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间风俗百图
(珍藏版)中英对照 / (清)佚名绘;许海燕译.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2. —100页; 20开. —ISBN 7-5013-2086-1/K·538
本书反映了清代北京民俗生活的现实,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亦具有艺术的价值。
插图本中国古代音乐史
[专著] 插图本 / 余甲方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17页; 26cm. —ISBN 7-208-04098-2
本书从先秦雅乐的鼎盛、汉魏清乐的兴盛、隋唐燕乐的繁盛、宋元剧曲的称盛、明清俗乐的争盛这样一条脉络,清楚地再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轨迹,从而为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
尹吉男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9. —319页; 16开. —ISBN 7-108-01508-0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的深刻批评,使作者在这一领域独树一帜。本书笔法犀利,文风潇洒,并配以高质量图片。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
中国油画学会.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9. —大8开. —ISBN 7-0501-233-4
本书以画家立篇,自荐自述,图文并茂。它的特点是以作品的艺术性展示其欣赏价值,以画家的代表性熔铸其史料价值,以编选的权威性凝聚其学术价值。
汉字书法通解:行草 [专著]
启功策划; 秦永龙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7.12. —136页; 20cm. —ISBN 7-5010-0973-2
大中院校学生学习书法的参考用书,全套共四册,这是其中之一。本书对行草书的形成、发展、特征、技法、章法、价值都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为学习书法者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书中还有历代名家名作欣赏,对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分析。
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
尹吉男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11. —249页; 16开. —ISBN 7-108-01663-X
《独自叩门》的续编。作者以独特的思想方式触及了艺术界、思想界的潮流、现象和艺术家群体、个人的状态,表述了对当代艺术尤其是“前卫艺术”的敏锐观察与感受。
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
张从军著. —济南: 齐鲁书社, 2004.8. —476页: 43万字; 24cm. —ISBN 7-5333-1367-4
本书是《山东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是第一部从图像文化的角度研究历史的学术专著。黄河下游地区是汉画像石的主要产地,也是画像石艺术的起源地。本书作者从图像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汉代黄河下游的文化现象和社会历史,从图像所表现的百姓的生活观、世界观、宇宙观去研究历史,使历史研究更具综合性,更有深度和新意。
景德镇民窑
方李莉著.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12. —360页; 29cm. —ISBN 7-102-01872-X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景德镇民窑的兴衰发展史,介绍了民窑生产的过程和原料、工具、各种工艺技法。作者对景德镇民窑产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从中可领悟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本书的另一个学术特色,是从文化人类学领域对陶瓷文化作了深层研究。它突破传统研究模式,提出“瓷文化丛”的概念,把民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深入揭示其创造者的人文世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据几曾看
葛康俞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6. —二册 (225页, 180页); 16开. —ISBN 7-108-01656-7
中国古代书画的遗世力作,成稿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出版。本书品评古代书画作品199帧,今多收藏于台湾故宫; 精楷誊写,配以所论名作彩图79幅以及作者画作4帧。著名学者启功、宗白华作跋文,王世襄作后记。
居巢居廉画集 [专著]
(清)居巢, (清)居廉绘; 钟创坚主编; 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1. —200页: 照片; 29cm. —ISBN 7-5010-1438-8(精装)
19世纪名冠岭南的杰出花鸟画家—居巢和居廉,以珠江河畔的生活体验和崇尚自然的创作态度描绘出大量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作品。居廉弟子高剑父、陈树人等创立的岭南画派,其影响延续至今。本画集选录了广东省东莞市博物馆所藏居巢和居廉的绘画精品共117幅,反映出“二居”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点。书中还有相关专论、“二居”常用印选、“二居”艺术活动简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等。
连江叠巘——两宋山水画 [专著]
中国古代美术丛书 / 孙涤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 —64页; 21cm. —ISBN 7-5010-1501-5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已经高度成熟,至清代的900年间一直居于画坛主流,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本书简述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并精选重要作品加以评介。
