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和江苏省草莓育苗特点及关键技术
一、草莓生产概况
浙江省和江苏省规模化草莓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该地区经济、交通较发达,草莓生产发展很快,草莓经济效益高,平均每亩收入3万~4万元。
草莓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零星种植阶段、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商业化种植的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的大面积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品种因种植方式、技术水平等的发展而不同,见表1,现生产主要以多层覆盖的钢管大棚的促早栽培方式,品种以红颜、章姬、宁玉、宁丰、紫金香雪、紫金久红、紫金硕艳、金陵丽丰、金陵红、越心、越秀、建德红、红玉、粉玉1号、粉玉2号、妙香3号等为主。草莓种苗以种植户自繁自育为主,也有专业育苗公司繁育生产苗供应。在风调雨顺的年份,本区域内草莓苗可以满足,但遇到高温或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年份,草莓苗需从区域外调运。
表1 不同时期草莓主要栽培品种
二、育苗模式及关键技术
草莓生产上通过匍匐茎进行繁殖育苗,根据匍匐茎苗的管理方式,草莓育苗方式有大田露地育苗、避雨育苗和基质育苗等。
大田露地育苗:利用母株匍匐茎上发生的子株苗原地进行培育,子株不脱离母株,直到草莓定植时将苗移出繁苗田。其特点:投入相对少,技术要求不高,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但在高温高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草害、病虫害。
避雨育苗:草莓育苗期容易发生炭疽病,炭疽病的病原菌孢子随雨水及浇水时飞溅的水珠扩散传播,要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应彻底阻断病原菌孢子的传播途径。因此,在露地育苗田上方搭建避雨塑料大棚,使雨水不能直接降落到土壤及植株上,阻隔雨水,防止病.害传播,同时可降低除草的压力。
基质育苗:为了防止土传病害的传播,将草莓母株抽生的匍匐茎子苗,在备有基质的苗床、穴盘、营养钵等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子苗培育方法有剪插法和引插法两种。剪插法指将子苗剪下来集中扦插于基质中培育成苗;引插法指将子苗直接引入基质中培育成苗。其特点:植株生长整齐,根系发达,移栽易于成活。
1.大田普通育苗的关键技术 大田育苗从苗地选择、土壤处理、苗床制作、母株选择、母株与子苗整理到肥水与病虫草害的管理等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1)苗地选择。育苗地应选择未种植过草莓的田块,上茬最好是水田,且未使用过对草莓生长有害的除草剂,还要考虑育苗地的土壤、水分等条件。育苗地应为平整、排灌方便、肥沃疏松、微酸性(pH 6.5)的沙壤土。育苗地四周的水源要充足,确保育苗期间用水,水源没有污染。在南方多雨地区,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田块,避免梅雨季节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死苗。
(2)土壤处理。育苗田块选好后,越冬前进行深翻、冻伐,一方面可消灭一部分病原菌及害虫,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壤的疏松,同时一定要开好田块四周沟系,边沟宽度40 cm能排涝、旱能灌。开春后草莓定植前,要施人充足的基肥,每亩施人过磷酸钙30 kg,腐熟有机肥300~500 kg或腐熟菜籽饼200 kg,同时施入50%辛硫磷0.5 kg,以去除地下虫害。结合施基肥,再一次深翻土地,平整地面。
(3)起垄作畦。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2~1.5 m、高20~30 cm的畦面,畦面呈龟背型,苗床间的沟宽20~30 cm。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自动滴灌装置滴水保湿,做到苗床面土壤潮湿又不积水,为母株生长及匍匐茎抽生提供适宜条件。
