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全诗赏析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全诗赏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出自宋代秦观的《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元祐旧党被打压,秦观一贬再贬,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女性大多独守空房,凄凉悲苦。这首词即是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早期作品,可备一说。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圆媛.秦观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52-53

2、 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118-120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

简析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用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突出女子的孤寂;下片写闺房外之夜景,进一步突出她凄凉不堪的心情。这首词在布局上轻重得宜、首尾衔接,词情婉曲连绵不尽之妙,词人侧锋用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尽情地渲染以达到以景传情的目的。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62篇诗文 ► 401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全诗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全诗赏析
《菩萨蛮 寄女伴》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全诗赏析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全诗赏析
“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全诗赏析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全诗赏析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全诗赏析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全诗赏析

网址: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198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咏花诗词之《紫藤》全诗原文鉴赏
下一篇: 紫藤树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