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穿上軍裝,是保衛者,脫下軍裝,是建設者。新時代下,許多軍人在退役回到地方之後,會通過創業開啟全新的人生,他們在完成自身轉型的同時,還帶動更多人實現了就業,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三位優秀的退役軍人創業者...
穿上軍裝,是保衛者,脫下軍裝,是建設者。新時代下,許多軍人在退役回到地方之後,會通過創業開啟全新的人生,他們在完成自身轉型的同時,還帶動更多人實現了就業,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三位優秀的退役軍人創業者...
軍魂與人工智能的碰撞
今年45歲的汪洋,出生在安徽桐城,十六歲時他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正式參軍,成為了一名軍事人纔,本碩博連讀的十二年時間裡,汪洋所學的專業涉及機械機電、測控計量、信息通訊等領域,在校期間,他就已經開始接觸一些國防科研項目了,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作為技術人員,深度參與了嫦娥探月、神舟飛船、北斗衛星等航空航天項目,這段經歷,不僅磨練了汪洋的專業技能,更讓他養成了強大的心理素質。
2016年,軍齡22年的汪洋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面對計劃安置和自主擇業兩種退伍方式,他果斷選擇後者,踏上了創業之路,在他看來,無論是怎樣一份安安穩穩、令人羡慕的工作,都比不上放手一搏、追尋人生更多可能性帶來的挑戰與滿足感,“剛開始我也是一種朦朧的感覺,並沒有完全想好,先出發,再慢慢尋找自己的那個點,但是我覺得人工智能必將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價值,那我就要借助人工智能,做一個真正在生活中能夠得到應用的產品,而不是一直浮在表面上的一個技術。”汪洋說。
一開始,汪洋嘗試過不少項目,一度拉起一支兩百人的團隊,研發智慧廣告屏幕和生活服務類軟件等,但都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其中一些市場前景不明朗的項目,不僅賠了錢,連研發團隊也解散了,但這都沒有打消汪洋創業的信念,2021年左右,他將目光投向了龐大的銀發市場,帶領研發小組研制了一款健康陪伴智能機,這個產品,可以讓老年人通過佩戴內置光電轉換和震動傳感器的專業手表,隨時監測自己的心電圖、血壓、血糖、尿酸等身體指標,然後還能跟AI人工智能醫生進行互動,獲取健康指導。
汪洋的創業故事,引起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關注,他們積極提供指導,助力汪洋公司的產品獲得了天津市退役軍人創新創業大賽生活服務類產品一等獎,同時四處對接聯系社區、養老院,幫汪洋拓展銷路,隨著用戶和使用場景的增多,汪洋的團隊也在不斷豐富產品性能,除了傳統的AI醫生,還在軟件中增設了律師、警察以及逗人開心的小寶寶等人工智能角色。如今,第一代健康陪伴智能機產品,已經走進了大約一萬兩千戶家庭,最近,公司研發團隊又研制出了一款中醫智能機器人,它吸收海量中醫知識和諸多中醫名家診療用藥的經驗和數據,具有相當專業的中醫看診水平,與此同時,汪洋把公司遍布全國的分銷網絡向社會敞開,著重吸納退伍軍人加入進來代理產品,汪洋說,他現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持續夯實產品,帶動更多人創業。
軍中兵王變身“洗鞋匠”
在飛浪智慧洗滌科技有限公司佔地3000平米的中央洗衣工廠裡,公司創始人衡飛總是樓上樓下不停地忙碌著,衣服洗得怎麼樣,鞋子又刷了幾雙,總要把把關纔安心,軍人出身的他,做事嚴謹、追求完美,對於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這番事業,更是格外珍惜。1986年,衡飛出生在天津北辰區,19歲那年,他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空降兵,憑借過硬的軍事技能,在部隊多次榮獲嘉獎,2011年,衡飛退伍回到家鄉,在北辰找了一份相對穩定、工資也不低的工作,但不甘平庸的他,心裡總是時不時就會冒出創業的念頭,很快,他注意到了修鞋洗鞋這一行。
2013年,衡飛辭去工作,租下一間小商鋪,叫上兩個戰友,共同開起了飛浪洗鞋店,但因為沒什麼知名度,技術也不夠熟練,一開始店裡的生意並不好,衡飛他們只能是一邊努力提昇改進技術,一邊發揮軍人吃苦耐勞的勁頭,延長營業時間,常常是早晨六點多開門,一直到晚上十點多都不關門,生意逐漸好起來之後,他們又購置設備,增加了洗衣業務,也正是這期間發生的一件事,令衡飛對自己選擇的這份事業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認識,“當時有一個女孩把衣服送到店裡洗,結果風衣上一個金屬小扣被洗壞了,小姑娘十分難過,說這件衣服是給她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妹妹穿的,妹妹很喜歡這件衣服,洗完之後可能要穿著它離開這個世界,我當時感觸特別深,就決定以後要認真呵護顧客的每件物品,看似是洗件衣服刷雙鞋,但可能這每件物品都是心愛之人送的,也可能是父母留下來的最後一樣東西,它背後有很多的故事和意義。”衡飛動情地說。