论书绝句(注释本)
启功著; 赵仁整理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7. —285页; 16开. —ISBN 7-108-01697-4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以100首绝句阐释了自己对历代书法的见解与心得。在启功先生自注的基础上赵仁先生对大量的典故加以整理注释,使得本书更适合大众阅读。
漫画情歌
薛汕, 刘稚编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173页; 19×21cm. —ISBN 7-02-003215-X
本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具有才华和创新精神的画家为民间情歌所作的漫画,其不可重现、难以模仿的艺术魅力,即使今天看来依然动人心魄。
漫画的幽默
方成.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178页; 21×19cm. —ISBN 7-02-003841-7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积多年经验总结出36种漫画幽默技法,并配有160余幅中外漫画插图。
梅兰芳表演艺术图影
汉繁 / 梅兰芳纪念馆编.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 —148页: 照片; 21cm. —ISBN 7-119-03074-4
本书以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实景照片,集中反映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及梅兰芳的代表剧目、代表性成就及其艺术生平。对梅派艺术的爱好者、研究者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刘占文主编; 刘曾復, 朱家溍撰文.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册(229页): 照片; 29cm. —ISBN 7-5434-4436-4
本画集所收作品是从梅兰芳纪念馆现存的全部“缀玉轩”珍藏图画、脸谱原件中精选复制的,有明代遗珍、清代绝品、民初佳作,斑斓耀目,弥足珍贵。这些写实的艺术品,远在摄影、录像技术诞生或普及之前就逼真地记录下那个时代的戏曲艺术风格。特邀刘曾復、朱家晋两位先生撰写的《说略(一)》和《说略(二)》刊印于画集之首。
梅兰芳珍藏老像册
梅兰芳纪念馆编.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3. —223页; 20cm. —ISBN 7-119-03075-2
本书从梅兰芳珍藏的数千幅老照片中精选出200幅,按个人册、家世册、家庭与子女册、舞台与伶界朋友册、各界名人册、国外友人册、时风时欲册等分类编排。所选照片世面罕见,既可重现梅兰芳当年台上台下的风采和他的生活情状,又可广泛地反映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生活百态。
尤无曲画花卉技法名家绘画技法丛书
尤无曲编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4. —45页; 16开. —ISBN 7-80501-268-7
尤无曲先生,从事盆景艺术80余载,所画花卉盆景笔墨精妙,当代鲜有及者。本书为《名家绘画技法丛书》之一。这套丛书还包括:岳石尘画花鸟技法、尤无曲泼墨山水技法、王培东画荷技法、郭石夫画紫藤技法、郭石夫画墨竹技法、王成喜画梅技法、杨达林画松技法、温瑛画牡丹技法、龚文祯画竹技法。
墨海瑰宝—中国历代绘画精品
启功主编.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3.8. —1276页; 8开. —ISBN 7-5330-1740-4/J·1739
本书不是简单的图片集纳,而是精选出历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并对其创作的艺术特色、审美风格等各个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书中作品多为直接翻拍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历代绘画原作,图片精美。
捏面手工艺
王燕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64页: 彩图; 26cm. —ISBN 7-5006-5090-6/J·578
本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师、民间艺术家,其作品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曾多次获奖并被国外收藏家收藏。书中详尽介绍了面粉材料的制作、面料颜色的调配、工具的使用及面塑作品欣赏等,可指导读者用一把塑刀、一团面,任意发挥想像力,去制作面塑工艺品。
启功书画集 [专著] 中国文联晚霞文库
启功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83页; 30cm. —ISBN 7-5010-1273-3(精装)
本书收集启功先生书画作品272件,其中书法作品209件,绘画作品63件。这些作品最早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次首次面世。作品后附有启功先生常用印及重要活动事略,有助于读者了解他的艺术创作经历和艺术风格的变化。
清宫钟表集萃—北京故宫珍藏
英汉对照 / 廖频编.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 —207页: 照片; 21cm. —ISBN 7-119-03050-7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18世纪和19世纪中外极品级的钟表,这些钟表不但是清代帝后日常计时工具,也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本画册收入的150余款,皆为中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美国等国钟表大师的绝世之作。每幅图片皆附有故宫博物院专家撰写的释文,介绍各款钟表的设计、构造及特色。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
青州市博物馆.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1. —193页; 29cm. —ISBN 7-5330-1320-4/J·1319
本画册选取100余件精品,从各个角度将北魏至北宋年间各种风格、流派的佛、菩萨、飞天等石雕作品,细致入微地摄入画面,重点图片还有专家学者撰写的说明文字,读者可从中全面了解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的全貌。
齐鲁民间造型艺术
