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门科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微观世界,探秘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存在状态,并且分析这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将其从植物体内提取分离出来,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结构改造。
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植物在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农药以及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并进行产品开发。
完成线上视频的学习。
按要求完成每单元设置的测试题和单元作业。
按要求完成作业互评。
完成线下讲授课程内容对应的课后作业。
综合成绩评定=线上学习成绩40%(视频观看次数、视频观看时长、线上测试、作业互评、课后作业)+线下平时成绩20%(实验技能+线下布置课后作业+考勤记录等)+线下期末考试成绩40%
学习该课程之前,需要学习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
通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等先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性质,能够对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极性、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的分析,能够对常见化合物进行性质鉴定,了解光谱和色谱技术在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和分析中的应用;具备植物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化学成分在不同植物以及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一章 植物化学概念及分类
植物化学概念及分类
绪论
绪论
第二章 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程序
2 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
植物化学的研究程序
讨论题1 黄芪在新冠肺炎中的预防作用 【处方1】:该方由生黄芪15g,白术、连翘,山银花各9g,藿香、石菖蒲、防风、甘草各6g组成。 【处方2】黄芪30g,山银花15g,陈皮9g,大枣5枚,甘草7g组成。 【处方】生黄芪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藿香10克,生薏仁15克等 三个处方都提到黄芪,请分析黄芪的主要成分及作用,以及对新冠肺炎的预防效果。
第三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3.1溶剂提取法
3.2 水蒸气蒸馏法
3.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3.4 其他提取技术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第四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技术
4.1 两相溶剂萃取法
4.2 沉淀结晶法
4.3 色谱法
4.4 纸色谱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技术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技术
第五章 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5 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第六章 苷类
6.2 苷的通性
6.3 苷的提取
6.1 糖和苷
苷类
苷类
第七章 苯丙素类
7 苯丙素类
苯丙素类
苯丙素类
第八章 黄酮类化合物
8.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8.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8.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
第九章 醌类化合物
9 醌类化合物
9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第十章 鞣质
10 鞣质
鞣质
鞣质
第十一章 萜类与挥发油
11.1 萜类
11.2 挥发油
萜类与挥发油
萜类与挥发油
萜类与挥发油
第十二章 皂苷类
12 皂苷类
皂苷类
皂苷类
第十三章 强心苷类
13 强心苷
强心苷
强心苷
第十四章 生物碱类
14.1 生物碱的结构与性质
14.2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生物碱
生物碱
第十五章 海洋及其他类别天然产物
第15章 海洋及其他类别天然产物研究
1.教材
(1)理论课教材:植物化学(第三版),高锦明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
(2)实验课教材:植物化学实验,赵子剑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参考书
(1)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张卫明等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天然药物化学,杨俊杰、吕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唐传核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5)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设备,宋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课程资源网站
(1)沈阳药科大学,https://www.syphu.edu.cn/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sda.gov.cn
(3)中药研究,https://www.cintcm.com
(4)医药教育网,https://www.med66.com
(5)中国科学院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s://202.127.145.134
相关知识
植物化学(化学学科分支)
植物化学
植物化学物
植物化学的介绍
植物的化学分类学
植物化学的介绍.ppt
植物化学的介绍ppt课件
植物化学物有哪些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及功能
植物化学物的概念与分类
网址: 植物化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272.html
上一篇: 蓝色花形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下一篇: 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1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