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名花●凤仙花
福建花文化
凤仙花
凤仙花,又称金凤花、小桃红、指甲花,系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其株高约50厘米,茎多肉嫩脆,呈红褐色或褐绿色。叶互生,广披针形,叶缘有细锯齿。花开于叶腋,呈假面形。有红、紫、粉、橙、白或复色,单瓣或重瓣。果为纺锤形,内含种子数粒,易受外力作用弹射,落地即可萌芽生长。
凤仙花原产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唐代吴仁壁《凤仙花》诗云:“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又张祐《弹筝》诗云:“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可见唐时即有人将凤仙花作为观赏花卉种植。
宋时,凤仙花受到重视,从“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中庭雨过无人迹,狼藉深红点绿苔”(宋·欧阳修《金凤诗》)可知当时诗人已把凤仙花栽于庭院。但有些文人仍对其有偏见,以为凤仙花易种易长,属低贱花卉,喻之为“婢妾”,称为“菊婢”。而有识之士则不以这种贵贱观为然,仍十分喜爱凤仙花,徐致中有诗赞曰:“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又南宋光宗李后李玉英秋日常采凤仙花染指甲,后于月中调弦,人比之为落花流水。
到明朝,凤仙花在民间则多有种植,但一遇到天灾人祸,则往往无暇顾及。直至清代,凤仙花栽培才日益普遍,各种文籍记载也越来越多。高士奇《北墅抱瓮录》载曰:“凤仙杂色善变,浙江平湖所出,视他处尤佳,红紫碧白无所不有,有一本两三色者,有一花两三色者,重跗叠萼,莫能名状。”而清代赵学敏的《凤仙谱》则系统论述了凤仙花的育种、诊断与栽培技术,虽流传不广,鲜为人知,但内容十分丰富,论述精辟,实为一本难得的好书。
凤仙花虽不如牡丹花名贵,也无月季花的芳香与兰花的高雅,但古人却给我们留下足以与《瓶史》《花境》《菊谱》等相媲美的《凤仙谱》(清·赵学敏,1790)。该书从名义、品类、种艺、灌溉、收采、医花、除虫、备药、总论、杂说等十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凤仙花的育种方法、诊断知识与栽培技术,更以其论“凤仙有相”之内容而著名,被后人称之为“相花术”。书中有后天长养影响,凤仙之枝、叶、花、种差异很大,有“上相”“坏相”之分的详细论述。如枝它上相为叶满依枝,枝心正立,不俯不曲,晶莹鲜洁,光润如玉,密中见疏,长短合度,上下等肥,如无棱节,根能爬上,遇风不折,窍能藏水,见日不倒。而色暗不净,逢节独粗,青斑黑点,色绽皮枯,分枝不匀,多寡不等,左长右短,上高下低,叉形鸡距,蚓曲驼偻,垂如俯虬,直如束棘,节下生须,顶桃脱叶为坏相。又如花之上相为枝则生花,鲜肥饱绽,瓣细色匀,蕊不易开,开不易落,片片内苞,若有顾盼,萼面平齐,大而且密,残不见心,老不减色。若跗萼不承,关开关灭,朵小内空,心粗色瘁,卷边翻背,上屈下伸,内湿外焦,易开易落,日久色减,遇角即堕即是坏相。
此外,《凤仙谱》还指出,凤仙花另有先天原因所致的三相,即姿态、神韵、光艳之区别,将其分为“品之上”“品之下”两类。如姿之上品为月下翩翻,风姿绰约,不疏不密,映带有情,久而犹新,娇若能语,仰首转成,俱合生趣,藏枝躲叶,倍写天真。而下品则表现为无雨自垂,因风反仰,动连全体,立如槁木,重密不疏,杂种不整,望之生愁,颇饶俗气。此等论述,若非作者十数年亲身体验,撮其精要,并结合平昔见闻,实难为之。可见古人治学之精神,实乃我辈楷模。
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中,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花卉的佼佼者。其花色斑斓,花期特长,栽培容易,且能自播繁衍,适应性强,生长势旺,最宜于房前屋后种植,也适于在园林庭院中作花坛、花境或花篱布置。高大类型,常于夏季替代灌木点缀;矮小类型则可作盆花栽培。凤仙花多,花密,姹紫嫣红,色彩丰富,因此又是理想的切花材料。更因花似金凤,文学上有凤凰化身之说,沾满祥瑞之气,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咏颂。杨万里有《金凤花》诗曰:“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绕深浅四般红。”晏殊则赞之为“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攒。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而杨维桢的“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情致高雅,语言婉丽,耐人寻味,给凤仙花以很高的评价。
凤仙花亦花亦药,福建各地都有种植,多则成畦,少则数盆,既可观赏,又可采全草供药用。
凤仙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皆可入药,《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记载,归纳起来,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通经催生、破血通精、透骨通窍、治跌打损伤与灰指甲等功效。
此外,凤仙花还常被爱美女子用来染指甲,《广群芳谱》载:“女人采红花,同白矾捣烂,先以蒜擦指甲,以花敷,叶包裹,次日鲜红可爱,数月不褪。”元代女词人陆琇卿在《醉花阴》词中,则把凤仙花染指甲的事写得极其生动有趣:“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色。绛点轻濡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青山逗。”把爱美女子染指后的欢愉心情描述得活灵活现。现时人们采集凤仙花后,则常拌以明矾,在碗中捣料,敷在指甲上,再用叶片包扎指甲,一夜过后,明矾水解成氢氧化铝,带有黏性胶汁,就附着在指甲上,同时吸附着花瓣里的红色染料,指甲染上猩红色彩,犹如指甲生花,鲜红可爱,数月不退。此法虽原始,但与今日美容指甲油相比,凤仙花系纯天然制品,无污染之虑,种上几株,便唾手可得。
来源:《福建花文化》
作者:陈璋
一审:姚 斌
二审:刘建波
三审:傅凯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福建省林业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一图读懂 | 《福建省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暂行规定》的政策解读
飞手带我去巡山|守护碧水丹山有“天眼”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凤仙花
广东林业产业发展积极融入花文化内容 以花为媒推动乡村振兴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四川第25届荷桂生态文化旅游节在成都新都区举行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3猫儿山高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开幕!持续1个月将办多项活动
广西开展“荷美夏日 畅游广西”暑期文化旅游推广活动
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 章丘城市生态绿化品质提升成效显著
茉莉飘香,犍为县第五届茉莉花文化艺术节5月1日启动
清江镇第六届“李花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
香港花文化与“花疗”
网址: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凤仙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892.html
上一篇: 鲜花常识:荷兰菊有几种繁殖方法? |
下一篇: 《植物大战僵尸全明星》游戏植物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