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三年前接到迪士尼《花木兰》片约、“加冕”真人迪士尼公主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电影竟然会无缘大荧幕。
1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量电影院被关闭,众多电影被迫延期、改档,原定3月上档的《花木兰》在首映典礼后紧急叫停。
在历经调档又取消档期后,8月4日美国迪士尼终于宣布,真人版《花木兰》将在9月4日于迪士尼旗下流媒体服务平台Disney+上架播出,点播售价为29.99美元。
此次上架地区将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众多西欧国家。而没有Disney+业务或者影院已经复工的国家则将继续选择影院发行的形式,上映时间为9月4日之后。
考虑到Disney+原本的月费套餐就是6.99美元,此次从官方正版渠道线上观看《花木兰》至少需要花费36.98美元,这个价格在美国足以够一家三口去看一场IMAX电影了。
而另一个方面,《花木兰》原本是迪士尼今年的“王炸”之一,影片制作成本超过2亿美元,宣发成本同样高昂。
此前的迪士尼真人公主片从来没有亏损,但是上线流媒体让业内对《花木兰》收益究竟如何有了质疑。
虽然上线流媒体的收益并不用给影院分成,但是观众在家里是否还愿意为电影付出远高于电影院观看的价格是未知数。要达到3亿美元的收益,需要至少1100万用户点播。然而,在推特上的一项投票显示,参与投票的人群中有八成不愿意购买《花木兰》观看权限。
同一天,迪士尼还发布了第三财季财报。新冠病毒疫情继续对迪士尼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公园和影院娱乐业务陷入了泥潭,迪士尼第三季度总营收也同比下降42%,至118亿美元。
媒体网络营收65.6亿美元,同比下降2%;公园、体验和产品收入9.83亿美元,同比暴跌85%;影院娱乐收入17.4亿美元,同比大跌55%;直接面向消费者和国际业务部门营收39.7亿美元,同比提升2%。
截至6月27日,迪士尼第三季度净亏损约47.2亿美元,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
对迪士尼而言,也有好消息。
靠着多年积累的雄厚家底和在家庭娱乐方面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以及疫情使得未成年人在家时间延长,迪士尼流媒体服务平台Disney+上线不足一年,付费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050万人,提前四年完成其定下的目标。
迪士尼表示,加上Hulu和ESPN+,当前其流媒体服务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人次,缩小了与Netflix的差距。
迪士尼CEO鲍勃·查伯克在电话会议上对于《花木兰》转战流媒体做了说明,他表示超A级别制作电影转战流媒体不会成为常态,只是在疫情之下的尝试性举动,是一次性的,而非新的发行模式,迪士尼影片未来还将会集中在院线发行。
由于9月份华纳今年的电影大作《信条》会坚持在影院发行,《花木兰》的成绩势必会和其进行比较,二者最终的数据效果可能会影响制片公司下一步对于发行方式的判断。
因财报结果好于市场预期,迪士尼周二盘后股价先跌后涨,涨幅超4%,市值超2300亿美元。
2
在疫情下,影视行业损失惨重,只有流媒体维持住了门面。
这疫情让不少流媒体平台都收获一波很明显的用户增长,以目前行业领先者Netflix为例,新增付费会员数量连续两个季度突破千万大关,第一季度新增1600万付费会员,二季度新增会员1010万,付费用户总数在年内会突破2亿关口。
虽然流媒体们尝到了“疫情红利”,但是如何留住用户,会成为接下来的核心问题。
近些年各大平台都在烧钱砸内容,即使在疫情下也不例外。根据Netflix第二季度财报,虽然大幅缩减了营销成本,但是同一季度的管理成本同比增长了23.4%,经营成本增长了21%,
但由于疫情让众多影视剧组停摆,很多项目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完成,Netflix就表示:“安全地重启我们的内容生产制作是排在业务优先级首位的。”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完成的内容全部上线后,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空档期,而网友们“喜新厌旧”的速度太快了,平台内容一旦不够有吸引力和新鲜感,用户会立刻选择取消订阅。
而长视频平台最大的威胁并不来自疫情。即使没有疫情,短视频和直播继续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抢占互联网市场,瓜分流量,而疫情加快了这一进程。
现在的互联网娱乐业,早已不是重成本的影视业内部的竞争。在智能手机的拓展到了平台期后,拉新已经变得困难,而原有用户一日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长是有限的,娱乐类产品都在同一条赛道竞争。
Netflix每年都会特别分析自己的竞争对手。
2014年,Netflix认为其主要竞争对手是传统电视网;2015年,Netflix认为是同为流媒体的Hulu和Amazon,后来YouTube和《堡垒之夜》等网络游戏也都被特别提及,而如今短视频的冲击表现更为明显。
Netflix在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发布后的致股东的信中对TikTok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认为这一“中国制造”的短视频社交平台是“非常有威胁性的竞争对手”, “彰显了互联网娱乐的易变性”。
