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芍药之女性意象
花草与女性联系紧密,经常用"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
《山海经》:"帝之季女曰瑶姬,精魂化草,实为灵芝。"
《本草纲目》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芍药的别名:娇客,没骨花。没骨,中国画传统花卉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而不用墨线勾勒外轮廓。
五月花神
《芍药谱》所记载芍药品种其名多如'冠群芳'、'宝妆成'、'叠香英'、'醉西施'等女性意义的词汇。
苏轼《玉盘盂》:"姑山亲见雪肌肤。"
杨万里"欲比此花无可比,且云冰骨雪肌肤。"
白居易"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疑香薰罨(掩)画,似泪著胭脂。"
黄庭坚《绝句》"春风一曲花十八,拼得百醉玉东西。露叶烟丛见红药,犹似舞馀(余)和汗啼。"雾气缭绕中的芍药,好似穿着红舞衣的歌女,挥洒着汗水翩翩起舞。
《水浒传》"冰肌玉骨,粉面酥胸……声如莺啭乔林,体似燕穿新柳。正是:春睡海棠晞晓露,一枝芍药醉春风。"(第38回,宋江眼中一唱歌女子)
《西游记》"那女子生得……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白骨精)
芍药女性意象突出地显示在秦观《春日》诗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日本"立如芍药,坐如牡丹,行如百合"(立てば芍薬、座れば牡丹、歩く姿は百合の花)。
3.女科之花
芍药根作为药物,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二者功效不同。
白芍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具有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等作用。
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目赤肿痛、肝郁胁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状。
元代刘因《静修集》卷五《饮山亭杂花卉·芍药》:"宜致美人赠,服之良有功。分形虽异种,气类暗相通。"用芍药花制作的花茶,能调节女性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养血柔肝之功效。
清代德龄女士在《御香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的花瓣与鸡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此外,芍药花还可以制作芍药花羹,芍药花酒、芍药鲤鱼汤、芍药花煎等,制作方法简便,美味可口,功效颇佳。
4.寓意丰富
4.1富贵吉祥
古有花王之称。宋晁补之《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尊贵御衣黄,未便教西洛,独占花王。"
宋·王质《蓦山溪》:"世只两名花,芍药相,牡丹王,未尽人间舌。"
唐·韩愈《芍药》:"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天宫第几重?"
四相簪花:北宋典故。沈括《梦溪笔谈》:"后园中有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宋代宫廷之中喜簪芍药。杨万里:"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水浒中的男士)
"瑞花"之称。
4.2品格高贵
唐·钱起《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宋·杨万里《玉盘盂》:"欲比此花无可比,且云冰骨雪肌肤。对纯洁无瑕品质的讴歌。"
《芍药花》:"丽质绮罗众芳中,花相争艳殿春红。芍药留怡出春日,笑送富贵欲清风!"
"敢殿三春后,乐让百花先"的恬退谦逊、不媚俗流的高尚品格和气质。
清代康熙朝王式丹命途坎坷,屡试不第。曾赋《芍药诗》:"开时不用嫌君晚,君在青云最上头",以芍药自况,虽晚犹争,终于在59岁时跃上龙门,成为著名的"花甲状元"。时人钦佩其百折不挠的精神,赠以"王芍药"的盛名。
4.3珍惜光阴
别名:婪尾春,殿春花。
苏轼(一说邵雍):"一声鴂[jué]啼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宋·蔡襄:"吉祥亭下万千枝,看尽将开欲落时。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
唐·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赵彦端《浣溪沙》:"春于红药更留连。"
陆游《暮春》:"辛夷海棠俱作尘,鮆(cǐ)鱼蓴(莼)菜亦尝新。一声布谷便无说,红药虽开不属春。"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014-01-25 09:38: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4658
4.4芳名传咏
我国古代六大名花:梅、兰、菊、荷、牡丹、芍药。
4.5"芍药栏"--爱情的见证
《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在芍药栏边幽会的情节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不朽的篇章,使芍药栏最终确立了"男女两性表情达意的主要场合"。
芍药生命力极强,其株高在50~120cm之间,与栏杆"人身之半"的高度相当。
上一页1234
56 下一页
编辑:jiaoli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5.相近寓意的花木比对
5.1牡丹
"花王"和"花相"
唐·李正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深入人心,具有特定文化寓意的象征。
并无"爱情"之花语。
5.2红豆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据资料记载,红豆是木本植物的种子。晋已有人写到相思树的豆,并初步对其进行了描述。
左思(太冲)《吴都赋》中写道:"楠榴之木,相思之树。"
后来经过考证,红豆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树等植物种子的统称。
作为种子,暂不能归属于我们常规理解的"花卉"中。
5.3现代月季(玫瑰)
是现代花卉界最为流行的爱情信物。西方育种家在引种了部分中国月季资源后,经历上百年与世界各地的月季反复杂交形成的。玫瑰作为"爱情"的花语,起源于希腊神话,与我国的文化毫无干系。
我国古代,常称月季为"长春花",其传递的文化实为"经久不衰"之意。杨万里"只道花开无十日,此花无日不春风";苏轼"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季春";清·孙星衍"已共寒梅留晚节,也随桃李斗浓葩。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季从未与美妙、浪漫、凄美的爱情有丝毫的联系。
于晓南教授对芍药历史的总结
推广情花芍药,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使芍药真正成为民族的、世界的爱情之花。相信芍药能担当起中西花文化融合的使者,不仅弘扬我国的瑰宝,更带给世界一个全新的"爱情"诠释。
相关链接:
黄大庄: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管理对策-以天牛治理为例
瞿志:边坡生态防护
本文由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
【盆景浅谈】中国梅花盆景史考
花卉文化:芍药、兰花,为何被誉为中国传统的爱情之花?
《瓶花谱 瓶史
花木的图像史,是观赏也是情感的迁移
4个观赏芍药新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五月没花可赏?芍药了解一下
以《花史左编》为例浅析中国古代花卉审美观
2021上海(国际)花展双主题花之“花相”芍药
花卉栽培技术史
“多插瓶花在处安—”—中国插花源流考
网址: 于晓南:芍药作为中国爱情花之史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123.html
上一篇: 神身上的“人性”魅力 |
下一篇: 诗词典故辞典(植物部·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