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重阳菊

重阳菊

  中秋的月光还在心头荡漾,转眼间又嗅到了重阳菊花的芬芳。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是谓重阳。

  与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这一天里,人们讲究身插茱萸,登高望远;赏菊喝酒,闲话桑麻。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可见菊花和重阳节渊源之深。重阳赏菊的风俗古而有之,菊花的芬芳从远古一路飘来,秋日的空气中弥散着它的清香。

  在重阳节的诗文里,几乎每篇都能看到菊花的影子。唐代诗人司空图在《丁巳重阳》中写到:“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菊花且独斟”,一个“探”字,足以让人想象其觅得菊花相伴而饮的那份喜悦和惬意。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句则写出了重阳赏菊后尽兴而归的满足和意犹未尽的期待。白居易写过数篇关于重阳节的诗歌,篇篇都写到了菊花:“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样的菊花,不一样的心绪;非有菊花,不足以表达重阳节的心情。

  重阳节为什么和菊花有如此深的渊源呢?菊花开在九月,所以九月又称“菊月”,因为九和“久”同音,所以菊花在民俗中常用来象征长寿和长久。重阳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即取菊延年益寿之意。其次,我想,这一习俗大约和这个节气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有关。古时没有什么温室大棚之类的,所以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四季花海;在秋高气爽的秋日迎着秋风傲霜绽放的,唯有菊花。菊花颜色鲜艳,在秋风渐起、落叶飘飞的秋日,它的芬芳可以消除秋带给人的萧瑟和凉意。另外,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勃发之后,人的身心也需要像收割后的土地那样休养憩息;淡雅宁静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菊花恰如温润的泉水流过心田,洗去浮尘,给人心灵的清洁与宁静。试想,是日重阳,几个亲人知己或在庭院倚窗而坐,桌上几杯清酒、墙边一篱秋菊,酒香花香、暗香浮动。或者去田野,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收割后的大地如同一个哺乳后的少妇,沉静而满足;田垄上,菊花在风中悠悠地摇曳,亲吻着妇人的裙裾;蜜蜂在耳边殷勤地呢喃,诉说着秋的私语。唯有秋日,能让人心变得如此安宁沉静;唯有菊花,能让秋日有如此的温情和浪漫!

  至于文人偏爱菊花,除了节气特点之外,更多则是因为菊花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菊花开在暮秋,不与群芳争艳,超然独立、淡泊高洁。这种特性让文人对于菊花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最早赋予菊花象征意义的是战国时候的屈原。他在其长诗《离骚》中写到:“夕餐秋菊之落英” ,借菊花之芬芳高洁来比喻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自此,菊花在文人作品中便有了“人格”的象征意义。东晋陶渊明尤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宁静超然的境界令多少人心向往之!陶渊明与菊花可谓是两心相悦、互为知己。一方面,诗人因为菊而更宁静超脱;另一方面,菊花也因为诗人而更彰显其品性。屈原陶渊明之后,菊花便成为一种象征,许多文人都喜欢用菊花来赞颂一种不从流俗、不媚世好、卓然独立的君子品格。宋代陆游这样写菊:“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苏轼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在他眼里,菊花比荷花还要孤傲坚强许多。

  菊花“不随众草出”的特性还常常被象征为一种反抗世俗、叛逆抗争的精神。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一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天,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歌托物言志,一个不畏强权的叛逆者和有着凌云壮志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南宋朱淑真在《黄花》一诗中写到:“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对自我品性的坚守和不从流俗的孤傲,不正是诗人追求的清高人格的写照吗?

  九月重阳,菊开正好。采菊东篱,南山悠悠!

相关知识

重阳菊事
文化周刊丨陶渊明与重阳菊
菊与重阳,鲜为人知的时令密码|青花团菊盖碗
《待到重阳日,醉卧菊花海》
楚风诗人重阳吟菊
关注重阳节:菊花开处乃重阳 饮菊赏菊簪菊花
古人重阳与菊花:赏菊花、咏菊诗、戴菊囊、喝菊花酒
重阳节的三大民俗:菊花酒 茱萸佩 重阳糕
天坛公园第三十六届“秋菊佳色竞重阳” 主题菊花展
菊品为尚,情浓重阳

网址: 重阳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169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重阳节赏菊花寓意着什么
下一篇: 古代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