孔新苗主编.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1. —209页; 大32开. —ISBN 7-80603-986-4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书从齐鲁民间造型艺术这一独特视角切入,展现了齐鲁大地不同门类造型艺术之美。从远古的陶、瓦当、石刻、佛教艺术,到现今依然流传的年画、剪纸、泥玩、印染、鲁绣、土布、风筝、木玩等,内容十分广博。这些散布在齐鲁民间的造型艺术,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信息,以其古拙典雅的形式美装点着现代山东人的生活。
陕北信天游与剪纸
中英文对照 / 黑建国编撰.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3. —94页: 图; 22×20cm. —ISBN 7-119-03188-0(精装)
黄土地孕育的陕北人,勤劳、果敢、极富创造力。他们执着地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创造并传承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歌和剪纸。信天游是陕北独有的山歌形式,它似一股强劲的“西北风”从黄土高原吹遍全中国; 让人着迷的“活化石”——剪纸,令无数踏上这块土地的人惊叹。本书收录的一幅幅剪纸、一首首信天游,记录了祖辈们生活过并留下他们追求和梦想的那个年代。
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0. —四册 (270页, 246页, 289页, 302页); 8开. —ISBN 7-108-01961-2
收有画家吴冠中先生亲自精选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共500余幅。
盛世风神——隋唐雕塑艺术 [专著]
中国古代美术丛书 / 郎天咏.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 —64页; 大32开. —ISBN 7-5010-1498-1
隋唐时期的各种艺术门类都体现着盛世气象,其中雕塑艺术尤为突出,无论是宗教造像,还是三彩陶俑,都显得雍容大器。本书概述了隋唐时期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并对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进行了赏析评介。
世情毕现——两宋人物画 [专著]
中国古代美术丛书 / 李诤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 —64页; 21cm. —ISBN 7-5010-1500-7
本书作者在 “文化探险”中概括出纷繁复杂、题材多样的五代两宋人物画特点; 在“经典精赏”中引领读者解读五代两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
书法观止 [专著]: 图说中国书法史
沃兴华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10. —175页: 照片; 29cm. —ISBN 7-208-04156-3(精装)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著作。全书按字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七个部分。
微型盆景艺术 [专著]
林三和主创; 梅星焕摄影; 林三宏诗文.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3. —96页: 图; 大32开; 100幅/册. —ISBN 7-5428-3474-6
本书共分六章,介绍微型盆景的概况、常用树种、主要形式、制作及养护;分春、夏、秋、冬四个专题附60幅经典作品图片供读者赏析。
潍坊民间孤本年画
潍坊市寒亭区文化局,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9.11. —276页; 8开. —ISBN 7-80603-386-6 (精折装)
潍坊民间孤本年画续集
中英文本 / 马志强,彭兴林主编;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298页; 42cm. —ISBN 7-80603-709-8 (精折装)
本书共收入清代、民国初期潍坊年画380余幅,各种题材与印绘方法俱全,并且全部是珍本、孤本。内容分为神圣仙佛、人物传说、戏文故事、山水花卉、美人童子五大部分;印绘方式有杨家埠的木版套印,也有高密的扑灰年画,以及半印半绘、工笔手绘等。
西部布堆画艺术
冯山云撰文 .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3. —94页: 图; 21×19cm. —ISBN 7-119-03073-6(精装)
布堆画源于陕北农村婆姨们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她们利用废旧的布头布角点缀美化自己的生活。本画册收集近90幅作品,其内容有以传统文化、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也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寓意深刻,展示了生活在黄土高原、黄河岸边的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感受。除汉英文版外,还有汉德文版。
燕赵文化系列(4册)
王素芳等编著.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册; 29cm. —ISBN 7-5434-4828~4831
这套丛书分为《毗卢寺壁画世界》、《定瓷艺术》、《避暑山庄春秋》、《中山国探秘》四册。毗卢寺壁画在中国古代壁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可与永乐宫壁画比肩;定窑是古代北方的白瓷窑场,它与著名的汝、官、哥、均四窑被世人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集山光水色宫殿于一体;而中山国文物的发现,则轰动了考古界和艺术界。
游刃集——荃猷刻纸
袁荃猷.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6. —255页;16开. —ISBN 7-108-02081-5
著名音乐史家袁荃猷先生的剪纸作品集。共600余幅图,分旧作、庆贺、乐舞、文物、花草、拾萃六类,每件剪纸都配有短文。本书同时也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图案的整理。
再见传统3、4
吕胜中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6. —255页; 16开. —ISBN 7-108-02081-5 —ISBN 7-108-02082-3
