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柴胡植株性状及种子质量,为柴胡优质种子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柴胡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柴胡植株性状及种子质量指标。结果:(1)不同生长年限柴胡植株性状差异显著,3年生柴胡株高、根长、根粗、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分别为93.9 cm、20.7 cm、9.94 mm、5.7 g和21.9 g,显著高于1年生及2年生植株。(2)不同生长年限柴胡结实性差异明显,3年生柴胡单株总小花序数和单株种子重分别为77个和5.7 g,显著高于1年生及2年生植株,但柴胡种子结实率以2年生的最高为60.9%。(3)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柴胡种子质量提高,3年生柴胡大粒种子(>14目)所占比例为24.5%,优于1年生及2年生植株;3年生柴胡种子千粒重、饱满度、生活力及萌发率分别为0.8200 g、94.7%、92.0%和90.0%,显著高于1年生植株,但与2年生植株差异不显著。(4)柴胡生长年限与株高、根长、根粗、根生物量、种子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总小花序数、结实小花序数、种子长度、种子千粒重及种子饱满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6以上。结论:不同生长年限柴胡植株性状及种子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柴胡留种植株应选择2年生及以上年限为好。
2020年03期 v.43;No.433 519-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目的:从形态上划分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的时期,测定各时期的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分析内源激素变化规律,探索多花黄精种子休眠的机制。方法:体式镜观测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变化情况,利用HPLC-MS测定种子萌发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1)在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ABA含量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IAA、GA_3和TZR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刚萌发的多花黄精种子GA_3和ABA含量显著低于同期未萌发的多花黄精种子。(3)多花黄精种子GA_3/ABA和TZR/ABA的比值在种子开始萌发后达到峰值。(4)GA_3/ABA和IAA/ABA的比值分别与GA_3和IA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TZR/ABA的比值与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高含量的ABA可能是导致多花黄精种子形态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GA_3/ABA和TZR/ABA的比值是调控多花黄精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0年03期 v.43;No.433 523-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目的:寻求延长"香榧-多花黄精"现有复合经营模式中多花黄精的生长期,增加短期经济收入的套种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未郁闭的香榧基地开展了"香榧-多花黄精-雪莲果"(A_1)、"香榧-多花黄精-龙爪粟"(A_2)、"香榧-多花黄精-赤豆"(A_3)、"香榧-多花黄精"(CK)4种复合经营模式的对比试验,并从多花黄精和香榧生长状况、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比较和选优。结果:多花黄精枯萎率为CK>A_3>A_1>A_2,多花黄精根茎增殖倍数为A_1>A_2>A_3>CK,香榧基径年生长量分别为A_2>A_1>A_3>CK,一年生经济作物经济收入为A_1>A_2>A_3;4种复合经营模式中,以A_1最佳,多花黄精倒苗时间比CK延迟了30多天,雪莲果当年实现经济收入达1 318元/667 m~2,多花黄精根茎增殖倍数2.57倍、香榧新梢年生长量54.67 cm、香榧基径年生长量1.67 cm,分别比CK提高了37.43%、15.22%、28.46%。结论:"香榧-多花黄精-雪莲果"三元套种模式,有利于幼龄香榧和多花黄精的生长,可推迟多花黄精倒苗时间,增加经济收入。
2020年03期 v.43;No.433 528-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目的:探究亚硒酸盐对野葛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野葛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浓度亚硒酸盐(1、5、15、25、35、50 mg/L)处理,对其形态、硒积累量及生理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低浓度的亚硒酸盐(≤25 mg/L)处理可以提高野葛幼苗的硒积累量,提高野葛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野葛幼苗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有利于野葛幼苗的生长。结论:开展亚硒酸盐对野葛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研究有利于促进野葛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0年03期 v.43;No.433 53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6K]目的:明确微肥施用对灯盏花生长的影响,指导合理施肥进一步提高灯盏花产量和品质。方法:在大量元素正常供应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增施锌(Zn)、硼(B)、铁(Fe)、锰(Mn)、钙(Ca)5种元素的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灯盏花生物学性状、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及收获量,评价中微量元素施用对灯盏花增产和品质提升的作用。结果:中微肥施用均可显著增加灯盏花基叶数,有利于增加植株地下部干物质分配,但对株高、最大叶宽和SPAD值均无显著影响。0.25%硼肥、0.3%铁肥导致植株中毒,与生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灯盏花最大叶片的长度,同时导致产量下降。锌肥和锰肥施用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中微肥施用对野黄芩苷、总黄酮和总咖啡酸酯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石灰和过量的Fe与B肥导致野黄芩苷和总咖啡酸酯收获量显著下降,Zn肥有利于增加野黄芩苷和总咖啡酸酯收获量。结论:微肥施用不能提高灯盏花产量,但合理施用微肥有利于提高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提高耐刈割能力。灯盏花种植中应适当增施锌肥,避免过量施用石灰和高浓度的铁肥、硼肥以免降低经济效益。
2020年03期 v.43;No.433 536-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目的:研究施钾肥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培试验,对广藿香生长、产量、挥发油量及药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钾水平设计为5个处理:0、2、4、6、8 g K_2O/盆(10 kg土)。结果: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株高、茎粗、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茎含油率、叶含油率、全株含油率和单株含油量显著升高。在施钾量0~4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广藿香酮含量不断升高,当施钾量超过4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酮含量逐渐下降。在施钾量0~2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上升,当施钾量超过2 g/盆(10 kg土)时,随着施钾量增加,广藿香茎叶中广藿香醇和其它10个药效成分含量逐渐下降。结论:8.0 g K_2O/盆(10 kg土)的生长指标较好,2.0 g K_2O/盆(10 kg土)的药效成分含量较高,因此高水平钾肥能促进广藿香的生长,但不利于广藿香药效成分的积累。
