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尚织汉服学塾:簪花之美,古代社会风尚与审美趣味的缩影

尚织汉服学塾:簪花之美,古代社会风尚与审美趣味的缩影

自古以来,华夏儿女对美的追求便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绚烂而持久。韦庄笔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景致,虽是自然之趣,却悄然铺陈了簪花文化的序章。簪花,这一古典美学的结晶,从无心之举渐变为古人精心雕琢的艺术风尚。

汉代,虽未有簪花之名,但鲜花已然以各式形态点缀于古人的发间与衣裳,预示着簪花文化的萌芽。及至魏晋,簪花之风悄然盛行,不仅种类繁多,更蕴含了装饰与祈福的双重寓意,成为文人雅士与百姓共赏的时尚。


图源网络

步入辉煌的大唐,簪花艺术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唐玄宗的一次春日雅集,不仅留下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千古佳句,更以一朵御赐之花,开启了群臣簪花的潮流。从初唐的细碎小花到中晚唐的牡丹、芍药等大朵花卉,簪花艺术在唐人的发间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便是这一时代风尚的生动写照,仕女们发间的朵朵鲜花,仿佛是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段关于美的传说。

宋代,簪花之风更是达到了鼎盛,不仅女性钟爱,连男性也对此情有独钟。宋代社会的开放与经济的繁荣,为簪花文化的普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朝廷庆典、皇帝出游等重要场合,官员们按品级簪戴不同的花朵,成为了一种庄严而又不失雅致的礼仪。苏轼笔下的“人老替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则生动描绘了宋代老人簪花的独特风情,展现了跨越年龄界限的美之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不仅文人墨客、官员百姓簪花成风,就连市井艺人、贩夫走卒也热衷于以花饰发,形成了全民簪花的盛况。这一风尚不仅体现了宋代社会的自由与包容,更彰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然而,随着历史的更迭,簪花艺术在元代之后逐渐式微,但其留下的美学遗产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那些古老的簪花图案与实物时,不禁会被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丽与雅致所打动。同时,簪花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古今、传承美学的桥梁。

此外,古代还衍生出了发簪等饰品,它们与簪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古人追求美的智慧结晶。

相关知识

尚织汉服学塾:簪花之美,古代社会风尚与审美趣味的缩影
插花,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
锦绣中华:古代中国人的高级审美
宋制簪花,美到让人窒息。宋制簪花是一种源自宋代的花卉装饰方式
商丘“簪娘”让非遗绒花成为时尚单品
吉祥寓意 东方审美——传统装饰图案的融合与变迁
薛富兴:环境美学视域下的宋代梅审美——以陆游咏梅诗为例
方云:“新中式”生活风景中藏着怎样的日常美学
瓶花之美丨不一样的花花世界
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

网址: 尚织汉服学塾:簪花之美,古代社会风尚与审美趣味的缩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33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文学史中的花草书写:从原始“
下一篇: 明代文人以花会友,鲜花消费市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