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巨桉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巨桉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巨桉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姜勇   贾廷彬   何兴炳   侯晓杰   张楠   王勇   开通知网号

【摘要】:在巨桉林中,利用生物防治的手段,通过引进花绒寄甲和川硬皮肿腿蜂对巨桉树干中的云斑天牛进行防治,以期得到最佳的生物防治方案。通过花绒寄甲单独防治,川硬皮肿腿蜂单独防治,以及花绒寄甲和川硬皮肿肿腿蜂综合防治的措施设置3个处理及对照,并定期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防治结果:川硬皮肿腿蜂单独防治,有效防治率为42.8%;花绒寄甲单独有效防治率为71.7%;两者结合防治,有效防治率为87.5%。花绒寄甲和肿腿蜂综合防治防治效果最好,但考虑到花绒寄甲单独防治与其防治率差别不太大,以及人力、物力等经济因素,最终确定单独使用花绒寄甲防治为最佳方案。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会利;徐子英;王富平;李文香;黄粉虫的饲养价值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01期 2 吴广;王蕊蕊;熊翅鸿;郭春晖;杨振德;黄粉虫蛹不同处理方式对人工繁育川硬皮肿腿蜂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林;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微胶囊防治松墨天牛[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2 朱晓庆;川硬皮肿腿蜂气味结合蛋白OBP1、OBP2的结合特性与行为验证[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3 杨洋;云斑天牛补充营养的寄主选择性与嗅觉基因表达差异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建庆;杨忠岐;梅增霞;冯斌;王平;王小艺;释放花绒寄甲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年02期 2 杨桦;杨伟;杨春平;杨茂发;朱天辉;黄琼;潘武全;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3 杨桦;杨茂发;杨伟;杨春平;董杰超;沈远华;杨树云斑天牛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息坑道[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李建庆;杨忠岐;梅增霞;张雅林;云斑天牛的风险分析及其防控对策[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5 李建庆;杨忠岐;张雅林;梅增霞;杨树上云斑天牛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J];昆虫学报;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勇;贾廷彬;何兴炳;侯晓杰;张楠;王勇;巨桉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5年04期 2 李建庆;杨忠岐;梅增霞;冯斌;王平;王小艺;释放花绒寄甲对核桃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年02期 3 王玉成;巨桉种植技术和效果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1年06期 4 黄海;巨桉速生丰产造林技术探讨[J];科学种养;2017年09期 5 余晓章;魏鹏;范川;王谢;张腾飞;沈卫;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2期 6 王琦,王豁然巨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6年03期 7 王菁华;巨桉引种简介[J];云南林业;1991年06期 8 胡天宇;四川巨桉选优工作总结[J];桉树科技;1993年01期 9 郑欣欣;田佩彬;潘彪;巨桉和剥皮桉木材构造与性质的比较[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8年11期 10 李羿桥;李西;胡庭兴;巨桉凋落叶分解对假俭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志娥;丁福波;李建成;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吕昌仁;毛义成;白僵菌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3 吕昌仁;毛义成;应用白僵菌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申效诚;九十年代生物防治发展诌见[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5 彭中允;试谈生物防治及其途径和方法[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6 许柏林;李秀华;高拓新;利用飞机广泛开展生物防治[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金定;潘贤丽;对海南省生物防治科研工作的建议[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8 万方浩;关于评价生物防治项目的几点思考[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9 王韧;对生物防治中“防”与“治”关系的思索[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白明;杨星科;蜣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子;巨桉水溶酚类化感物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金金;巨桉人工混交林对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23年 3 冯茂松;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羿桥;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和化感物质释放及其对三种草种的化感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卓志航;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差异性表达及成虫寄主选择中定向信息物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丹桔;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夏定国;云斑天牛纤维素酶Ⅱ转基因家蚕的制作及其相关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李建庆;利用花绒寄甲防治云斑白条天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范青;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10 高尚坤;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效果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峥;巨桉茎叶组织miRNA和lncRNA的鉴定与分析[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2 倪晓祥;巨桉SNAC类基因鉴定和非生物逆境响应及EgrNAC1、EgrNAC6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3 李林;青神县巨桉连栽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4 谭靖星;连栽对青神县巨桉人工林有机碳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5 刘倩煜;巨桉EgrBZR1在木质部发育中的功能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6 赵瑜;不同坡位巨桉人工林N、P、K回收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艳;不同密度巨桉林·草模式细根分布及其生长特性[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骆晓;青神县巨桉连栽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俊;花绒寄甲饲养及山核桃云斑天牛防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江雪;小白菜生长对巨桉凋落叶两种作用方式的响应比较[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福春 明天军;投资350万元打造万亩巨桉示范园[N];广安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梁现瑞;巨桉之歌 一厘米变成上千万株的克隆[N];四川日报;2009年 3 伍文龙 李春明 杨天军;华蓥市春季栽植巨桉1.5万亩[N];广安日报;2009年 4 肖勇 实习生 曾一莹 记者 张飞;巨桉林成老百姓的“存钱罐”[N];广安日报;2008年 5 罗万勋;种植巨桉树 名山农民初尝甜头[N];雅安日报;2007年 6 杨天军 伍文龙 李春明;华蓥市新栽巨桉1.22万亩[N];四川科技报;2009年 7 记者 江宇 采写;需求巨大 巨桉聚财[N];雅安日报;2007年 8 蒋清明 记者 廖琴;岳池今秋栽植巨桉550万株[N];广安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凌翌;300万株巨桉“添绿”东部山丘[N];成都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科;我区首次检疫到国家级危险有害生物云斑天牛[N];喀什日报(汉);2011年

相关知识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林间应用技术研究
湘南烟草花叶病毒快速检测与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有机食品花生田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武汉最厉害的“植物医生”:三张“生态处方”护美湿地花城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insect natural enemy sector in China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生物防治》
我院主持的国家项目“花生蛴螬为害规律及生物防治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成果通过鉴定
生物防治研究要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网址: 巨桉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927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基于无人机投放天敌昆虫花绒寄甲的
下一篇: 番茄田棉铃虫的发生与生物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