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库
商务印书馆“自然文库”关注历史上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方式,注重现实中环境与世界观的相互作用,此外,亦会抛开宏大的叙事,将个人纳入生命网络中去讲述自然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仰望星空、俯首大地的意义,进而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安放,让忙碌的城市生活变得生动而鲜明。
【上新】
《鲜花人类学》
[英]杰克·古迪 著
这本书是人类学家杰克·古迪聚焦花文化的一部民族志趣作,对这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做出了权威而全面的阐释,介绍了花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所呈现出的传承性、多元性和变迁性。
民族志,是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亦是研究成果的文字体现。
故The Culture of Flowers中文版以“鲜花人类学”为题,既是强调花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也是突显花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生命力。
地球上的开花植物多达数十万种,而在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演变中,它们的实体和意象符号也被赋予了纷繁多样的意义。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鲜花人类学》充分体现了古迪对于亲属制度、家庭和读写社会进行跨文化比较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眼,提出严肃的学术问题,用赏花者的心态和花匠的精神来完成充满雅趣的学术专著,只有像古迪这样的大家才能做到。
——潘天舒,复旦大学人类学教授
“对于那些想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花的人来说,这本书兴味盎然。”
——《星期日独立报》
“这本书犹如一束芬芳的鲜花,有关鲜花人类学的各种精彩的细节,通过内容丰富的一篇篇文章在这束花中得到彰显。”
——《观察家报》
“古迪的这项新研究雄心勃勃、内容全面,描绘了自古以来鲜花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和象征意义……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论证巧妙,旁征博引。”
——《星期日电讯报》
“古迪为花文化提供了一场雄伟的世界之旅……这一百科全书式的研究成果内容广博,可读性高,横跨多个学科,是对花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之书。”
——《选择》
“对一个奇妙主题所做的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叙述。”
——《金融时报》
人类学视角下
花与文明跨越时空的深层对话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杰克·古迪聚焦
花文化的作品
复旦大学人类学教授潘天舒推荐
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胡永红
科普部研究员刘夙倾情译介
内容简介
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第一个远古人类惊异于花的美丽,将它的线条划刻在石头器物上时,人们便建立起与这种自然造物之间的羁绊。
回顾人类文明史,花的身影从未缺席。花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不仅是带有宗教和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诸多建筑、纺织品、绘画和诗歌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和情感载体。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古迪在这本书中着意解读花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他在跨文化比较时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
作者简介
杰克·古迪(Jack Goody, 1919—2015),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资深研究员,于 1976 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因其对人类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被女王授予爵位。1980 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荣誉成员,2004 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古迪被认为是西方新史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长期开展对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比较研究, 对欧洲中心主义做出了很多批判,著述成果颇丰,主要包括《传统社会的读写》《野性心灵的驯服》《烹饪、菜肴与阶级》《西方中的东方》《偷窃历史》等,展现了其对于社会和长时期历史的开阔视野。
目录
插图列表
前言
插图说明
术语说明
第一章 非洲没有花吗?
第二章 源头:花园和乐园,花环和献祭
第三章 欧洲花文化的衰落
第四章 伊斯兰文化中无形象呈现的花
第五章 玫瑰在中世纪西欧的回归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像和圣像破坏运动
第七章 市场的增长
第八章 法国的秘密花语:是专门的知识还是虚构的民族志?
第九章 外来观念的美国化
第十章 欧洲的大众花文化
第十一章 印度的花环:万寿菊和素馨
第十二章 中国的“花中四君子”
第十三章 “百花齐放”:华南的新年
第十四章 总述与引申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更多好书】
探寻自然的秩序
重建我们与万物的联系
关注自然
便是关注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
【01】
《蘑菇猎人:探寻北美野生蘑菇的地下世界》
[美]兰登·库克 著
既是一部怪诞的探险纪录片
又是一堂生动的美食烹饪课
作者与蘑菇猎人的深厚友谊
引领读者在这个时而神秘、时而危险、时而悲惨的地表世界中穿梭
北美森林黑暗的地下世界默默生长着大自然最后的野生美食——蘑菇。相比奢华的餐厅和昂贵的白松露,采蘑菇的人并不精致。他们行走于荒野中,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踪迹,只为从树林里挖出更多珍稀的野生蘑菇来换取金钱。
作者兰登·库克将真菌学、饮食文化和户外探险交织在一起,揭秘蘑菇猎人这个鲜为人知但竞争激烈的神秘职业,同时探讨人类行为、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本书既是一部怪诞的探险纪录片,又是一堂生动的美食烹饪课。
【02】
《寻找我们的鱼类祖先:四亿年前的演化之谜》
[英]萨曼莎·温伯格 著
堪比恐龙复活的物种发现故事!