中央美术学院吕胜中教授多年致力于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汇多年采撷、研究之功撰写的《再见传统》系列,堪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两书通过数百帧精美图像配合文字向读者展示民间艺术之美,梳理、辨析、澄清民间艺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既可供研究使用,又可供一般读者赏玩。
张大千画集 [专著]
张大千绘.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11. —216页; 29cm. —ISBN 7-5010-1532-5(精装)
本画册收入张大千先生32岁时的作品,为张氏仅存的早年创作的珍贵之作。这本画册为全面观察大千居士的艺术发展过程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物证,已然成为研究大千居士光辉道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粹
《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萃·佛》中国文物流通中心编著.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 —60页; 8开. —ISBN 7-102-02642-0
佛教造像有泥、木、石、金铜各种材质,藏传佛教造像中金铜佛像最多,是西藏雕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西藏地接中亚、、南非大陆,是华夏文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交汇之处。藏族艺术家们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创作出民族风格鲜明的金铜佛像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自成体系。“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本书收入从10世纪末至18世纪的藏传佛教“佛”金铜造像27尊,并配有详尽的背景资料介绍,图文并茂。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粹
《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萃·菩萨》中国文物流通中心编著.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1. —60页; 8开. —ISBN 7-102-02644-7
佛教造像有泥、木、石、金铜各种材质,藏传佛教造像中金铜佛像最多,是西藏雕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藏族艺术家们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博采众长,创作出民族风格鲜明的金铜佛像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自成体系。“菩萨”是梵语“菩提萨”的简称,意为“觉有情”。本书收入从10世纪末至18世纪的藏传佛教“菩萨”金铜造像27尊,并配有详尽的背景资料介绍,图文并茂。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唐卡(画册)
降边嘉措, 周爱明.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3. —207页: 彩图; 28cm. —ISBN 7-80024-698-1
《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深受藏族人民喜爱。唐卡是藏族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国画,也不同于西方的油画。本画册运用唐卡这种艺术形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读者介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史诗。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姜伯勤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4. —335页; 16开. —ISBN 7-108-02080-7
祆教艺术是近年丝绸之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书利用“图像证史”的方法,研究中国最新考古发现中与祆教有关的画像石、壁画、雕塑、织物、建筑等艺术遗存,唤醒了墓葬遗址中沉睡千年的艺术性灵,再现了祆教艺术与华夏礼乐文明的交融互动。
中国结丛书(10册)
冯骥才主编. —石家庄: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 —册; 23cm. —ISBN 7-5376-2847-5~2856-4
本丛书由民间文学编(5本)和民间美术编(5本)两部分组成。 “民间文学编”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民间美术编”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了年画、皮影、剪纸、风筝、面具的历史、工艺、传人、代表作及艺术特色等。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
金维诺编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2.1. —大16开. —ISBN 7-80501-227-X/J·221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系《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六卷。全书辑入1000余幅精美图片,按佛造像时代、材质分别编排,全面展示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发展面貌。此外,本书还辑入《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总论、图版、图版说明,并附汉、藏、梵文的佛像名称索引。
中国美学史
张法.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12. —368页; 大32开. —ISBN 7-208-03505-9/B·282
对中国美学史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资料丰富、文字生动,即适合于大学文科作为教材使用,亦为美学爱好者了解中国美学史的基础性读物。
中国树根艺术暨珍品鉴赏 [专著]
屠羽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5. —159页; 26cm. —ISBN 7-5010-1606-2(精装)
