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然条件
(1)地貌特征
四姑娘山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我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85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2)气候特征
四姑娘山属亚热带气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地域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
(3)水文
保护区内的河流、溪沟呈树枝状分布,属长江上游二级支流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水系。主要河流海子沟、长坪沟和双桥沟等均属沃日河支流,是沃日河的发源地。沃日河是青衣江的三级支流,全长79.1Km,流域面积1739Km²。
保护区内水资源主要由冰雪融冻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构成,无外来水和过境水。境内有大小湖泊(海子)25个,水面面积2.06平方公里,蓄水量32万立方米,山涧飞瀑近百条。
(4)土壤
四姑娘山地处深切割高山峡谷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成土母质多样。保护区基带土壤为褐土类,依海拔高度不同,土壤分类包括:褐土类、棕壤类、暗棕壤类、灰化土类、亚高山草甸土类、高山草甸土类、高山寒漠土类。此外,保护区土壤还有石灰岩土类和沼泽土类零星分布。
(5)植被
本区是世界上高山植被区系最丰富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在四川植被分区中,本区属川西高山峡谷针叶林地带,大渡河上游植被小区。因地势高差悬殊,植被分布受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呈现出明显垂直带谱,并具有中国——喜马拉雅植被区的特点。随海拔升高依次为:沙棘及稀疏灌丛等半干旱河谷植被以及农耕植被、山地常绿针叶(暗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海拔5400m以上为高山冻原-永冻带,基本上无植被分布。
本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有四川红杉林(Comm.Larix mastersiana)、冷杉-云杉林(Comm.Abies fabri / Picea spp)、冷杉-麦吊杉林(Comm.Abies fabri / Picea brachytyla)、冷杉-紫果云杉-鳞皮云杉林(Comm.Abies fabri / Picea purpurea / P.retroflexa)、方枝柏林(Comm.Sabina saltuaria)、红桦林(Comm.Betula albo-sinensis)、沙棘林(Comm.Hippophae rhamnoides)、皂柳林(Comm.Salix wallichiana)和川滇高山栎林(Comm.Quercus aquifolioides)。
4.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民族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原四姑娘山镇,2014年起更名为四姑娘山镇)境内。保护区面积占全镇幅员面积的95%。保护区所在四姑娘山镇辖五个行政村,分别为双桥村、长坪村、双碉村、沙坝村、金锋村,共居住着藏、羌、回、汉民族3078人,流动人口规模达500人左右。在人口年龄构成中壮年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7%,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6‰。保护区内地广人稀,密度仅为5人/km²。主要民族有藏族、汉族。其中藏族占66%,汉族占29%,其余为回族、羌族等。本地藏族属嘉绒藏族,为藏族的重要支系,其风俗、文化独具特色。
(2)经济状况
四姑娘山镇大部分为高山、森林、草场和荒山,耕地较少。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6:5:49。保护区成立后,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限牧、禁牧,使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林地面积增大。全镇林地面积约占26.06%,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占37.18%,耕地占0.77%。随着农业用地减少,全镇居民(尤其是保护区内的居民)的生产和就业方式已开始发生转变,由农牧业逐渐转向为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目前四姑娘山镇已成为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四川省重点旅游集镇。2013年游客人数达82086人次。
(3)交通、电力、通讯
保护区东距成都220公里,西离小金县城56公里,交通便捷。现有成都至小金县的省道303线过境,公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其中卧龙至保护区四姑娘山镇93公里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坪沟口至小金县城56公里为沥青路面。受“5.12”地震影响和2010年、2011年的数次泥石流袭击,目前保护区四姑娘山镇至映秀的省道303线破坏极为严重,2012年开始重新进行修复,计划2016年完工后,将使保护区与到成都的路程时间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更有利于保护区的发展。
保护区内有2条四级公路:一条是原森工运输公路,始于省道303线,沿双桥沟北上至红杉林,全长34.8公里,水泥路面,另一条始于四姑娘山镇,沿长坪沟北上至喇嘛寺,长约6.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
四姑娘山镇及周边各乡镇及部分村都已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并有供电专线与外电网并网,能满足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用电需求。
(4)旅游
保护区所在地四姑娘山镇开展旅游的历史有10余年,目前已登记住宿点82个,日接待能力达3500人以上。2013年全年游客人数达8万人次。
(5)生活基础设施
四姑娘山镇已建有一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冬季不能满足全镇旅游及生活用水需求,现正在改扩建中。保护区沟内居民因分散居住,生活用水则就近引用山泉水。
在四姑娘山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在保护区外建有垃圾填埋处理场,能满足全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需求。
相关知识
瀛湖湿地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
后河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中国海洋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鹞落坪保护区植物资源
乌蒙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初见雏形
柬埔寨宣布禁止保护区野生兰花交易
“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浅议
网址: 保护区简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1759.html
上一篇: 荷叶花湿地水禽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
下一篇: 广西花贡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初步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