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全文] 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 “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文]
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全文] “七夕乞巧”古时有四种方法 8月26日,七夕佳节,又称“乞巧节”。民俗专家介绍说,判定乞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穿针乞巧”和“巧菜”四种方法。“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十分流行的七夕节习俗。具体方法是在乞巧节前一天,取井水、雨水各半,盛于碗中,放在露天下过夜,再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全文]
民俗话七夕:少女拜织女 读书人拜魁星 又到了一年一度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丰富多彩。不过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全文] 民俗专家说七夕源于古人对“七”的崇拜 8月7日是农历七月初七,那么,古人为何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呢?是巧合吗?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表示,牛郎织女传说中最初没有“七夕相会”这一情节,但“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古人选择七月初七绝非偶然,是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也与数字崇拜有关。古人对“七”的崇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全文]
古人的七夕情
《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终日辛勤劳作,使人感觉到二人那份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感叹牛郎、织女是一对长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恋人。...[全文]
七夕,写一首爱情的诗吧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始于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的七夕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这一天,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手捧火红的玫瑰、晶莹的珍珠,于如水的月光下,含情脉脉,执手相看。当然,七夕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是乞巧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夜或七月初六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全文]
古典文学里的七夕
七夕是最负盛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古人就对七夕多有描述。七夕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里讲:“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全文]
做神仙眷侣 七夕畅游爱情传说的发生地
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如今受青睐程度并不亚于西方情人节。每年七夕之前,一些与浪漫爱情故事有关的旅游目的地都是情侣们最向往的地方。下周一就是七夕节了,特别推荐一些经典爱情故事或爱情传说的发生地,趁这个周末,和你的爱人一起去寻爱吧。...[全文]
相关知识
艾君:对自然天象崇拜到“七夕鹊桥会”传说
七夕情人节专题
淘宝天猫七夕情人节活动专题页模板图片下载
相约七夕鹊桥会,浓情蜜意在寻仙
七夕和情人节的区别 七夕和情人节是一天吗
七夕咏
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商场七夕活动方案
网络中国节·七夕丨七夕诗词
七夕情人节活动策划.docx
网址: 【专题】七夕鹊桥会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1119.html
上一篇: 七夕情人节的礼物 |
下一篇: 浪漫七夕夜仰望星空:看“牛郎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