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Compositae)旋覆花属(Inula L.)植物约有10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在欧洲、非洲及亚洲的其它地区也有分布。本属植物在我国有20余种和多数变种,进一步分为5组11系,其中部分为广布种,部分为特有种。我国过半的旋覆花属植物有药用记载。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的3味中药材,土木香、旋覆花及金沸草来源于本属的4种植物。对旋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综述,以及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本属植物富含的倍半萜类成分具有母核骨架多样、手性中心复杂、取代基团简单的特点;同时,倍半萜类成分显示出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具有突出的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本课题选取了四种旋覆花属植物,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西藏旋覆花(I. falconeri)、锈毛旋覆花(I. hookeri)、云南特有的绢叶旋覆花(I. sericophylla)和滇南羊耳菊(I. wissmanniana),进行植物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而此前,它们的相关报道寥寥。采用各种现代分离纯化技术和鉴定手段对西藏旋覆花、锈毛旋覆花和滇南羊耳菊植物中富含倍半萜类成分的二氯甲烷部位或乙酸乙酯部位,以及含有少量倍半萜类成分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性的化学分离和鉴定。除去共有成分及未鉴定成分,最终分离解析了178个化合物,新化合物43个。这些化合物主要包括了84个倍半萜、7个倍半萜二聚体、12个单萜、以及包括黄酮(20个)、木脂素(7个)、脱辅基类胡萝卜素(6个)等在内的75个其它类化合物。另外,基于绢叶旋覆花和锈毛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相似性,采用HPLC/DAD/ESI-MSn分析了绢叶旋覆花的化学成分,分析鉴定了36个萜类成分。分离鉴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包含9种不同的碳骨架,以吉玛烷型、苍耳烷型、愈创木烷型、伪愈创木烷型和桉叶烷型为主。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愈创木烷1(2),4(5)双烯体的生源近似化... (共258页)
相关知识
旋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四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旋覆花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三种冷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鸢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山梅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角蒿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大戟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报春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网址: 四种旋覆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269.html
上一篇: 植物化学的介绍.ppt |
下一篇: 新晋院士郝小江:失败是科研人员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