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因花期长而又称“月月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誉。中国人把玫瑰、月季和蔷薇称为“蔷薇科中三杰”,但在英语中它们统称“rose”。rose在西方普受青睐,而月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十分显眼,但它在慈溪却受到特有的礼遇———2000年,慈溪市正式设立******文艺作品“月季花奖”。
月季花奖表达了慈溪这座城市对待文学艺术的一种态度。月季花缘何成为奖励的品牌?月季花是慈溪的市花。1988年,慈溪撤县建市,开展了群众性的市树、市花评选活动,樟树和月季花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那么月季花又缘何会成为慈溪市花?这里要说到父子二人。过去慈溪浒山西门桃子竹笆弄里住着一个叫施健的人,其父施一中(1900年—1980年),字定,号金陵,曾留学法国读园艺系,主攻蔷薇科。1940年前后,施一中回国后进杭州植物园工作,为高级园艺师。据说此类人才当时浙江仅此一员。
1958年,只因一句话,施一中被划成右派,后回故乡务农,是年16岁的施健也随父返乡。一个留洋专家种田,在那个年代并不稀奇,此后,施一中在教场山东侧的桃园里悄悄培植了月季花。20世纪60年代初,父子俩创办浒山红星园艺场,他们通过与法国朋友互赠丝绸和月季名品的办法,获得了花种。
1980年,施一中因病辞世,追随父志的施健在剑山上开办苗圃,翌年改名为浒山镇花木公司,主要培植月季花,品种有700多个。20世纪80年代,这个花木公司的月季花畅销各大城市,浒山被誉为新兴的“月季花之乡”。月季花的盛开,让浒山一带农民的生活红火了起来,一株月季花幼苗能售二三元,名贵的“特大黄”甚至卖到了15元,而当时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36元。
施健(1943年—2011年)因此成了浒山“西门四大才子”之一,“西门四大才子”是:“一颗牙齿,一朵花,一只南瓜,一条蛇”,即一位医术高超的牙科医师,一位绰号为“黄南瓜”的能人,一位蛇医,“一朵花”自然是施健了。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后zui初的弄潮儿。当时我也曾慕名去剑山写生过,并在那里初识了大名鼎鼎的园艺世家的后人施健先生。可惜如今先生、花木、剑山均已不在了。
这里要再提一个人物,那就是“新中国邮票设计**人”孙传哲先生。孙传哲(1916年—1995年),生于宁波市海曙区,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孙先生曾任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室主任,他一生致力于中国邮票事业,设计了多门类新中国首套邮票。1980年,邮电部通过“海选”,评出了30套zui佳邮票,其中由孙传哲设计的占1/3多。
欧洲人利用中国月季与当地蔷薇杂交,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相比之下,月季故乡的中国反而落后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孙传哲想通过设计月季邮票为中国争光。于是他找来大量资料,反复观摩,并请教园艺专家,花了一年多时间,搞出了**套设计图稿。但事后发现,图稿上的10种月季均非我国培育的品种。这对一心要在邮票上展示中国月季的孙传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他决心推倒重来。园林专家告诉他,中国的月季花大多分布在苏浙一带,探花心切的孙传哲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他的足迹遍布南京、苏州、上海、扬州、无锡各地,并在杭州得知施一中的家乡慈溪浒山名贵月季很多,于是专程来到剑山。那时是我集邮的狂热期,并正在筹建县邮协,得知我崇拜的孙老已抵浒山,欣喜若狂赶去拜望。
从1982年到1983年,孙传哲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月季花邮票的设计中。1983年,邮电部决定发行此套邮票,翌年4月20日《月季花》邮票发行。首发那天,为了纪念浒山的“月季花”与这套邮票难得的情缘,我特地制作了《月季花》邮票首日封。1986年元旦,慈溪县集邮协会成立,本人当选为副会长。我给孙先生寄去了贴有他设计的《月季花》邮票、盖上“浒山”邮戳和县邮协成立纪念邮戳的纪念封。之后他回赠我亲笔签名封。
从“月季花之乡”的声名鹊起到月季成为市花,再到月季花奖的设置,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为前者接力,显示了慈溪这个城市的品位和活力。
日前,还意外获悉:施健女儿施丽敏从加拿大回慈创办了月季苗圃。她说将通过努力,使慈溪月季重新飘香,她的目标是建立慈溪月季花公园。我想,要是施一中、施健、孙传哲先生地下有灵,也会感到欣喜的。
标签: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