2020年03期 v.43;No.433 54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目的:对沉香药材进行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研究。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各样品间萜类化合物理化反应鉴别、醇溶性浸出物含量(T)、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GC-MS指纹图谱表观丰度与GC-MS指纹图谱共有组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γ-桉叶油醇、喇叭茶萜醇和马兜铃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可依据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将沉香药材分为3个等级(一等:T≥30.0%;二等:30.0%>T≥20.0%;三等:20.0%>T≥10.0%)。结论: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可作为沉香药材等级划分的指标,GC-MS指纹相似度可作为等级标准的辅助指标。
2020年03期 v.43;No.433 546-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目的:基于高良姜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和分析高良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FPKM方法计算测序所得Unigene在高良姜叶、茎和根茎三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并根据三个组织两两之间FPKM表达量的log_2倍数绝对值大于1及错误发现率小于0.05为标准进行DEG筛选。将DEG映射至Nr、GO和KEGG等蛋白质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基于注释信息挖掘高良姜萜类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从高良姜叶与根茎、叶与茎以及茎与根茎之间分别筛选出9 020、7 082、604个DEG,分别有6 011、4 888和330个DEG在GO数据库获得注释信息,分别有2 484、1 808和155个DEG在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这些DEG主要集中在与产物代谢合成相关生理过程和途径。挖掘到9个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这些基因在根茎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提示高良姜萜类成分的合成在根茎中活跃于在叶片中。结论: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高良姜不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差异,为高良姜萜类药效成分生物合成等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奠定了数据和理论基础。
2020年03期 v.43;No.433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目的:探究生态因子与金钗石斛生理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比较贵州、四川、云南三省9处金钗石斛主产地的生态因子数据,并将其与各采样地金钗石斛样品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生态因子对金钗石斛的主要活性物质有一定影响,其中纬度与总多糖、总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海拔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生态因子也对金钗石斛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其中C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低海拔地区适宜金钗石斛黄酮积累,低纬度地区生长的金钗石斛中多糖和生物碱含量较高;影响金钗石斛生理指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及纬度。
2020年03期 v.43;No.433 558-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目的:考察新品种当归贮藏后质量的稳定性及适宜贮藏期,为新品种当归的养护及贮藏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新品种当归的市场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当归新品种岷归1号、岷归2号、岷归4号和岷归5号,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6、12、36个月)后,用HPLC测定4种指标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及藁本内酯),并结合新品种当归的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新品种当归贮藏12个月后,阿魏酸及藁本内酯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贮藏36个月后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显著降低,其中阿魏酸的含量低于药典标准;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呈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通过对新品种当归的近红外光谱建模,能很好地区分贮藏6、12、36个月的新品种当归药材。结论:选育的新品种当归贮藏期不能超过36个月。选育品种和贮藏期都能影响当归药材的质量,且贮藏期对其影响更显著。通过近红外光谱法可以直观、有效地对不同贮藏期的新品种当归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2020年03期 v.43;No.433 564-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目的:筛选出新塔花在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及脱落酸(ABA)处理不同时间的叶片中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从新塔花转录组数据中搜索到5个看家基因ZbIF3G1、ZbGAPDH1、ZbEF1γ、ZbUBC9、ZbTUBα,将其作为新塔花相对实时定量PCR候选内参基因,并设计内参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获得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Ct值,通过3种基于不同算法的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ZbGAPDH1、ZbEF1γ的表达相对更为稳定,适合作为新塔花不同组织及ABA处理的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并用新塔花ZbFLS、ZbCHI基因的表达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预测。结论:确定ZbGAPDH1与ZbEF1γ为适合用于新塔花定量分析的内参基因,该研究为新塔花后续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3期 v.43;No.433 569-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目的:建立远志与炆远志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远志炆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远志与炆远志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远志炆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分别建立了远志与炆远志的HPLC指纹图谱,10批远志、炆远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2~0.995;10批远志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12个成分;10批炆远志指纹图谱标定了31个共有峰,指认了14个成分;远志经炆制后所含寡糖酯、有机酸及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增加了甘草苷、甘草酸铵等5个新成分;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远志与炆远志;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得到与之相关的成分群。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远志与炆远志HPLC指纹图谱,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作为远志的质量控制方法。