本书对中国树根艺术的起源、发展、根材、艺术创作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论述,将树根艺术分为四大门类,即树根艺术造型、根雕、树根家具和树根盆景,并从人类目前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立场出发,对树根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为建立树根艺术的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书法艺术第二卷, 秦汉 [专著]
张启亚主编; 苏士澍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0.2 —340页: 图; 26cm. —ISBN 7-5010-1123-0(精装)
大型系列丛书《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部通贯古今、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书法发展史,按照书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时代为序,分卷编辑,包括先秦至民国各个时期的书法,共九卷。本书是第二卷,系统介绍秦汉时期书法发展概括,收录秦汉时期刻石、墨迹、法帖等有代表性的作品280件。书前有主编张启亚专论《中国书法的滥觞》,从史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书法的渊源和几千年发展的过程。
中国书法艺术第七卷, 明 [专著]
张启亚主编; 崔陟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12. —313页; 26cm. —ISBN 7-5010-1254-7(精装)
大型系列丛书《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部通贯古今、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书法发展史,按照书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时代为序,分卷编辑,包括先秦至民国各个时期的书法,共九卷。本书是第七卷,系统介绍了明代书法发展概况,共收录明代刻石、墨迹、法帖等有代表性的作品176件。对收录的作品,根据具体情况,介绍其时代、名称、作者、尺寸、流传状况、出土时间和地点以及收藏单位等。
众生百态——隋唐世俗绘画 [专著]
中国古代美术丛书 / 刘海青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 —64页; 21cm. —ISBN 7-5010-1499-X
隋唐世俗绘画主要包括流传下来的卷轴画和墓室壁画。卷轴画包括秾丽的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 墓室壁画则以唐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墓壁画为代表。本书旨在简述隋唐世俗绘画,并有重要作品的简要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英
本书编委会. —北京: 外文出版, 2002.7. —112页; 24开. —ISBN 7-119-03051-5
中国最早的画出现于史前时代,绘画的对象从早期的动物、植物、神话人物发展到后来的自然风景、舞蹈、战争和宗教仪式中的人物等; 绘画的工具和手法也不断演变。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实例的图片和说明,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传统绘画的背景、载体、工具、绘画对象和主要特点。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中国民间风俗画
英 / —本书编委会. —北京: 外文出版, 2002.7. —204页; 24开. —ISBN 7-119-03028-0
现代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表现手法真挚泼辣,造型夸张、变形,色彩绚丽浓厚,一派乡土气息。阅读这本《中国民间风俗画》,不仅能欣赏到最好的现代民间绘画,而且能让在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中疲惫奔波的城市人重新感受人类童年的那种天真、纯洁和梦想,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一次净化与休憩。除英文版外,还有德文版。
中国画发展史纲要
英 / 张安治.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7. —244页; 大32开. —ISBN 7-119-03042-6
本书作者有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研究、教学经验,除对中国浩瀚的绘画资料深入研究外,又能重视神话、传说、出土文物等一类寄寓着古人对绘画的理解和思想的整理。面对上下几千年的中国画史,从早期人类的新石器时期的起源,历经各代王朝的渊传延续,及至近、现代的承继发展,论述翔实,资料弘富,有史有论,既具学术价值又充满情趣。
中国古代雕塑
英 / 廖频.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7. —112页; 24开. —ISBN 7-119-03049-3
中国的雕塑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开端而出现。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中国雕塑的历史、发展背景、特点等,并配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说明,能使读者对中国的雕塑艺术有个详尽的了解。
中国戏曲艺术
英 / 包澄洁.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7. —112页; 24开. —ISBN 7-119-03053-1
本书重点介绍中国戏曲艺术的源头、历史、作家与作品、戏曲种类、表演程式与行当、著名演员、演出装扮等,内容翔实,文字生动,图片精美,可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戏曲艺术以及它的文化价值。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中国传统服饰
英 / 袁杰英.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 —108页; 24开. —ISBN 7-119-03058-2
本书分帝王服、官服、贫民服、战服、贵族服、少数民族对汉民族服饰的影响等六部分,按年代顺序介绍中国历代服饰的特点、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对中国服饰的影响。除英文版外,还有法文版。
