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西武寧縣: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江西武寧縣: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盛夏時節,行走武寧城鄉,滿目蔥綠,生機勃勃。縣城山環水繞,街道寬敞干淨,景城一體﹔村庄綠樹掩映,房前屋后整潔,瓜果飄香。山水武寧,好一幅江南水墨畫卷,真不愧是“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江西武寧的美不僅是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更得益於多年來的精細管護和匠心打造。2018、2019年度,武寧縣分別獲得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淨化”行動考核第1名和第2名,全省連續兩年考核保持在前三名的隻有武寧縣。今年6月1日和3日,江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先后下發文,武寧獲全省“五定包干”村庄環境長效管護考核第一名,被認定為“江西省第一批美麗宜居示范縣”。

武寧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屢創佳績的背后,是縣委縣政府立足“環境就是民生”理念,以爭創“生態文明示范區、綠色發展先行區、最美小城樣板區”和“養生宜居度假區”為目標,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了城鄉面貌的美麗蛻變。

“白改黑” 舊改新 內外兼修打造“大美小城”

但凡到過武寧的人,在夸贊武寧得天獨厚山水生態的同時,一定會由衷贊嘆武寧縣城的美麗整潔、干淨有序。為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武寧縣從解決百姓民生關切人手,以打造旅游城市為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地對老城區實施整體改造提升。

武寧老城區原來的街道都是水泥路面,而且較為狹窄。自2018年開始,先后啟動完成了湖濱北路、豫寧大道、建昌路、古艾路、人民路、樟嶺路、協和大道等老城區主干道“白改黑”工程。改造后的老城區,一條條黑黝黝的柏油路面寬闊平坦有彈性,再配上醒目的標示線和兩邊的綠化,看上去既舒適又顯檔次,令人耳目一新。

心怡水灣小區是武寧縣首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沒有改造前,我們小區臟亂差,很多住戶都打算賣了房子,再到其他小區去買房住,現在政府投錢給我們改造提升以后,整個縣城的小區數我們小區最漂亮,變化太大了。”該小區胡著蘭感嘆說。自2018年開始,武寧縣分批先后對心怡水灣、天水名都、湖岸花城、麗水康城等10多個小區進行“精品式”改造。改造后的小區,道路通暢、環境優美、秩序井然。

2019年,武寧縣投入4500萬元對豫寧大道沿街外立面實施改造提升,先后完成了古艾路、人民路的街道外立面改造,武寧老城區主街道為此煥然一新。

武寧在大力推進老城區“白改黑”、舊改新等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淨化”行動。以住宅小區、背街小巷、偏僻角落的衛生為清理重點,實施日常保潔清掃全天候機制,深入開展“百日攻堅”等集中整治行動,強力推行“路長制”,確保“門前三包、門內達標”。

為了達到城市美化效果,武寧縣先后投入4億多元,完成了“武寧之窗”、湖濱北路、湖濱東路的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對環城大道沿線山體及環湖岸線進行復綠,完成了生態修復。建設休閑廣場、旅游公廁、休閑驛站、觀景台等旅游設施,並鋪設18公裡生態漫步道,將武寧之窗與城區湖濱北路、湖濱東路相連,形成“環城——濱湖”景觀鏈。一個個建設和改造的項目,既成了城市景觀,又與民生息息相關相關,在城市變美獲得游客夸贊的同時,市民收獲的是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治亂點 添亮點 串點連線打造秀美鄉村

“武寧這幾年農村面貌變化太大了,我們從澧溪鎮下高速,走220國道到縣城,沿途道路兩邊的村庄房子非常好,比我們上海農村還要漂亮。”來武寧看望朋友的張先生一行夸贊說。

武寧縣把鄉村環境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突出“美麗”要求,積極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春風行動”,全力實施“拆、改、清、潔、綠、新”提升工程,對公路沿線、偏僻鄉村、房前屋后、豬欄茅舍、垃圾死角等都進行清理和美化、綠化。先后投入了2億多元,全方位推進交通干線環境衛生整治,打造幕阜風情(220國道)、九嶺風光(305省道)、西海水上之路(S30永武高速武寧段)三條美麗示范風景線,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手棋和新農村建設升級版主抓手,全面完成了公路沿線環境整治。

近年來,武寧縣高標准打造了澧溪鎮的“七彩長樂”“古韻牌樓”、宋溪鎮的“花海王埠”、甫田鄉的“鄉愁老虎帳”等近10個美麗示范村庄、近百個新村點、22個景觀節點和1000戶美麗示范庭院,通過“串點成線”打造出武寧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 。被譽為“中國林改第一村”的羅坪鎮長水村於今年4月份全面完成改造提升后,已成為武寧鄉村旅游新亮點。

建機制 整資源 科技助力實現長效管護

“重建輕管”必定會“曇花一現”,這也是城鄉環境整治中的“大忌”。多年來,武寧縣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不斷健全機制,整合多方資源,並通過運用“5G+”、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做到“建管並重”,實現長效管護。

城區通過“黨建+心連心”“黨建+環境整治”責任包干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把城區分成24個片區,由24個牽頭單位和108個責任單位齊抓共管,公路沿線行政村由68個單位協同推進,做到責任層層壓實、具體到人。農村採取“多員合一”,全域管理。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為了實現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武寧縣投入2000余萬元搭建“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台,實現大數據預警、點對點監測、智能化服務,給長效管護插上科技的“翅膀”。該平台將全縣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區域統一納入一個立體空間,推行“四個一”(一平台一中心一張圖一個端)運行模式,運用“5G+管理”技術,實現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統一指揮調度、長效管護大數據告警分析和預警研判、長效管護綜合管理服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事關‘三個示范’創建,我們拖延不得﹔事關人們美好生活向往,我們推卸不了﹔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們耽擱不起。必須牢記‘出發點’,找准‘發力點’,把握‘關鍵點’, 打造干淨、有序、美麗、宜居的城鄉環境。”武寧縣委書記杜少華在全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動員會上這樣要求。武寧縣實現城鄉環境美麗蝶變的背后,是武寧干群定位高遠,孜孜不倦的追求。 ( 王怡榮 談思宏)

(責編:邱燁、羅娜)

相关知识

“鮮花經濟”迎來花樣前景
花展花市花秀亮點紛呈 2022年成都花展免費開放
攜春風、攬花香,坐高鐵去看長三角的春日花海
雲南丘北:茶花村裡“花”正紅
成都誕生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植根生態教育之樹 綻放素質教育之花
集鏈成群建設世界一流花卉產業
中國花木之都拓展康養產業
八千多年前的骨笛出土:那時的中華文明超出想像
植出一片绿 扮靓一座城——衡水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综述

网址: 江西武寧縣:一座人在畫中的城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7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迎建党百年 助力城市美化彩化 上
下一篇: 杨絮柳絮怎么抑制?郑州世纪公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