2020年03期 v.43;No.433 575-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中总黄酮、多糖、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15批不同产地(河南、山东、河北)、干燥方法(晒干、烘干、杀青后烘干)、等级(一级、二级、统货)的金银花样品;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Al(NO_3)_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苯酚-浓硫酸法、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多糖含量;HPLC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相同等级、相同干燥方法条件下不同产地的金银花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河南>河北>山东(河南统货除外),多糖含量为河南>山东>河北(山东一级烘干、山东统货除外),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差异规律不明显;同产地杀青后烘干的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较高(除山东外);不同等级间各指标的差异规律不明显。结论:不同产地间的金银花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等级和品质关联性不大,建议产地加工方式以杀青后烘干为主。
2020年03期 v.43;No.433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桃金娘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及~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桃金娘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1)、28-norlupa-17(22),20(28)-dien-3-ol,(3β)-(9CI)(2)、lupeol(3)、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sitostenone(6)、对羟基苯乙酸甲酯(7)、(-)-loliolide(8)、(7S,8R)-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9)、4-羟基-2,3-二甲基-2-壬烯-4-内酯(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7~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目的:研究地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反向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胆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地胆草种内酯(1)、异地胆草种内酯(2)、去氧地胆草内酯(3)、异去氧地胆草内酯(4)、(2R,6R,7R,8S)-8-tigloyloxy-1(10),4,11(13)-germacratrien-2,14,6,12-diolide(5)、(2S,6R,7R,8S)-8-tigloyloxy-1(10),4,11(13)-germacratrien-2,14,6,12-diolide(6)、乌苏酸(7)、羽扇豆醇(8)、苜蓿素(9)、槲皮素(10)、绿原酸(11)、新绿原酸(1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bis(2-ethylhexyl)phthalate(15)。结论:其中,化合物5、6、10、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目的:研究南板蓝根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凝胶、HPLC等)对南板蓝根水溶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ESI-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南板蓝根水溶性部位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克苷(1)、异阿克苷(2)、3,4-二羟基苯乙醇-6-O-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地黄苷(4)、异地黄苷(5)、2-(3,4-二羟基-苯基)乙基-(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脱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7)、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2R)-2-O-β-D-glucopyranosyl-5-hydroxy-2H-1,4-benzoxazin-3(4H)-one(9)、(2R)-2-O-β-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H)-one(10)、7-chloro-(2R)-2-O-β-D-glucopyranosyl-2H-1,4-benzoxazin-3(4H)-one(11)、2-hydroxy-(2H)-1,4-benzoxazin-3(4H)-one(12)、(+)-丁香脂素(13)、(-)-表丁香脂素(14)、(+)-丁香-O-β-D-葡萄糖苷(15)、5′,5″-dimethoxy-4″-hydroxy-2,4,6,8-diepoxy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16)、刺五加苷E(17)。结论:其中,化合物3、9、11、12、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596-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目的:对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柱色谱等手段分离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冬虫夏草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hydroxysattabacin(1)、白僵菌素(2)、环-(D-脯氨酸-D-异亮氨酸)(3)、环-(L-脯氨酸-D-亮氨酸)(4)、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5)、haematocin(6)、N-acetyltyramine(7)、尿嘧啶(8)、(2R,3S)-1-(4-hydroxyphenyl)butane-2,3-diol(9)、环-(S-脯氨酸-R-缬氨酸)(10)、环-(L-丙-L-脯)二肽(11)、环-(L-脯-L-苯丙)二肽(12)、亚油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3~7、9~11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602-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目的:研究徐长卿7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徐长卿正丁醇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分别为:橙皮苷(1)、柚皮素(2)、丁香脂素(3)、(-)-南烛木树脂酚(4)、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5)、(+)-异落叶松树脂醇(6)、2-羟甲基-5-羟基吡啶(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大理白前苷A(9)、川陈皮素(10)、橘红素(11)、cynanoside K(12)、cynanoside J(13)、 hirundigoside C(14)、 stauntoside O(15)、白薇苷D(16)、atratcynoside B(17)、白薇苷E(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606-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目的:研究蒙药长松萝的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长松萝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松萝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拉伯糖醇(Ⅰ)、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Ⅱ)、木犀草素-7-O-[α-L-木糖-(1→6)-β-D-葡萄糖](Ⅲ)、蔗糖(Ⅳ)、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2,3,7-三甲氧基■酮(Ⅴ)、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2,3,4,5,7-五甲氧基■酮(Ⅵ)、2,3,4,5-tetramethoxy-1-O-primeverosyloxyxanthone(Ⅶ)、2,3,5-trimethoxy-1-O-primeverosyloxyxanthone(Ⅷ)。