中国民间工艺
英 / 鲁忠民.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2.10. —108页; 24开. —ISBN 7-119-03117-1
民间工艺涉猎的题材广泛多样,形式十分丰富,包括剪纸、刺绣、面花、玩具、雕刻、皮影、印染、面具、木偶、灯彩、编结、陶瓷等。本书文图并茂,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中国的民间工艺,是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读物。
中国早期青花瓷
宁志超编.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6. —97页; 小8开. —ISBN 7-102-03052-5
中国的青花瓷器,自唐代出现青花瓷的雏形,至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已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考察了欧洲各国博物馆藏瓷,还与各国博物馆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往。通过深入研究,证明早期青花瓷完全根植于中国的活土之中。本书配有800余幅图片,其中不少图片都是首次问世。
中国纹样史
田自秉, 吴淑生, 田青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35页; 29cm. —ISBN 7-04-013542-6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唯一一部对中国历代纹样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的著作。书中征引文献典籍达500种之多,谨细考辨其历史源流,另有近600幅珍贵图片随文编排,这些均赋予本书以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
胡文和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册(300页,467页); 29cm. —ISBN 7-04-013908-1
本书阐述了中国道教石刻艺术研究的对象,分为三大块: 一为北朝至隋唐的(佛)教造像碑、石; 二为巴蜀隋唐至宋的道教造像龛窟; 三为宋元之际的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作者在研究它们的同时,还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民俗、宗教传播和信仰审美情趣的实物资料进行了研究、描述。
中国书法简史
王镛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92页: 彩图; 23cm. —ISBN 7-04-014173-6
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演变。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新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
中国美术史图录简编
赵力, 贺西林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99页: 彩图; 23cm. —ISBN 7-04-013871-9
本书共选印1000件100幅图片,结构体例以时代为线索,分为石器时代的美术、夏商周美术、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五代美术、宋辽金元美术、明清美术、近现代美术。每幅皆附有长短不一的文字说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具有图文并茂的特色。
中国绘画——无声诗里诵千秋
庄嘉怡, 聂崇正.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0. —145页; 32开. —ISBN 7-80113-715-9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绘画的知识性读物。它循着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以平实、轻松的文字,介绍这一古老艺术的渊源、科目、风格、技法,描述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他们的作品。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赏析中国画。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阿拉伯文版。
中国京剧 人文中国书系
徐城北.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3. —128页: 图; 16开. —ISBN 7-5085-0161-6
京剧作为“国粹”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著名作家徐城北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京剧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深厚的民间文化背景,介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他们的生活。其中的梨园逸事、掌故和著名剧目的故事构成了本书的诸多亮点; 加之配有精美的京剧脸谱、服饰及名伶剧照等图片,以及有关京剧常识的图注,使这本书更加好看和耐读。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文版。
中国书法 人文中国书系
陈廷.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127页:图; 23cm. —ISBN 7-5085-0163-2
了解中国书法概貌与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作者致力于书法艺术研究多年,造诣颇深。他从汉字的起源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书法的源流、形成和发展,以及书法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风格和特色,并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法、西班牙、德、日、俄文版。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技巧
