三、教学环节
1
环节一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导入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小说了。大家在初中的时候也学习过很多小说了,那有没有同学能够说说,鉴赏小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预设回答: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2.这节课我们就将带领大家从这几方面重点分析《百合花》这一篇小说。首先是情节,给大家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全文(或布置预习作业),一会儿请同学来概括小说的内容。(提示: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预设回答:学生从事件发展的顺序来概括情节。3.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梳理:从人物角度来概括情节,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这些人物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明确:我——小通讯员——新媳妇(1)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2)“我”和小通讯员去借被子。(3)小通讯员为救人牺牲。(4)新媳妇献出她的百合花被,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再简洁一点可以是:送人-借被-牺牲-献被所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对应:开端:送人;发展:借被;高潮:牺牲和献被;结局:盖被。2
环节二 深入文本,分析形象
过渡: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我,通讯员,新媳妇。核心人物是谁?通讯员和新媳妇。“我”是叙述者,是线索人物。1. 阅读第一二部分,找出“我”对小通讯员情感的变化。明确:(5)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6)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11)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40)我已从心底爱上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2. 通过“我”的视角,看到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青涩、腼腆、羞涩、拘谨、纯真、质朴、(忠诚、英勇无畏、舍己救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补充。)3. 在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除了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分析,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细微、具体的描写,看似闲笔或赘笔,可有可无,但有了这个细节却能够让人物更加真实饱满。比如:(7)“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42)“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通讯员的步枪筒?表现了通讯员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天真、孩子气;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4. 作者为什么重点写通讯员的青涩、纯真?明确:前面正面描写通讯员的憨厚,与后面侧面描写他在战场上的无畏形成了鲜明对比。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他怕和女孩儿说话,却不怕手榴弹。这更能突出他的憨厚和英勇。作者让通讯员有了普通人的特点,更加让人觉得真实、有温度。5. “我”和通讯员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明确:①同志间的友情;②“我”对通讯员称呼的变化,由“通讯员”变为“傻乎乎的小同乡”“拖毛竹的小伙”“小通讯员”。说明“我”对通讯员的感情已超出了革命同志的情感,还有一种如同亲人、手足般的亲密,把他当成小弟弟、傻乎乎的小老乡。6. 请同学们结合第三、第四部分情节,试着分析新媳妇的形象特点。明确:善良、美丽、纯真、娇羞、通情达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补充)7. 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是什么样的情感呢?(1)是爱情吗?(2)通讯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没有结婚、没有对象,对异性是一种羞涩、腼腆,而刚过门的新媳妇既有少女的天真活泼,又具有一种母性的关怀,对这样一个腼腆的小伙子不免有些打趣、调侃,像对自己的弟弟一样。(3)当通讯员牺牲的时候,这种情感又更加深入了,表现在她为通讯员缝肩上的破洞、为他亲手盖上崭新的百合花被时,是一种崇敬、尊重,也饱含着她对于这样一个年轻生命逝去的怜惜、痛心。→小结:所以新媳妇对通讯员的情感正如她对通讯员的称呼“同志弟”一样,一方面是对一个年轻人的如姐姐对弟弟般的关怀,一方面是普通老百姓对于保卫国家的战士的尊敬和怜惜。8.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新媳妇的形象,如果把新媳妇换成大嫂、大娘的形象可以吗?(1)因为是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才会有碰巧借到她唯一的嫁妆,一条崭新的百合花被。(2)如果是大娘的形象,通讯员就不会是羞涩、别扭的反应了。更能体现出那种纯洁的情感。(3)当通讯员牺牲时,新媳妇非常激动、悲伤,以至于即使别人阻止,也要为死去的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盖上自己的百合花被。如果换做大嫂、大娘的形象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新媳妇刚刚结婚,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对生活充满了喜悦和盼望,可是当她看到这样一个跟她年龄差不多大的年轻小伙子前不久还在说说笑笑,转眼却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种冲击对于她来说是巨大的。百合花被,一头代表着崭新的幸福生活,另一头却连着逝去的年轻生命,是对年轻战士的祭奠和惋惜,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3
环节三 品味语言,赏析艺术
1.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请大家在书上分别找出。明确:(1)社会环境:1946年的中秋,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补充战争背景:是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在1946年中秋之夜我军向敌人发起的一次总攻战役,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因此《百合花》属于战争文学的范畴。2. 作品以战争为背景,写了小通讯员的牺牲,但整个作品给我们的感觉是温和、细腻的,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自然环境:①4“早上下过一阵小雨……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②45“天黑了……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3. 这些描写与情节似乎没有关系,可不可以删去呢?明确:不可以。(1)缓和情节上的急促。(2)构成情绪上的起伏。(3)美好、团圆与战争、牺牲形成反差,笼上一层悲剧色彩。(4)即使在战争年代,人们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感知,代表着人们从未停止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渴求。这会让读者感觉生命中仿佛有那么一瞬残酷的硝烟在悄悄隐退与后文人与人之间那种纯洁、美好的情感相辉映,具有一种抒情的、诗意的笔调。4. 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作者为什么重点刻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非刻画英雄人物的形象呢?背景补充:茹志鹃《写<百合花>的经过》:“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4
环节四 回顾课堂,归纳主题
小说题目“百合花”有什么含义?能否换成“百合花被”?明确:(1)表层含义,指新媳妇被子上的“百合花”。(2)白色的百合花象征着纯洁,不仅代表着三位主人公美好善良的品格,也体现了青年男女的纯洁无瑕的情感,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象征着人性美与人情美。(3)对战争中逝去的年轻生命的祭奠和慰藉。四、作业
文中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如衣肩上的破洞、两个干硬的馒头、中秋的月亮等,试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同名改编电影《百合花》,比较电影中的情节与小说中的情节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小说中的情节还是电影里的情节,说说你的理由。五、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
【必修上教案】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之《百合花》《哦,香雪》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三课《百合花》
《百合花》PPT课件3
3《百合花》《哦,香雪》比较阅读教学设计2023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丁香结》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doc
3.1《百合花》说课稿 2023
审美鉴赏与创造
《百合花》《哦香雪》比较阅读说课稿 2024
网址: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百合花》原创教学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75192.html
上一篇: 2023“百合花开新时代”新泰百 |
下一篇: 花开园博 春满太湖 2017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