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2022-08-04 08:27:48中华泰山网

编辑:亓卉

  七夕也称作“女儿节”,自有一种婉约、浪漫的气质。除了爱情,七夕还有乞巧、晒书,女拜织女、男拜魁星等令人充满期待的祈愿仪式。作为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七夕既承载了传统文化对天地星辰的哲学崇拜,又饱含了人们对生活情感的不懈追求。

  从古至今,七夕的民俗活动都是丰富多元的。有充满神奇色彩的,相传在七夕当夜待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悄悄话;有针对性较强的,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还有拜织女、魁星星辰以期圆满愿望的……这些带有仪式感的民俗传统延续古老的文脉,讲述着成人世界的不老童话。

  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这是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随着时代发展,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拜织女、吃巧果、接露水等习俗渐渐丰富了“乞巧”的形式和内容。

  相较于崇尚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男子而言,“巧”是古代女子能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也是贤惠能干、持家有道的代表。神话中的织女正是此中翘楚,人们拜织女祈求获得相应的技能加持,正是勤劳的人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乞巧,跟牛郎织女有关的感情线也是七夕一个重要的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受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影响,自古以来有关七夕的诗词,一字一句总关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惊鸿一瞥到两情相悦,再到情感日常,古人有关感情的智慧总有一种了悟的洒脱,稠浓而不粘腻。

  浪漫七夕不只有情

  从传统乡土社会发展至现代城市化,“心灵手巧”是美德,但并不是唯一评判女性优秀的标准,女子与男子一样在社会中自食其力,通过努力获得认可。“乞巧”的社会功能逐渐弱化,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这时,七夕的爱情元素被无限放大。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节日的普及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发展的文化产物,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日常。相对于被商家等各种因素推波助澜的西方情人节,七夕也渐渐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口味和节奏,被潜移默化地打上了“中式情人节”的标签。

  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活化的生活基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七夕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交流、社会发展变迁的脚步中发生嬗变既无可厚非,又在情理之中。

相关知识

七夕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
七夕:穿越古今的玫瑰,唯浪漫永恒
“银河暗渡,穿越古今”七夕斗巧节·公益在行动 : “银河暗渡,穿越古今”七夕斗巧节·公益在行动根据历代文人的描写,七夕节当天热闹非凡:家家乞巧,户户穿针,歌舞洋洋,光烛八里......换做今天的高楼大厦, ...
文化传承丨花团锦簇 相约七夕
穿越古今,看菏泽牡丹文化
七夕看巧云的习俗 七夕这天可以洗头发吗
七夕的传承与发展
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嬗变
【四照花花语】——透视四照花在古今文化中的不同表现
专题:风景摄影的嬗变与重构

网址: 看七夕文化的古今嬗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730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七夕节是什么节日介绍
下一篇: 七夕节传统文化是什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