结论:除化合物Ⅰ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0年03期 v.43;No.433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目的:通过超高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Triple-TOF/MS)定性比较乌药块根、直根的化学成分。方法:液相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模式采集样品数据,通过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碎片裂解规律及Scifinder和Reaxys数据库对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乌药块根、直根33种共有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和儿茶素聚合物等。两者均含有去甲异波尔定碱、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乌药醇等指标性成分,未发现不同成分。结论:该研究比较了乌药直根与块根的化学成分组成,为乌药产地加工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43;No.433 615-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目的:从不同极性的角度,研究中药大复方品种妇科再造丸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正己烷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超声提取妇科再造丸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鉴定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综合分析妇科再造丸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基础。结果:从妇科再造丸中共鉴定了180种挥发性成分;从水蒸气蒸馏、正己烷回流、乙酸乙酯超声提取3种提取物中分别鉴定了90、78、8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9种;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提取的挥发性成分中以高分子量和高沸点的居多,而水蒸气蒸馏的挥发性成分则以低分子量和低沸点的为主。结论:3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但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更全面地分析了妇科再造丸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基础。
2020年03期 v.43;No.433 62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目的:对川西千里光不同部位精油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及差异分析。方法:将川西千里光分为茎、叶、花3个部分取样,采用蒸馏-萃取法(SDE)从各部位中提取精油,利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从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140种化学成分,茎精油中共检测出83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99.9994%;花精油中共检测出10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99.2801%;叶精油中共检测出111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其总量的88.2033%。结论:川西千里光3个部位精油成分类别基本相似,各种类数量及相对含量有所差异,这为川西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03期 v.43;No.433 629-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5μL;建立指纹图谱,分别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3个成分,10批赪桐根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6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赪桐根分为4类。结论:建立的不同产地赪桐根75%乙醇提取物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20年03期 v.43;No.433 635-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目的:探索巴戟天药材性状与内在指标成分之间的关联性,为巴戟天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辨状论质"理论,量化巴戟天根直径、木心直径和断面颜色3个外观性状;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4种寡糖类成分的含量;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巴戟天"状-质"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蔗果五糖与根直径、木心直径和断面颜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但蔗糖的相关系数较小,故根据除蔗糖外的其余6个指标初步将巴戟天药材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广东德庆产巴戟天的质量较优。结论:该文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巴戟天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进行研究,可根据外观性状直接预测巴戟天药材的质量,为巴戟天药材的质量等级评价奠定基础。
2020年03期 v.43;No.433 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目的:建立蒙药阿拉坦阿如-5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SMOSIL 5C_(18)-MS-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L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阿拉坦阿如-5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阿拉坦阿如-5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19~0.993;指认了其中部分成分;化学模式识别法均可将10批样品分为3类。结论:所建立的蒙药阿拉坦阿如-5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为蒙药阿拉坦阿如-5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3;No.433 647-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目的:建立蔓荆子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UPLC T3(150 mm×2.1 mm,1.6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通过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对产于山东、江西、云南和安徽的28批次蔓荆子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蔓荆子药材UPLC指纹图谱,确定9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异荭草苷、穗花牡荆苷、木犀草素、蔓荆子黄素5个成分,建立了其含量测定方法。山东和江西产地药材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0.900,且主成分分析有明显聚类趋势,表明这2个产地蔓荆子药材的质量一致性较高。