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后,山茶红透,恰是南国小春时候。时入深秋,争春的百花凋零,山茶却刚刚进入花季。从竹马乡的国际物种园,到寻常百姓万户千家,山茶花作为金华市花,姹紫嫣红开遍了婺州大地,更深深扎根于古婺文化土壤,点缀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近三十年间,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在改革大浪中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茶花村”,茶花更牵引着土里刨食的农民走上了小康路。
10年,党建引领,走出特色强村路
30多年前,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还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在第一个十年,下张家村探路茶花种植产业,走出“特色强村路”,离不开一个叫钱瑞华的老人。这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当了44年的村支书,带领全村人摸着石头走了44年的“致富路”。
1996年,钱瑞华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特色强村”之路,打开竹马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下张家村党支部通过实行“两田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钱瑞华带队走访广东、山东、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24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下张家村粮农变身花农,在一年时间内破解了下张家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的茶花产业发展瓶颈。党员带头,竹马乡第一批茶花种植户走出下张家村,在临近村庄及婺城区白龙桥镇、乾西乡等地承包田产,试水茶花经济,很快风生水起。
此后数年,下张家村党支部坚持以“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党群帮扶模式,引领竹马乡茶花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不断引入茶花新品种,让竹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个品种、占据华东山茶花系98%的品种总量的茶花“基因库”;党员种植户带头,努力提升茶花种植专业水平,掌握了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木桩嫁接等国际尖端技术。
花香引蝶来。2003年,国际山茶物种园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落成。同年,国际茶花大会中国分会在这里举办,吸引全球36国茶花爱好者纷至沓来,鉴赏采购。竹马乡山茶花从此进入国际视野。与此同时,“竹马牌”茶花一经注册,声名远扬。竹马乡茶花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茶花产业出现精细化分工,茶花销售中介、茶花运输等衍生经济应运而生。随后,竹马乡成立了花协及花协党支部。
花协党支部鼓励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头开发盆景茶花、绿化茶花、年销花等互补性茶花产品,规避同质化竞争;发动党员出资出力,助推竹马乡坚持一年一度举办茶花节,带动竹马茶花交易市场持续升温。2008年,竹马乡下张家村全村820位村民几乎全员投身茶花产业,存款总额突破1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10年,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一个十年,依托原来更加成熟的扦插技术,婺城大地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茶花苗圃,竹马茶花也打进了国际市场。第二个十年,考虑到茶花生长周期长、原生稀缺品种大树少,竹马、罗店乃至婺城的茶花花农们开始钻研嫁接技术,娴熟的嫁接技术让每株茶花在一年时间内的利润增值至少翻了十倍。
婺城区竹马乡方下店村茶花大户徐小华和茶花苗木嫁接技术打了多年的交道。在砧木上修剪出个切口,处理好嫁接苗的接口,往上一靠,拿绳子轻轻一扎,套上袋,徐小华手头不过两分钟,嫁接便完成了。“给他一片叶子就能活”,这是茶花圈里一双公认的“嫁接圣手”。
“养出好茶花,就能卖出好价钱,这不仅要勤劳,还要有懂得钻研技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徐小华说。从扦插、嫁接到如今的盆景育苗,徐小华都紧跟婺城茶花经济发展的步伐,赶在了中国茶花繁育科技创新的前沿,也分到了婺城茶花产业探路中国市场的第一杯“红利”。
15至20元的砧木采购成本,在苗圃里养上一年就能开花,至少能卖上150元。花农们采挖茶花大苗出售,为便于运输、树苗成活,锯下多余的根系,徐小华拿它们作砧木,一簇簇新茶花开在布满鳞片的老树根上,犹如枯木逢春,别有意趣,两三百元一盆的价格,在苗木市场供不应求。
眼下,徐小华正在钻研一项“新技能”,给一根木桩,一头插进土里,一头嫁接上各色茶花苗,就能生根开花。
如此巧夺天工的农技高手,在竹马乡少说也有50多人。忙完了自家苗圃里的活儿,大家还被应邀给周边县市乃至外省苗农的基地做嫁接,日薪500多元,一天下来能接500多个芽头。业内有句话,“中国茶花看竹马”,看竹马的什么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茶花栽培技术革新始终是竹马发展的“硬道理”。
10年,“云”上销售,注入发展新动力
自竹马乡探路茶花产业,中国茶花市场一路高开高走,体量越来越庞大,逐步带动了福建、安徽等地的茶花种植业。2012年后,供求关系随之扭转,市场价随之下滑。当时,竹马茶花产业已出现精细化分工,花农比较依赖中间商的销售。眼见利薄,中间商缺乏销售动力。茶花产业迎来挑战。在第三个十年,竹马茶花经济赢在了“云”上销售。
茶花吐艳,竹马乡下张家村吕艳青一边带孙子,一边通过微信平台卖茶花。近年来,吕艳青不仅解决了自家茶花的销路,还做起了金华茶花市场的网销中介,年销售量破千万棵。在吕艳青的带动下,竹马乡“辣妈”齐上阵,撑起了婺城茶花线上销售的“半边天”。
早年,吕艳青家扦插繁育的20多万棵茶花苗眼看着就要滞销了。这栽得密密麻麻的花苗一日日长大,再不出售便要挤坏了。平日爱网聊的吕艳青便尝试起了“QQ群销售”。她将自家小苗的实拍照片及品种、规格等信息在群里发布,寻找意向客户,再自行组建一个自家苗木的意向客户群,一来二去很快将20万棵苗销售一空,还有不少客户慕名找到她,希望她帮忙寻找合适的货源。
小试牛刀便让吕艳青喜出望外,热心的她开始试着帮左邻右舍卖苗。一头是全国各地50多户茶花买家的茶花苗木需求,一头是十里八乡花农的茶花销售出路,吕艳青渐渐摸出了门道,曾经受制于中间商渠道的她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云时代”的网销中间商。苗木品相及价格信息群聊公开发布,定价走市场批发价,定价后不讲价,先打款后安排起苗发货,国内打款后4日内到货……吕艳青摸索出了一整套相对规范的操作流程。考虑到各区域物流打包成本差异,吕艳青将客户按地区分群,实现精准信息投放和对接服务。
网销平台从QQ到微信,网销茶花成为竹马乡家庭主妇们的“超能副业”。家庭主妇们各自搜寻意向客户,组建自有客户小群;竹马乡组建苗木销售微信大群,群里可作信息交流及共享,共同拉动竹马茶花网销健康互利发展。据了解,近两年,竹马乡“巾帼网销员”人均月入过万元,正值春节后的销售旺季,他们的月收入可达2万多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婺城茶花经济持续“盛开”
花满婺城 邂逅一场茶花盛宴
茶花绽放,到婺城赴一场“春日盛会”
婺城花卉“牵手”农村电商
婺城“花二代”枝头寻商机
花满婺城,花香醉人……
婺里山茶竞芬芳 茶花文化永流长
婺城竹马乡绽放“花经济”
婺城生物防治 守住绿水青山
推门见绿,花满婺城!中国花卉苗木产业智慧博览园一期开园
网址: 婺城:茶花三十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1359.html
上一篇: 【打卡种草】家门口的月季花最棒, |
下一篇: 教你如何扦插繁殖玫瑰花,只需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