憑借細致用心的服務,飛浪洗衣的業務不斷擴大,2016年,衡飛開始采取中央工廠店外加兩家收衣門店的一拖二經營模式,2019年,又建起了規模更大、設施更全的飛浪中央洗衣工廠,在這裡,衣物從進廠清洗、烘乾、熨燙,到打包出廠,要嚴格遵循十五道洗滌流程,為了做到公開透明,讓顧客安心,衡飛還跟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出了鏈接顧客、門店、工廠三端的洗衣軟件,一件衣服從被門店收走,一直到洗完送回顧客手中,全程可跟蹤可追溯。
從手機上的洗衣軟件,到工廠裡的智能設備,無不蘊含著衡飛善於發現、敢於開拓、樂於創新的經營之道,2021年,他歷經層層選拔,成功獲得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稱號,為了支持衡飛的事業,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協調園區減免了飛浪數十萬元的房租費用,還多次幫助飛浪對接銀行等有工裝洗護需求的企業。現在,飛浪在全市的收衣門店已經從最初的兩家發展到了六十五家,全部員工加一起達到了兩百餘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退役軍人或軍人家屬,平時他們都喜歡按照在部隊時的習慣,稱呼衡飛為衡班長。
近兩年,互聯網洗衣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衡飛帶領團隊緊跟潮流,開設直播間推銷飛浪的洗護服務,同時在大學城、寫字樓等年輕人較多的地方設置智能無人收衣櫃,他常說,創業路上不能只顧低頭奔跑,一定要抬頭看路,跟上時代,瞅准方向,全力以赴,這樣纔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幫助更多人。
果園子裡的軍人本色
寶坻區龍鑫園,是一片佔地220畝的有機生態果園,信真作為這片果園的主人,幾乎每天早晨都要到園子裡轉上倆小時,拾掇拾掇樹苗,檢查檢查設施,總有乾不完的活兒。看著七十多歲的老信這樣操勞,不少認識他的人都十分不能理解,因為老信從部隊退休前,已經是師級乾部了,全家人都在北京安了家,待遇優厚、生活舒適,可他卻偏偏選擇放棄安逸的退休生活,在60歲的時候舉家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天津寶坻區郝各莊鎮西郝各莊村,開啟了晚年創業生涯,信真說:“我既不圖名也不圖錢,就是有一種報恩家鄉的情結,因為我打小家裡非常貧困,逢年過節連吃頓餃子的面都沒有,鄉親們這一瓢那一碗地送點面送點米,給了我家很多幫助,我真的就是想回報,讓鄉親們手裡有點兒零花錢。”
為了帶動鄉親們就業創業,增加收入,信真先是僱用一小部分人,建起了一處蚯蚓養殖基地,第一年就賺到了幾十萬,鄉親們分到錢個個樂開了花,養了三年蚯蚓後,老信用賺來的錢外加自己一部分積蓄,流轉150畝土地搞起了綠色有機水果種植,他將村兒裡的退伍兵、軍烈屬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業種植合作社,還專門僱了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老鄉來侍弄園子。為了方便大伙兒進出,老信他們合作社先是拿出二十多萬元修了一條路,然後又蓋了兩個葡萄大棚,再加上購買樹苗、鋪設灌溉設施、聘請技術員等等七七八八的花銷加一起,一次性就投入了三百多萬元,頭兩年,果樹還是小樹苗,根本不產果兒,所有投入都看不到回報,後來好不容易長出點果子,還要歷經風吹、雨打、鳥啄等各種自然災害,有些品種常常是顆粒無收,但老信始終沒有放棄。
為了提昇水果品質、增加產量,一把年紀的信真騎著自行車到處考察學技術,熬過最苦的時候,迎來了果園的豐產期,銷量上去了,來采摘的人也多了,老信他們這纔見到了回頭錢。2021年,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工作人員到龍鑫園考察,發現這裡地勢低窪,一下雨道路就很泥濘,果子運不出去、采摘的人進不來,於是立即協調區裡出資十幾萬元,在園子裡又修了兩條路,並且主動聯系食品集團等單位,幫老信他們增加果品的銷售和深加工渠道。
老信常說,正因為有大家的幫助,他這條晚年創業路纔走的越來越寬闊,如今,龍鑫園種植的果樹,已經發展到了八大類,三十多個品種,共計三萬多棵。“回鄉創業這十年可以說風風雨雨,溝溝坎坎,什麼困難都遇到了,能堅持下來還是因為我有一種軍人的情懷,軍人的擔當,無怨無悔!”老信說。(津雲新聞記者宋新新)
相关知识
科技賦能,雲南花卉種業創新再發力
雲南:花田奔涌活力 雲花滿園芬芳
科技為雲南花卉產業注入發展動能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花椰菜育種取得重大突破 『一朵花』開在世界之巔
花卉行業競爭分析
雲南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2024年花卉肥料市場調查報告
鮮切花產業背后的科技力量(一線調研)
2024年花卉種子市場調查報告
雲南31種有自主知識產權雲花新品種花卉亮相
网址: 【津雲調查】退役不褪色 創業在路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0630.html
上一篇: 中国花文化联合研究基地在苏州虎丘 |
下一篇: 环县:以融合之势创文旅之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