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花亚科—野决明族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豆目
豆科
蝶形花亚科(豆亚科)
野决明族
野决明族(学名:Thermopsideae),豆科蝶形花亚科的一个族。本族共6属,分布北半球温带和高寒或沙漠地区。我国有3属,17种,3变种。
1.沙冬青属
沙冬青属(学名:Ammopiptanthus)为豆科的一个属。2种,产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蒙古、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1)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小枝叉分。单叶或掌状三出复叶,革质;托叶小,钻形或线形,与叶柄合生,先端分离;小叶全缘,被银白色绒毛。总状花序短,顶生于短枝上;苞片小,脱落,具小苞片;花萼钟形,近无毛,萼齿5,短三角形,上方2齿合生;花冠黄色,旗瓣和翼瓣近等长,龙骨瓣背部分离;雄蕊10枚,花丝分离,花药圆形,同型,近基部背着;子房具柄,胚珠少数,花柱细长,柱头小,点状顶生。荚果扁平,瓣裂,长圆形,具果颈。种子圆肾形,无光泽,有种阜。
(2)沙冬青
沙冬青(学名: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一种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常绿阔叶植物,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豆科沙冬青属的黄华族。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宁夏、甘肃。生于沙丘、河滩边台地,为良好的固沙植物。蒙古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阿拉善。
①植物学史
沙冬青是1959年郑斯绪根据沙冬青的花互生、托叶和叶柄合生的特点而将沙冬青从黄花本属分离出来的新属。关于沙冬青分布的起源与演化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是根据李沛琼对坡塔里族在弧洲分布的3个属相似性的研究,刘玉红等推断坡塔里族是在板块漂移、使古地中海变成陆地的过程中从南半球逐渐扩展到亚洲中部,而沙冬青属恰是坡塔里族在后期适应不同生境而演化出来的3个物种之一;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沙冬青是中亚荒漠特有成分,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退后,留在中亚适应旱化环境的一个残遗种群。
①生长环境
沙冬青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密实的表皮毛,气孔下陷,抗旱性、抗热性强,耐寒、耐盐、耐贫瘠,保水性强,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常与柠条、霸王、沙蒿组成共建的群系,群系多呈小片状分布。其伴生植物是锦鸡儿、柠条、猫头刺,根瘤菌具有抗逆性,与沙冬青表现出相似性,这表明生态环境对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有重要的影响。
②主要价值
沙冬青能够抗风沙,生长季节茂密、碧绿,由于沙冬青是北方惟一的常绿灌木,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更是人烟稀少的荒漠和难以管护的荒山秃岭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
沙冬青作为蒙药之一,其叶子煮水服用可以治疗肺病、咳嗽、咳痰、腹痛;枝叶入药,能祛风、活血、止痛,外用主治冻疮、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叶和嫩枝含有多种生物碱,性温有毒,牲畜少有啃食,可作为杀虫剂。种子富含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7.6%,在食品、化工、医疗保健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沙冬青还可作为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通过荒漠、半荒漠、荒漠草原地带的护路树种和隔离带树种。同时,沙冬青也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或绿篱,一年四季长青,便于修剪。
③保护状况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物种现状:沙冬青的天然分布区主要在中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该区域风大干旱,自然条件严酷。沙冬青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其它繁殖方式难以成活,而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因此在水分匮乏的分布区内,沙冬青天然更新能力差;而沙冬青的主要繁殖材料种子,成熟前后易受到虫害和鸟害的影响,真正落入土中的完好种子不到5%,造成沙冬青天然更新植株极其匮乏。由于砍伐破坏,已濒临绝种。
保护价值:沙冬青是中国重点保护的第一批珍稀濒危物种,为古第三纪孑遗种、亚洲中部特有物种,也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惟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树种。沙冬青不仅是鉴定古地质年代发生重大变化的活化石,还可为古气候变化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黄花木属