国内市场这一变化趋势同样明显。
以爱奇艺、腾讯和优酷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今年“爆款”影视剧的总播放量与前几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今年的大热剧《三十而已》的剧终后网播刚刚破50亿,而2017年大热剧集《楚乔传》网播则有400亿。
这里面或许有数据“脱水”的影响,但是长视频对用户吸引力的下降也可见一斑。
而根据第三方大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的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52亿,其时长已经占据全网用户总时长份额近20%,是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二大行业。
报告显示,国内短视频行业的广告收入在过去一年里提升了29%,达到182.1亿,而在线视频的广告收入则下滑了近15%,降至132.05亿。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在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也表示了对此的思考,观众越来越喜欢短的、直给的、无剧情设计的梗和视觉冲击,他担心“下一代将接受不了过长电影”。
3
表现突出的线上业务尚且如此,线下的制作方和电影院就更惨了。
从疫情爆发以来,多数影院都停工数月之久,承受不住高额的房租成本和维护费用,一些影院就此永久关闭,从业者纷纷转行。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影票房425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了92亿美元。而根据中国电影协会测算,今年国内票房预计为128亿元,同比下降80%。
据统计,今年1月份起国内已有近1.2万家影视类企业被注销,影视业务相关的公司损失惨重,万达电影发布的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72亿,同比减少73.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5.67亿元,同比下降398.81%。
虽然美国的电影院从疫情爆发以来从没有完全关停,但是民调显示,即便是自由随性的美国人也有超过七成表示在近期不会前往电影院,纵然年底大片集中上映也很难弥补现有的票房表现。
美国统计机构Omdia认为,预计今年全球票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也会有58%的降幅,大概率降幅会超过七成。
6月,博纳副总的自杀也让影视业的艰难处境获得了舆论的关注。
在业内多次呼吁和疫情近乎全面得到控制后,7月20日,国内的电影院逐步恢复营业。
但因为制片厂商无法接受高成本制作率先试水的风险,老片重映和小成本电影成为院线主流,在观众必须配套口罩、30%上座率、50%排片和两个小时时长的限制下,7月全国共取得2.13亿元的总票房。而往年的暑期档,一个周五就能卖出2亿元的票房。
差距虽大,不过好在是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在停业期,很多从业者最惧怕的是观众发觉电影院确实不是必需品,因此众多影院在复工的第一天为首位观众送上了厚礼,感谢仍在坚持的观众,感谢他们认可大银幕区别于小荧幕的魅力。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在落实对于影院的支持。8月5日,北京市电影局官网发布公示称,今年北京市将从电影专项资金中安排2000万元资金作为给予影院的专项补贴。
随着《八佰》、《花木兰》有望在月底上映,或许内地票房可以引来加速恢复期。
线上和线下、长视频和短视频的纷争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只站在商业角度去武断下结论是不符合现实状况的片面思考。
在疫情下,影视业是经历了冰冻期,但这也是洗牌期,娱乐服务在未来或许会不断产生新的形态,但不需要悲观因为“后浪”涌现,“前浪”只能够消失。
技术的发展理应为所有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而非只留其一的竞争。
相关知识
COS“花木兰”席卷万圣节:迪士尼(DIS.US)困局靠流媒体续命
刘亦菲分享幕后照庆祝《花木兰》推出一周年 画面和谐气氛超好
从《花木兰》看好莱坞如何误读中国文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 流媒体行业要迎来衰退?
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跨文化传播女性主义形象分析.doc
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花木兰中外比较研究.docx
花木兰作文14篇【优秀】
花木兰论文(花木兰毕业论文)
《花木兰》跨界联名频出爆款,撤档都挡不住的“黄金IP”究竟有何魅力?
网址: 《花木兰》无缘大荧幕,尝尽疫情红利的流媒体还能火多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0410.html
上一篇: 很感人的爱情故事(精选40篇) |
下一篇: 社会网络分析:解决的问题,幂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