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向莉君 李寒露 莫成
5月19日至20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及部分省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及嘉宾参加活动。此次经验交流活动将通过实地参观、交流会、观看非遗特色节目展演的方式,全方位展示湘西州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
湘西苗绣产品
5月19日上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武陵山大剧院三楼会议举行。会场外,湘西苗绣、凤凰蜡染、土家织锦、踏虎凿花等湘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经过创新的非遗产品,吸引参与活动人员纷纷询问购买。
石缘圆在给参观者介绍苗绣产品
在湘西七秀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台上,苗绣的团扇、包包、戒指、发带等创新产品特别吸睛,围满了参观者,问工艺、问价格。苗家姑娘石缘圆,穿着一身灰色的苗服正忙着给参观人员介绍展台前的产品。
石缘圆告诉记者,靠着传承与创新,七秀坊不仅通过“让妈妈回家”项目带动湘西州近千名农村妇女就业,同时,这些绣娘们生产出来的苗绣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欧洲国家。七秀坊还与法国爱马仕设计师联合在法国开了专卖店。
一件件精美的苗绣产品,让来自北京、山东、安徽的参观团成员爱不释手,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和苗家姑娘石缘圆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联系。
王曜在介绍蜡染技艺制作的裙子
戴银饰的苗家女孩、烟雨中凤凰古城、湘西苗寨,都成了凤凰蜡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曜手中最美的产品。
展示台上,蜡染技艺制作的平板包、小挂件、发带,深受参观者欢迎。“目前已经有10多个人主动加了我微信。”王曜忙着和顾客添加微信,方便联系发货。王曜的妻子袁熔,则忙着招呼客人。
52岁王曜,从事蜡染已经有39年。不仅自己热爱,他还带动妻子袁熔一起投入到蜡染技艺的传承传承创新当中。
黎承菊在向参观人员展示土家织锦
在一旁的土家织锦展台,54岁的土家族织锦技艺湘西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黎承菊,穿着绣有土家织锦的服装,正给参观者介绍织锦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展台上,土家织锦工艺制作的拖鞋、腰带、手提包等,吸引参观者不断询问。
“这个图案很精美,太有意义了,这就是穿在身上的艺术。”看了一遍后,来自贵州代表团的参观者,买下了土家织锦制作的拖鞋、腰带等产品。
土家织锦产品
黎承菊告诉记者,不论走到哪里,土家织锦产品都很受欢迎,去年一年光产品定制就有100多万。她更是直言:“传承创新后的非遗产品量虽不大,但价值很高。”
“我孙子4岁,也在学习土家织锦,我上次去长沙参展带了他去。”13岁就跟着母亲学习土家织锦技艺的她,已经和织锦打了41年交道,她在创新土家织锦文化产品的同时,不停带动身边人共同传承。
杨桂军在向参观人员展示踏虎凿花产品
“这个将鱼、石榴组合在一起,剪成的蝴蝶,表示年年有鱼。”在踏虎凿花项目展示台前,68岁的踏虎凿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桂军,穿着苗服、戴着苗族特有的帽子,一边给参观者介绍手中的产品,一边拿出自己刚剪出来的作品送给大家。
踏虎凿花项目产品
12岁就学习踏虎凿花技艺的杨桂军,不仅将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剪进画里,还不断创新,将身边的风景、故事都剪了进去。把踏虎凿花技艺用到了水杯、盘碟上,成了能装饰、能日用的多种产品。杨桂军告诉记者,自己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受到泰国、日本等市场青睐。
在展示现场,古丈毛尖、永顺莓茶、保靖酱油、湘西香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纷纷亮相。
参观者在品古丈毛尖、永顺莓茶
责编:李孟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相关知识
不用剪刀的剪纸——湘西踏虎杨桂军民俗凿花
民间艺术湘西凿花的活态传承探究
非遗·凿花丨厉害!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踏虎凿花——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乡愁
张家界学院举办《非遗文化陈设艺术》课程汇报展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广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路径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网址: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上:湘西苗绣、凤凰蜡染、踏虎凿花、土家织锦等湘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 创新成传承主题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1040.html
上一篇: 文山州:积极构建“一地一区两园” |
下一篇: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