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观赏牡丹,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观赏牡丹,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两千余年。牡丹在秦汉以前原本无名,由于其枝叶、花形均与芍药相似,为同属植物,只是一为木本、一为草本,皆称芍药。“生杜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因而牡丹曾称“木芍药”。

牡丹作为最早原产在中国诸多山脉的野生花卉,初以药用植物记栽于汉代华佗所著的《神农本草经》内。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实行人工栽垶,有史可查始于南北朝时代,至今已有1650年的历史。

中国牡丹的栽培至少始于两汉时代。隋朝时,中国皇朝建都于洛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便有了较多的关于牡丹栽培的史料记载。中国牡丹在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发展之初,洛阳成为第一个栽培中心。据考证,当时牡丹品种达21个。这一时期的牡丹发展,对于后来整个中国牡丹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唐代,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变为配都。这时期,国家空前昌盛,花事无比繁荣。中国牡丹的栽培亦兴旺发达。长安继而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当时牡丹珍贵稀少,先是在宫廷御苑栽植。皇家对牡丹的钟好,宫廷栽植牡丹的兴盛,很快发展为民间遍植。

一到牡丹花期,长安城里三条九陌,真乃“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灼灼百朵红,盏盏五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著名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诗中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牡丹芳》中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都十分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安牡丹兴起及都人赏花的空前盛况。

展开剩余59%

长安牡丹的兴盛,直接影响着东都洛阳牡丹的发展。武则天为皇后时,就非常重视牡丹的发展,在她当上皇帝时,立周朝于洛阳,更加重视牡丹的发展。据考证,现在洛阳牡丹的主栽品种“洛阳红”,就是武则天从其山西西河老家引至上苑,后引至洛阳的品种。

到了北宋,随着政治中心的位移,洛阳很快恢复了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的地位,洛阳牡丹名冠天下。洛阳人特别推崇牡丹,养花、赏花成为风尚。中国牡丹的栽培已经开始了,育种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开始运用嫁接技术繁衍苗木,新品种不断涌现。欧阳修当年曾惊呼:“四十年间花百变!”在此基础上,牡丹专著先后问世。

北宋末年,洛阳牡丹栽培面积锐减,取而代之陈州牡丹兴起,形成了中国牡丹的又一个栽培中心。陈州牡丹的兴起,对相距不远的安徽亳州和山东曹州(菏泽)的牡丹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南宋时期,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牡丹发展较快,并享有盛名,很快成为四川乃至中国的牡丹栽培中心,此期间天彭种牡丹面积和观赏牡丹的热潮都不亚于长安和洛阳。天彭壮丹不仅株大、瓣多、花硕、而且品种优良,如彭州紫、丹景红、五重楼等品种,都是天下之珍品。于是,牡丹新品种不断出现。

大约到宋末,由于战乱频繁,牡丹渐衰,包括民间的牡丹,已经失落的尚存无几。金、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在中国各主要牡丹产区,牡丹面积锐减,品种退化,很少能看到瓣化度高的珍贵品种。

明代,安徽亳州、山东曹州两地开始发展牡丹,且发展迅速,相继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曹州便成为中国牡丹最为集中的生产基地。明末清初,曹州牡丹发展达到了高峰,曹州城东北带,牡丹连阡接陌,万紫千红。清代时,燕都(今北京)牡丹栽培较大规模的发展。清朝时,北京牡丹栽培极盛。清朝是中国牡丹发展达到顶点而又衰落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整个中国牡丹产区牡丹几乎丧失殆尽,中国牡丹衰落至极。

纵观中国牡丹发展历史,没有任何一种花卉能像牡丹一样,其栽培中心随着朝代的更换、政治中心的位移而变迁;也没有任何一种花卉能像牡丹一样,其发展规模随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而荣枯:更没有仁何一种花卉能像牡月一样,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延植华夏数千春秋。

因此,唯有牡丹,堪称国花。

相关知识

观赏牡丹,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中国养花简史
牡丹催花,牡丹盆栽,牡丹干花,牡丹抱枕,牡丹精油,芍药苗
出售精品牡丹 蓝牡丹 名花之一 花中牡丹 花苗
观赏牡丹品种识别技术
北京牡丹的栽培应用历史
中国插花简史:唐朝的花卉栽培.pptx
菏泽牡丹
挖掘国花牡丹开发价值,第二届牡丹美容养颜研讨会即将开启!
江南观赏牡丹自生根砧嫁接繁殖技术试验

网址: 观赏牡丹,中国牡丹栽培简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9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崇明的这些花卉产业 把花做进美食
下一篇: 花卉栽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