蓝铁,郑朝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402页; 19cm. —ISBN 7-5006-5541-X/J·568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书法的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概况、历代书家的生平、创作经历及代表作品,分章阐述了关于书法评论、欣赏的理论,细致讲解了学习书法的步骤、方法及技巧。全书配图370余幅,并开列出供练字者临摹的字帖目录,读者既可欣赏精美作品,又可捉笔实练。
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祖国丛书
郑朝, 蓝铁著.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10页: 彩图; 19cm. —ISBN 7-5006-5468-5/J·600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画的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内容按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种分章,详细介绍了历代主要画家近70位、代表作品170余幅,涉及到中国画历史上的各大流派,勾勒出中国画发展的简明历史。除此之外,还专列三章,分别介绍中国画的特点、技法及画论。全书行文生动,其中还有不少关于画家的创作趣事,读者既可欣赏精美作品,又可捉笔实练。
中国寺观壁画典藏(16册)
金维诺主编. —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 —册; 29cm. 字数:1.6千字/册(15幅图/册). —ISBN 7-5310-1648-6~1663-6
本套书共16册:《山西稷山兴化寺壁画》、《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四川新津观音寺壁画》、《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西藏阿里古格王国遗址壁画》、《山西繁峙岩山寺壁画》、《山西朔州崇福寺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壁画》、《山西浑源永安寺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西藏阿里托林寺壁画》、《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山西繁峙公主寺壁画》。现存的壁画大多为宋元以后所绘,为研究当时的绘画发展情况提供了直观的历史资料;许多壁画还有题记,专门记载绘制年代和工匠名称,对绘画史的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唐山皮影艺术
中英文本 / 魏力群著. —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0. —327页; 29cm; 附件1盒(光盘1片, 皮影1组). —ISBN 7-5310-1487-4
这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民间美术奇葩—唐山皮影艺术的学术专著,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研究成果中第一部完整地介绍皮影艺术的出版物。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皮影戏的诸多民间传说和相关民俗等;另附一张光盘、一套皮影人实物(带操纵杆),使皮影艺术这一集美术造型、唱腔配乐、幕后表演、光影变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立体地表现出来。
中国蔚县剪纸艺术
唐稳著. —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 —198页: 图; 29cm. —ISBN 7-5310-1830-6
蔚县剪纸以其强烈鲜明的民间色彩、独特质朴的造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在中国民间艺术中享有很高声誉,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本书分为6章,分别对蔚县剪纸的渊源与发展、蔚县剪纸与中国民俗、蔚县剪纸与百姓生活、蔚县剪纸的艺术特色、蔚县剪纸的特殊制作工艺,以及蔚县剪纸丰富的题材内容和著名艺人及其代表作品作了介绍。随书配有剪纸一套。
中国篆刻的艺术与技巧
叶一苇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186页; 大32开. —ISB N 7-5006-5542-8/5·569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篆刻的图文并茂的普及读物。书中详细介绍了印章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著名篆刻家及其作品,讲解了关于篆刻的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并开列出学习篆刻的参考书目、工具及材料;还专列一章讲述篆刻的欣赏。全书配图430余幅,既可供读者欣赏,又可供读者捉刀练习。
篆刻欣赏
叶一苇著.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86页; 20cm. —ISBN 7-5006-2177-9/J·154
这是一本专门从欣赏角度谈中国篆刻的普及图书。全书分为:古印谈、技法谈、境界谈(附作者作品)、专论四篇。“古印谈”中按风格将古代印章(战国至汉代)归类,每类配以数百字的分析文字;“技法谈”和“境界谈”均一印一谈,涉及篆刻家的风格、所刻印章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中国民间美术
靳之林.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39页; 16开. —ISBN 7-5085-0542-5
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长、范畴、技艺精,被誉为“东方的珍宝”。本书作者深入民间考察、调研,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在书中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介绍中国民间美术一些有代表性的领域,如剪纸、皮影、风筝、傩戏面具等,内容涉及这些民间美术品类的发展简况、工艺和艺术特点、时代和民俗背景,并谈及与之相关的审美鉴赏常识。全书配有200幅图片,彩色印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中国服饰
华梅.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10. —152页; 小16开. —ISBN 7-5085-0540-9