结论:所建立的蔓荆子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为不同产地蔓荆子药材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3;No.433 653-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车前草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车前草中大车前苷、木犀草苷、车前草苷D 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1μL。结果:建立了车前草HPLC特征图谱,确定7个共有峰;10批车前草样品相似度均>0.900。大车前苷、木犀草苷、车前草苷D在不同产地(江苏、江西、四川、安徽)车前草的不同部位(全草、茎、叶、穗)中均被检出;同一产地的车前草中3种成分在叶中的含量最高。总体上不同部位3种成分含量以江苏、江西的最高,且这2个产地车前草叶中大车前苷含量与他部位差异显著,4个产地车前草叶中木犀草苷含量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结论:建立的车前草特征图谱及其中3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江苏、江西产地的车前草药材中3种成分含量较高,叶是车前草药效成分的主要富集部位。该研究可为车前草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020年03期 v.43;No.433 660-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排气颗粒中柚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厚朴酚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柚皮苷、新橙皮苷、和厚朴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厚朴酚分别在8.700~130.500μg/mL(r=0.9997)、7.808~117.120μg/mL(r=0.9996)、1.425~21.375μg/mL(r=0.9997)、8.204~123.060μg/mL(r=0.9999)、6.096~91.440μg/mL(r=0.9999)、4.904~73.560μg/mL(r=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3%、99.00%、98.06%、98.33%、99.73%、98.92%,RSD分别为1.97%、1.17%、1.10%、1.93%、1.01%、1.7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好,适用于排气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0年03期 v.43;No.433 66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目的:建立苓桂术甘汤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_(18)(150 mm×4.6 mm,0.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甘草苷、甘草酸铵、肉桂酸、桂皮醛、茯苓酸、白术内酯Ⅱ6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及准确度均良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79.063~140.576μg/mL、38.397~110.463μg/mL、8.469~13.463μg/mL、159.935~230.458μg/mL、21.038~42.957μg/mL、23.437~45.433μg/mL,同一厂家的饮片中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这可能与饮片产地、储存加工处理过程等有关。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苓桂术甘汤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复方中多种成分的同步含量测定,可为苓桂术甘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3;No.433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目的:采用熵权法结合随机森林数学模型同时优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两种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方法:对红花进行超声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选择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作为影响提取率的因素,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试验方案,用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含量,通过熵权法计算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权重值,并将综合评价值作为评价指标,再用随机森林法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结果:随机森林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72℃、超声时间46 min、液料比为16∶1(mL/g)、超声功率112 W,在此条件下预测综合评价值为1.12,平均验证真实值为1.15,两者相对误差为2.61%。结论:将熵权法和随机森林结合应用于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和预测,预测吻合于验证结果,这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2020年03期 v.43;No.433 673-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目的:对杜仲中5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CRITIC-AHP权重分析结合中心组合试验-响应面法(Box-Behnken),以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以及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这5种成分的权重含量综合得分为指标,优选出甲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的最佳值。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为67%,料液比为1∶9.4(g/mL),提取2次。结论:运用CRITIC-AHP权重分析结合Box-Behnken优选的杜仲提取工艺可信度高、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0年03期 v.43;No.433 678-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目的:优化AB-8型大孔树脂纯化侧柏叶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法筛选影响侧柏叶纯化的8个因素。在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上样量、乙醇质量分数、乙醇洗脱量为自变量,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每个因素设计5个水平,优化侧柏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结果:AB-8型大孔树脂纯化侧柏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 mL湿树脂的上样量为14.40 g,乙醇质量分数为82%,乙醇洗脱量为187 mL。验证试验的总OD值为1.067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AB-8型大孔树脂纯化侧柏叶总黄酮工艺的方法预测性好、稳定可行。
2020年03期 v.43;No.433 682-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目的:探究半枝莲醇提物对结直肠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结肠肿瘤HT-29细胞,磁珠抗体标记法分选结肠干细胞;用CCK-8法检测半枝莲对肿瘤干细胞的活性;3D培养法、干细胞成球实验、琼脂糖集落实验探究半枝莲对HT-29~(Smo-)CSC的生长更新及其转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半枝莲对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Shh、Ptch1、Gli1、Sufu及其标记基因CD133、靶基因c-Myc、分化基因CK20、增殖基因Ki67、更新基因Nanog的影响。结果:半枝莲能抑制HT-29~(Smo-)CSC活性、生长转化及成球能力,显著下调Gli1、c-Myc、Shh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Sufu,下调Ptch1、CD133、CK20、Ki67、Nanog mRNA表达。结论:半枝莲醇提物能抑制HT-29~(Smo-)CSC的增殖和分化,对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靶基因和蛋白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半枝莲能通过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