追溯“从鱼到人”的演化之路。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卢静入行的“启蒙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倾情推荐
作者走访多国,深入调研空棘鱼发现始末以及后续影响,以小说般的文字描写,生动讲述了这场轰动一时的科学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的波澜。当中有勤奋而勇敢、致力于寻找空棘鱼的科学工作者,有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不顾职业道德的媒体记者,有将空棘鱼看作国家私有财产的政界人士,有为了高额悬赏而蜂拥而上的海岛渔民,也有在舆论裹挟之下情绪高昂的普通公众。在对空棘鱼事件做出精彩回顾的同时,亦发出警示:当科研的目的被滥用,生物将要面临的会是灭顶之灾。
【03】
《杂草、玫瑰与土拨鼠:花园如何教育了我》
[美]迈克尔·波伦 著
美国园艺协会评选“75本伟大的园艺书籍”之一
一部跨越自然、哲学和文化历史的典范之作
深刻揭示花园里蕴藏着的人生哲学智慧
在探讨“现代人在自然世界中的位置”这个领域,迈克尔·波伦是我们时代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1983年,波伦买下了康涅狄格州一座废弃的牛奶场,他和妻子用了七年时间,备尝甘苦,在这里打造出一座花园。本书用“春”“夏”“秋”“冬”四个章节,讲述了他种植蔬果、花卉和树木的园艺体验,其间贯穿了他在劳作中的哲思,如美国的草坪文化、与土拨鼠的战争、玫瑰的阶级冲突,以及树木的种种隐喻,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自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位置和角色。
【04】
《三叶虫:演化的见证者》
[英]理查德·福提 著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杰出三叶虫专家的科普之作
翔实的资料还原数亿年前三叶虫的生活世界
小小的三叶虫
如何引发物种起源、演化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大探讨?
三叶虫研究背后走过了哪些弯路
有着怎样的奇幻故事?
在地球经历猛烈变动的时候,超过一万五千种三叶虫,以最早演化出的眼睛,冷眼观看远古世界的变化,直到全数灭绝。它们存活了整整三亿年,几乎盘踞整个古生代。现代人类,究竟能从它们的化石里“看”到什么?
著名的三叶虫研究专家理查德·福提通过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外壳结构、附肢特点、眼睛演化、寒武纪大爆发、标本、三叶虫生活环境的重构、演化历程以及背后的研究故事等多个方面,为我们还原三叶虫的生活世界。
【05】
《年轮里的世界史》
[比利时]瓦莱丽·特鲁埃 著
《纽约时报》2020年“值得关注的新书”
《科学新闻》杂志2020年最受欢迎的书
2021年独立出版商图书奖环境生态类铜奖
美国Foreword INDIES 2020年度金奖
除了揭示树木自身的年龄,年轮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国际知名树木年轮科学家瓦莱丽·特鲁埃通过16个有趣的故事带我们走进这一20世纪初才成立的学科。
原来,树木的年轮同样默默记录着这个星球的气候变迁。那一圈圈的印迹,忠实地记录了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和气候等外界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甚至重大的灾变事件也能在年轮中体现出来,比如飓风、地震、火山爆发,等等。
可以说,树木年轮是一部地球气候“年鉴”。
【06】
《发现新物种:地球生命探索中的荣耀和疯狂》
[美]理查德·康尼夫 著
置身波澜壮阔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以探险家的视角与世界各地的奇异生物相遇
本书将带我们回到18世纪,跟随物种探寻者的足迹,踏上危机重重甚至暗藏阴谋的冒险之旅,体验新物种的发现给人带来的惊奇与狂喜。从新大陆的现生生物,到深埋于地下的巨型古生物化石,再到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病原微生物,纷繁的新物种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身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也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与进化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7】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
[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著
一本关于声音的自然文学力作
《纽约时报》书评版编辑推荐作品
从《看不见的森林》到《树木之歌》再到《荒野之声》,哈斯凯尔将视野从个体拓展到生境,进而触探维系生境的纽带——声音。
通过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猛犸象牙长笛、现代音乐厅中的小提琴和耳机里的电子音乐,我们认识到人类的音乐和语言同样是属于生态和演化范畴的故事。然而,人类亦是破坏者,我们正在压制或扼杀地球上许多鲜活的声音。哈斯凯尔带我们进入受威胁的森林、充满噪音的海洋和喧闹的城市街道,并表明声音危机不仅仅是感官装饰的损失……
【8】
《魔豆:大豆在美国的崛起》
[美]马修·罗思 著
美国的扩张战略与中国人的餐桌安全
大豆故乡何以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来自中国的大豆,如何从鲜为人知变得在美国农场、文化和烹饪中无处不在,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在书中,作者探寻了大豆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踪迹,揭示了它出人意料的发展阶段,亚洲移民、美国农业部、制造业大亨、科学家、健康食品爱好者、安息日会、农场主、食品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嬉皮士等都在其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
《编结茅香:来自印第安文明的古老智慧与植物的启迪》
[美]罗宾•沃尔•基默尔 著
感动全球50万读者的自然文学新经典
深入北美原住民的生活,对生态保护的跨文化反思
印第安裔女科学家、梭罗奖得主基默尔的畅销力作
在北美原住民的创世故事里,茅香是最初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亲甜美芬芳的秀发。作为一名森林生态学家,罗宾•沃尔•基默尔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关于自然的疑问;而作为北美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一员,她在内心深深认同原住民的观念,即植物和动物是最古老的老师,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它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引领我们找到答案,我们所要做的唯有静静聆听……
【10】
《血缘:尼安德特人的生死、爱恨与艺术》
[英]丽贝卡•雷格•赛克斯 著
尼安德特人将告诉我们: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方,我们可能归向何处?