衣冠服饰是记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本书选取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国服饰样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加以介绍,清晰地勾画出一部中国服饰发展简史,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审美、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面貌,而且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习俗和礼仪对服饰文化深刻的影响。全书配有150幅图,彩色印刷。
中国传统服饰(画册)
臧迎春.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3. —190页; 28cm. —ISBN 7-5085-0279-5
这是由中国一家有名的时装模特公司参与设计的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画册,文图别具特色。以洗练的笔墨描述了中国历代有代表性的服饰款类及其特色,并介绍其年代和社会背景,以助于读者理解服饰所体现的时代印记。通过展示历史传留下来的服饰实物和人物绘画,以及现代模特穿戴古代服饰的照片,将中国五千年服饰文化的魅力和风采,鲜活、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本画册收入近200幅图片,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姊妹篇。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画册)
臧迎春.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2.—218页; 16开. —ISBN 7-5085-0379-1
本画册展示的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作为服饰文化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作者紧密结合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精当地分析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每一民族的服饰介绍,分总论、男服和女服三个方面。文字表述既有科学性,又不乏可读性;图片编排精彩,既有实景照片、实物图示,又有富于装饰性的艺术照片,以及靓丽名模的民族着装等。本画册收入180余幅图片,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姊妹篇。
中国民间工艺系列画册:中国风筝
中英文本 / 赵少华主编.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1. —90页; 20开. —ISBN 7-5085-0415-1
本系列画册包括《中国布艺》、《中国面具皮影》、《中国陶瓷》、《中国风筝》、《中国剪纸》、《中国珍宝》和《中国青州石雕》7册,展示了中国绚丽多姿的民间工艺,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民间文化,也可作为美术设计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中国当代藏画选(画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 —172页; 28×29cm. —ISBN 7-80113-703-5
本画册精选11位藏族和1位纳西族优秀画家的代表性作品90余幅,其中包括新藏画、布上绘画(现代唐卡)、版画及油画。这些作品题材多样,民族气息浓厚,创意新颖,代表了当代藏画的艺术水平。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
壮阔雄浑——秦汉雕塑艺术 [专著]
中国古代美术丛书 / 黄晓峰编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 —58页; 21cm. —ISBN 7-5010-1497-3
秦汉时期雕塑水平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潮。秦代兵马俑壮阔的气势、汉代大型仪卫性石雕雄浑质朴的风格共同缔造了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作者行文规范,语句顺畅,条理清晰,将秦汉时期雕塑中出现的不同种类——石雕、陶塑、青铜、木雕、玉雕等分别列举详述,可读性很强。
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图说中国音乐史
吴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438页, 大16开. —ISBN 7-5060-1257-X
本书精选反映中国古代音乐生活的绘画、雕塑以及重要出土乐器等文物的照片约500幅,直观、形象地复原和勾画了中国古代音乐,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音乐史图录和中国音乐文化史专著。它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音乐考古成果为主要根据,结合传世文献文字,超越具体的音乐形态研究,论述了史前至清代,重点论述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了中外文化大融合背景下中国音乐文化开放、繁富的特征及其对宫廷和贵族音乐生活的影响,叙述体系新颖,研究方法独特,文字浅显,图片珍贵,是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理想读物。
自珍集 王世襄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 —307页; 8开. —ISBN 7-108-01778-4
王世襄自藏艺术品的结集。在精美的图版之外,以清雅的文字介绍相关史实和知识,追记文物搜藏过程、沉浮缘由、失传技艺,与之有关的交游、因缘际会,历历在目,对文物考古、工艺、美术工作者和收藏爱好者均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相关知识
近代上海花艺书《花卉装饰术》
宁波一叶花术全部老师
开花店必备|花店日常零售话术技巧。花店日常
催眠冥想放松休息术(第六篇)海棠花未眠
“博卉要术”促大花蕙兰提质增效
御术华医武汉新店开业:为理疗养生注入新活力
2023年花卉销售技巧和话术(五篇)
鲜花销售话术怎么说 推销鲜花的技巧和方法
花艺知识:日本花道的介绍
十大花艺学校排行榜,姐妹们别再纠结了 ✅**花艺 :零基础课
网址: 艺 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186.html
上一篇: 辉煌三十年——花木产业大事记 |
下一篇: 从斗南“花语”聆听奋进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