2020年03期 v.43;No.433 687-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5K]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汤对结肠癌HCT116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及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祛瘀解毒汤、化疗药物以及祛瘀解毒汤联合化疗药物对结肠癌HCT116干细胞增殖能力、结肠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的表达率、迁移和侵袭能力、YA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祛瘀解毒汤对肠癌干细胞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各给药组结肠癌HCT116干细胞标志物、在高倍镜下迁移至下室和穿过下室的细胞数和与Hippo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的Y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1);免疫荧光实验中各给药组细胞的胞浆、胞膜和胞核均呈现较空白对照组弱的绿色荧光。结论:祛瘀解毒汤可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其通过抑制Hippo信号通路中核心蛋白YAP的表达来降低结肠癌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干预结肠癌的转移;联合化疗药物可更好地抑制结肠癌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0年03期 v.43;No.433 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目的:探究辛夷-苍耳子药对治疗鼻咽癌(NPC)的有效活性化合物及其靶点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辛夷-苍耳子药对中的化合物及相关靶点蛋白,并运用Uniprot数据库和Genecard数据库查询与靶点蛋白相对应的人类基因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鼻咽癌疾病靶点,将其与中药靶点蛋白映射;将映射出的药对治疗NPC的有效靶点导入Cytoscape 3.2.1构建网络图,并运用CT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获得辛夷-苍耳子药对治疗NPC的共22个成分和49个有效靶点;获得17条GO生物过程和13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MAPK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结论:辛夷-苍耳子药对活性靶点主要通过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icroRNAs信号通路调控鼻咽癌细胞过程及其代谢来发挥治疗作用。
2020年03期 v.43;No.433 699-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4K]目的:以慢性应激大鼠为研究对象,从行为学及海马区自噬角度探讨四逆散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改变;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检测LC3-Ⅱ、Beclin1、ULK1、P62蛋白表达。结果:造模12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造模21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旷场总路程、平均速度、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第4天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中、高剂量组旷场总路程、平均速度及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各组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无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模型组可见大量自噬体/自噬溶酶体。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各剂量组自噬体/自噬溶酶体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C3-Ⅱ、Beclin1、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各剂量组LC3-Ⅱ、Beclin1、ULK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四逆散可降低慢性应激大鼠海马区自噬水平,改善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异常。
2020年03期 v.43;No.433 707-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目的:研究三叶青多糖对Con 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免疫细胞Treg/Th17失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三叶青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6、IL-10、TGF-β_1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和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Th17和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叶青多糖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肝脏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变性程度;同时三叶青多糖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IL-17、IL-6水平,并提高IL-10、TGF-β_1水平,这可能与纠正小鼠Treg/Th17免疫失衡有关,表现为小鼠脾脏Th17比例和肝组织ROR-γt mRNA水平显著降低,Treg比例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三叶青多糖具有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机体Treg/Th17免疫失衡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目的:通过向大鼠右后踝关节注射尿酸钠结晶(MSU)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初步探讨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匀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3 mg/kg)阳性药组及短穗兔耳草低(0.8 g/kg)、中(1.6 g/kg)、高(3.2 g/kg)剂量组,每日上午各给药组按10 mL/kg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7 d,于第5天给药后1 h向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右后踝关节注射0.1 mL(50 mg/mL)尿酸钠溶液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氯化钠溶液。