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溯源
• 2010-09-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拜织女
七夕,一个美好浪漫的名字,现在人们常称其为“中国情人节”。其实,七夕节不只是另一个由鲜花和巧克力堆砌起来的日子,究其历史,它还有更悠远的历史和更深层的涵义呢。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也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七夕乞巧的记载。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但是七夕节活动的主角还是少女,节日民俗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一天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虽然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古代也确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但这个节日跟“情人”却似乎没有什么无关系。这天晚上,女孩们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失灵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乞求姻缘巧配。
古人留下了关于七夕的上百篇诗文作品,比如以下两首: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从很多作品可以发现七夕的习俗集中在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 拜织女,拜魁星,晒书, 吃巧果的习俗,所以七夕在当时的功能并不是"情人节"。试想,一个以穿针引线之类的女红为主题、根本没有异性参加、甚至名字还叫做"女儿节"的节日,如何能跟"情人节"扯上关系呢?
其实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过传统的七夕节的过法。民间如何过七夕,其他地区我是很不清楚,对于江浙一带的过法,我略有了解。在浙江农村地区,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并且,大人们则总是告诉孩子们,七月七日夜晚躲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偷听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
关于“七夕情人节”这种说法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
自从热爱传统汉文化的年轻人们掀起汉服复兴运动的浪潮以来,就把还原端午及七夕等传统节日的本来面目当作努力的方向。
今年8月16日,也就是农历庚寅年七月初七,晚八点整,在百度汉服北京吧的组织下,北京的汉服同袍一百多人,聚集于前海火神庙前,以汉族的传统习俗,再现乞巧风貌。年轻的姑娘和当代的书生们,换上了美丽端庄的汉服,玩起了捏泥人,穿针引线,拜织女,乞巧,分巧果。大家还展示了自编自演的短剧和舞,通过复原传统,度过了这个浪漫又略带有凄美气息的节日。
活动不时引得行人驻足观看,同袍们耐心地叙说七夕的本源,希望现代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七夕这个节日的本真涵义,而不是盲目地把七夕等同于西方情人节。如果一定要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寻找与西方情人节等同的节日,那么应该是元宵节,或者上巳节,而绝不是七夕。
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清凉的七夕之夜,流连忘返的同袍们在湖边制作河灯,并在泛舟后海时,放下许愿灯。大家都觉得这样过七夕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知识
好酒溯源
中国国花溯源
基于GIS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
你有所不知的花草名称由来溯源
中国国花溯源 扈耕田.doc
MST与水环境生物源污染定量化溯源
药名溯源
质量保障与追溯性:智慧农业溯源系统的影响力
七夕节送花技巧,七夕节送花其实很简单!
七夕节玫瑰花贺卡 七夕节玫瑰贺卡
网址: 七夕节溯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8259.html
上一篇: 七夕节的起源(精选7篇) |
下一篇: 2023七夕节的由来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