黄花木属(学名:Piptanthus)是豆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9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我国有3种,2变型。
(1)形态特征
灌木,高1-4米。掌状三出复叶,互生。有叶柄;托叶大,2枚合生,与叶柄相对,贴茎生,先端分离呈2尖头。
总状花序顶生;花大,具花梗,2-3朵轮生;苞片托叶状,基部连合呈鞘状,脱落,无小苞片;萼钟形,萼齿5,近等长,上方2萼齿合生,老熟时花萼在近基部位于子房同位线作环状关节性脱离;花冠黄色,花瓣近等长,均具长瓣柄,旗瓣近圆形,先端凹缺,翼瓣和龙骨瓣均圆头;基部具耳;雄蕊10枚,分离,花药同型;子房线形,具柄,胚珠2-10粒,花柱细,柱头点状,顶生。
荚果线形,扁平,薄革质,内无隔膜,具细长果颈。种子扁,斜椭圆形,具种阜。
(2)黄花木
黄花木(学名:Piptanthus concolor)为豆科黄花木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1100-2000m的草地、林下、林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风热头痛,急性结膜炎,高血压病,慢性便秘。
3.野决明属
野决明属(学名:Thermopsis)是豆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30种,产北美洲、西伯利亚、朝鲜、日本、蒙古、中亚细亚和中国北部、西北、西南部。多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中国有12种,1变种。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茎直立,少分枝,具纵槽纹,基部有膜质托叶鞘,抱茎合生成筒状,上缘裂成3齿,偶不裂。掌状三出复叶,具柄;托叶叶状,分离,通常大。总状花序顶生,单一,或偶为2-3枝;花大,轮生或对生,偶互生;苞片3 (-6) 枚,稀1枚,叶状,近基部连合,宿存;萼钟形,外侧稍呈囊状隆起或不隆起,基部钝圆或狭尖,萼齿5,上方2齿多少合生;花冠黄色,稀紫色,花瓣均具瓣柄,旗瓣卵圆,先端凹缺,翼瓣长圆形,比龙骨瓣窄一倍或等宽,龙骨瓣前缘稍连合;雄蕊10枚,花丝扁平,全部分离;子房线形,胚珠4-22粒,花柱长,稍弯曲,通常密被毛,柱头点状。荚果线形、长圆形或卵形,扁平,偶膨胀。种子肾形或圆形,种脐小,白色,圆形,点状。
(2)野决明
野决明(学名:Thermopsis lupinoides)为豆科野决明属下的一个种。产黑龙江、吉林。生于河口滩地及滨海沙滩。日本、朝鲜、俄罗斯〔堪察加、萨哈林岛(库页岛)〕也有分布。
具有解毒消肿,祛痰催吐之功效。用于恶疮,疥癣。
(3)霍州油菜
霍州油菜(学名:Thermopsis chinensis)为豆科野决明属下的一个种。分布于中国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山西等省;日本也有分布。生长于路旁、荒野和园囿内。
①植物学史
霍州油菜的名称来自清代道光年间时任山西巡抚吴其浚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该著作是一部长篇植物巨著,当时霍州油菜被作为蔬菜类植物记载,并提到其分布在霍州,其根和种子供药用,治眼赤肿痛。此后,随着自然的演变,霍州油菜在山西省境内渐渐不见踪迹,《中国植物志》和《山西植物志》均没有记录山西省分布有霍州油菜。
2020年5月26日,从太原植物园获悉,太原植物园科研团队在对山西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山西“新”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专家研判,证明该植物为霍州油菜。此项发现丰富了山西省植物种质资源类别,为山西省植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②主要价值
观赏:霍州油菜在城市绿化中可采用片植、丛植、孤植等方式在风景绿化中应用,有很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霍州油菜的花期排在迎春花和连翘之后,给盐碱地城市的早春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丰高了盐碱地城市花弃的种类。
药用:全草含左旋臭豆碱、左旋金雀碱、右旋羽扇豆碱、菱叶野决明碱等。根苦、寒,消热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种子供药用,治眼赤肿痛。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染料木族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车轴草族:紫雀花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山蚂蝗族:舞草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一):竹叶兰
【植物界全系列】竹亚科—青篱竹总族(四):紫竹
【植物界全系列】菊科—管状花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向日葵族(三):大丽花
翅荚决明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野决明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4662.html
上一篇: 三色堇的美丽斑纹是如何形成的? |
下一篇: KNN分类算法介绍,用KNN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