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右后踝关节的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B、NALP3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在6~48 h踝关节肿胀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水平及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B、NAL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在造模48 h后各给药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短穗兔耳草高剂量组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D88、NF-κB、NAL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藏药短穗兔耳草能改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藏药短穗兔耳草对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TLR/My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目的:探讨虎金方对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虎金方高(21.24 g/kg)、中(10.62 g/kg)、低(5.31 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虎金方各剂量组给予虎金方浓煎药液,1次/d,共4 w。末次给药后收集血液用于检测血清AST、ALT水平。并取整块肝脏,称量质量并观察其大小、质地。随后一部分投入4%多聚甲醛溶液用于做病理切片,另一部分用于检测CPT1A、ACOX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呈黄色;血清AST、ALT显著升高(P<0.001);肝细胞肿胀变形,胞内脂质聚集呈气球样变;肝组织CPT1A、ACOX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虎金方中、高剂量组血清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01);肝细胞形态稍完整、排列稍整齐,脂质沉积状况改善,气球样变数量减少;虎金方中、高剂量组肝组织CPT1A、ACOX1蛋白及CPT1A mRNA表达显著升高,虎金方高剂量组ACOX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01)。结论:虎金方对NAFLD小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氧化,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2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改善SHR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6~7周龄雄性SHR根据体质量排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复方七芍降压片组、厄贝沙坦片组,以10只6~7周龄雄性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IMP2、NF-κBP65亚单位及其磷酸化的水平。结果:药物干预6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左室质量、左室肥厚指数及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TIMP-2表达显著降低,MMP-2、MMP-9表达及p-P65/P65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七芍降压片组大鼠血压、左室质量、左室肥厚指数及血清IL-6、IL-18水平显著降低,心肌组织TIMP-2表达显著升高,MMP-2、MMP-9表达及p-P65/P65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能有效逆转SHR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IMP-2、MMP-2、MMP-9、NF-κB通路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目的:探讨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入核转录因子肽(NF-κBp65)、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鳖胶囊治疗,均连续用药3个月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因子、性激素、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F-κBp65、TSGF、MMP-9及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显著低于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月经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月经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鳖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疾病恢复,降低血清NF-κBp65、TSGF、MMP-9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2020年03期 v.43;No.433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疗效及对骨钙素、骨密度、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骨钙素、骨密度水平、JAK/STAT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生活质量评分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疼痛、下肢痿弱、肢体麻木、耳鸣、目眩、口干咽燥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降低;L1~L4、股骨颈及总髋部的骨密度及血清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IRF1、OSM mRNA表达显著上调,PRLR、IFNG、YY1 mRNA表达显著下调;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及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阴虚证能有效改善骨密度,促进骨钙素合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可能与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34-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目的:探讨归肾丸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中TNF-α、AM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120例,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芬吗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归肾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促排卵效果、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清TNF-α、AM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促排卵率为86.67%,妊娠率为70.00%,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50.00%、7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卵泡个数、PSV,月经第3天FSH、E_2、睾酮、LH水平,月经HCG日FSH、E_2、LH水平,血清TNF-α、AMH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肾丸联合芬吗通可有效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效果,提高患者的性激素及AMH水平,抑制炎性因子TNF-α水平,且不良反应小。
2020年03期 v.43;No.433 738-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为明确《履巉岩本草》一书中双头莲的基原,该研究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植物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功效主治、名称、混淆品对比及实地考察对其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履巉岩本草》一书中双头莲的原植物应为萝藦科植物七层楼Tylophora floribunda Miq.,建议《中国植物志》在修订时可以将其中文名"七层楼"改为"双头莲"。该研究可将此物种的文献始载从1866年提前到1220年。