一本书囊括有关尼安德特人的生物学和文化知识
本书融合一手研究、前沿理论和通俗小说,展示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场所、迁徙模式、他们的食物,从改变我们观念的惊人发现,到关乎尼安德特人生死观念与丧葬仪式的谜团,逐渐呈现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引出最重要的问题: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究竟存在怎样的血缘关系?他们的过去,是否就是我们的未来?
【11】
《昔日的世界:地质学家眼中的美洲大陆》
[美]约翰•麦克菲 著
1999年普利策非虚构类图书奖作品
《江城》作者何伟非虚构写作课老师的“寻路美国”
作者游览了一个个风貌各异的地理省区,描写所见景点的景色,写陪同他旅行的地质学家,穿插着写了这些地质学家的人生历史,地质学的历史,乃至地球的历史。通过这些历史的解读,他看到了高尔夫球场和冰川地貌的密切联系,理解了摩门教为什么最终选择在盐湖城栖身,明晰了标新立异的美国风景画派为什么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
【12】
《寂静的石头:喜马拉雅科考随笔》
[美]乔治·夏勒 著
荒寂的群山 / 孤独的学者 / 隐秘的生灵
跟随世界著名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
探秘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生灵
作者每一次旅程都会遇到问题:有的是政治上的,因为喜马拉雅处于多个国家边界的敏感区域;有的是后勤保障方面的,顽固的背夫、不愿动弹的驮畜,还有踪迹难寻的小径——山地旅行永恒的难题;还有一些气候问题,比如沙漠地区汹涌的热浪、青藏高原刺骨的寒风。作者想用自己的笔和相机记录下生活在寂静荒山中的各种生灵,向人们展现它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唤起人们对正在逝去的喜马拉雅地区的关注。
【13】
《苔藓森林》
[美]罗宾•沃尔•基默尔 著
畅销北美20年的自然文学经典。
知名苔藓专家张力亲自审订并作序推荐!
北大教授刘华杰、田松联袂推荐!
作为最古老的陆生植物,苔藓堪称真正的“先锋植物”,能够将贫瘠的岩石和土壤转变成适合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这些文章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全新角度,以微小到常被忽略的苔藓作为棱镜,折射出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联的深刻反思。
【14】
《寻径林间:关于蘑菇和悲伤》
[挪威]龙·利特·伍恩 著
面对所爱之人逝去,我们该如何自愈?
悲剧过后的明天,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己?
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在《寻径林间》中以一种既深刻又轻松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是一段关于旅程的故事,开始于作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爱人离世的崩溃时刻。沉陷于悲痛中的伍恩无意间发现了树林间奇妙的蘑菇世界。她在独自寻找蘑菇的过程中重新感受到了快乐,与自然融为一体。她开始探索、学习,成为一名挪威认证蘑菇专家,同时逐渐走出悲伤,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
更 多 推 荐
——《自然文库》第1辑——
——《自然文库》第2辑——
——《自然文库》第3辑——
——《自然文库》第4辑——
——《自然文库》第5辑——
每日一书
《温儒敏谈读书》(增订本)
每日一词
《新华词典》(第4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鲜花人类学》花与文明跨越时空的深层对话 | 自然文库上新
读书 | 人类学视角下,花与文明跨越时空的深层对话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一场跨越时空的花之旅
东西方文明对话,能碰撞出何种火花?
一花一世界:壮族文化中“花”的隐喻与信仰
插花:与自然对话,遇见更好的自己
复旦向“学术对手”吴新智颁人类学终身成就奖
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文化交往的过去与未来|五一展览推荐
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
【首席论坛】花建 田野 | 元宇宙时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新跨越
网址: 《鲜花人类学》花与文明跨越时空的深层对话 | 自然文库上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7018.html
上一篇: ()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 |
下一篇: 三级花卉园艺师基础知识课件.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