2020年03期 v.43;No.433 74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丹参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就有应用于妊娠期的记载,唐宋时期其在妊娠期广泛应用,明清时期被列入妊娠慎用药的范畴,晚清、民国部分医家将其作为绝对的妊娠禁忌品。丹参从"广泛应用"到"绝对禁忌",与医家对其活血、补血功效认识密切相关。现今丹参活血功效已成为共识,而现行版中国药典却未对丹参妊娠期的应用做出说明。基于用药安全考虑,权威工具书、教材,如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等应对此问题做出说明,这对于丹参的用药安全以及进一步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2020年03期 v.43;No.433 745-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女贞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0种,其中药用研究较多有14种。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苯乙醇类、黄酮类等,具有降血糖和血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该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女贞属主要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女贞属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3;No.433 750-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绿绒蒿属多种植物均为我国西藏等地的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属下植物具有保肝护肝、抗氧化、抗炎、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植物化学研究显示其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等成分。该文查阅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绿绒蒿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以及定量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为绿绒蒿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文献依据。
2020年03期 v.43;No.433 758-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目的: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成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成药"、"药理学"、"机理"、"临床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连花清瘟颗粒、热毒宁注射液等12种中成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结果:共查阅到相关文献264篇,其中有效文献73篇。12种中成药通过不同的机理发挥治疗作用,藿香正气胶囊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连花清瘟颗粒、金莲清热颗粒、疏风解毒颗粒、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血必净注射液活血通络、清热化瘀;参麦、生脉注射液补气养阴;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醒脑静注射液醒脑开窍。结论:今后应不断完善参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中成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探讨对该病有效、安全、经济的防治策略。
2020年03期 v.43;No.433 764-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连花清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D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连花清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通过NCBI、GenCards数据库筛选2019-nCoV的预测靶点;将两者靶点进行映射;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再通过David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关键靶点网络图。结果:筛选后共获得连花清瘟活性成分378个,潜在作用靶点282个;与2019-nCoV共同靶点55个,获得392条GO生物学过程和105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病毒感染、炎症和免疫力。结论:连花清瘟治疗2019-nCoV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广谱抗病毒、抑菌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有关。
2020年03期 v.43;No.433 772-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7K]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黄连解毒汤主要活性化合物,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记载检索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并筛选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靶标。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标网络、靶标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得到60个化合物和114个药物相应靶点,靶点涉及BCL2、PPARG、PTGS2、IFNG等。PPI核心网络包含16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MAPK1、MAPK14、CCL2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3个(P<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13条通路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P<0.05),涉及白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连解毒汤中的活性化合物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年03期 v.43;No.433 779-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5K]<正>1征稿内容1.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1.3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和商品养护。1.4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5中药化学,药理与临床试验。1.6国外药材的生产研究成果和动向。1.7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材上的应用。
2020年03期 v.43;No.433 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相关知识
水红花子。林下中药材 种植 技术推广#花卉中药材景观工程设计
朱长春中药材现货供应
龟板中药材价格厂家
中药材天地网
中药材迎春花的用法和主治病症
光泽林下种植中药材 可持续发展路越走越宽
部分主要中药材种植技术规程(摘要)
中药材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副院长李敏权赴宕昌县进行中药材育苗温室建设项目对接
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址: 中药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250.html
上一篇: 如何用“全食物调养秘笈”每天清除 |
下一篇: 军医提示:素食的营养作用及搭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