(4)封草。苗床做好后地面湿时即用so%丁草胺乳油75~1001 mL,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 mL,或35%二甲戊灵悬浮剂200 mL加水50 kg进行封草。如地面干燥,待下雨后立即使用。如苗床已有小草时可加20/敌草快水剂50~70 mL(阔叶杂草)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60 mL(禾本科杂草)加水50 kg进行封草,间隔5~7 d后开始种苗移栽。
(5)母株选择。选择具有所选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壮植株,在秋季假植于露地,经过冬季自然休眠,翌年春天作为育苗母株。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脱毒种苗作为繁殖生产苗的母株。
(6)母株定植。母株移栽时间一般为3月初至3月下旬,脱毒组培种苗早些,其次是越冬种苗,一般不提倡用生产苗繁育子苗。种植密度根据移栽时间和品种来确定,一般穴盘基质苗或越冬种苗每亩800~1500株;移栽早的可适当种稀些,移栽迟可种密些;香野、红玉等繁殖系数较低的品种,可适当密植。种植方式有两种,单行的苗种在苗床中央,株距40~60 cm;双行的苗种在苗床两侧,以三角形排列,短缩茎弓背朝床中间,株距70~110 cm,栽后及时浇水确保成活。
(7)母株与子苗整理。及时摘除母株的枯老叶和抽生的花序,促进母株的营养生长和抽生匍匐茎。母株抽生匍匐茎后,要定期检查,及时将匍匐茎苗理顺,将相互靠得太近的匍匐茎适当拉开,使其分布均匀,同时用泥块或塑料小叉压牢。为了防止后期高温烫伤匍匐茎,要将匍匐茎放在滴灌带下面,在用塑料叉固定匍匐茎茎尖时,不能将匍匐茎拉的太直,不然贴着地面后期容易高温烫伤。
对于后期所抽生的匍匐茎,因苗龄短,难以形成壮苗,应及时剪除,以避免田问郁闭,保证早期子苗的健壮生长。
在垄面发满子苗,基本看不到土壤时,基本达到了所需要的繁殖数量要求,因后期垄面上有很多浮苗,要每隔一段时间人工检查一遍,发现浮苗和爬到沟边的苗要找空余位置用塑料叉固定。在苗基本上发满后,常规的喷雾器已经喷不透垄面,需要使用高压喷药机喷雾,以每亩生产苗4万株为例,亩用药液量需达到180 kg以上,叶片背部要有药水。在这个标准下,如果喷药时不能喷透垄面,喷不到苗的短缩茎和叶背,就要进行剥叶,俗称打老叶。打老叶标准为:子苗留3叶1心,去掉老叶、黄叶、病叶、受伤的匍匐茎。打老叶时间宜在垄面干燥、前后3d为晴天,早上叶片没有露水时进行。当天打老叶完毕时进行标记,当天就要进行药物喷雾,药水要喷匀喷透。注意:当天老叶打完,药水要及时补上,一定要做好标记,避免喷重复和漏喷的情况。
以浙江地区为例:第一次打老叶时间为7月中上旬。第二次为8月上中旬(根据苗田实际情况和天气而定)。
(8)肥水管理。
母株缓苗期:母株栽种当天浇透定根水,次日再浇水1次,此期间一直保持土壤湿润到草莓种株成活。定植后6~20 d,每周在晴天浇水或滴1~2次低浓度水溶性肥(例如:第一次用5 000~6 000倍平衡肥+2 000倍氨基酸肥,控制肥水EC值在0.3~0.4 mS/cm;第二次用4 000~5 000倍平衡肥+6 000~8 000倍黄腐酸钾,控制肥水EC值0.4 mS/cm左右,2周后提高肥水浓度至EC值0.5-0.6 mS/cm)。
母株生长期:母株长出新叶后,开始根据土壤特性和天气情况施肥。滴灌装置的地块,建议肥水浓度为EC值0.6~1.3 mS/cm,沙性土壤在干燥条件下,肥水浓度为EC值0.6~0.8 mS/cm,每周滴灌1~2次;黏土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适当提高肥水浓度,增加施肥间隔期至7~10 d。没有滴灌装置的地块或有滴灌装置的地块在连续雨天(土壤含水量高)的情况下,在离母株短缩茎15~20 cm处穴施或环施三元复合肥每亩4~6 kg,间隔15 d左右一次(注意:一定要在雨后或浇透水后,土壤水分充足时施复合肥,土壤干燥时施复合肥易产生肥害)。根据品种特性和植株生长状态适当调整施肥量和配比,若母株处于生殖生长状态,不断生成花枝可增施0.2%~0.3%尿素水溶液或在复合肥中添加5%~8%尿素,也可喷施50~70 mg/L赤霉素促进匍匐茎抽生(粉玉等对激素敏感的品种慎用)。
匍匐茎抽生期:5月上旬至7月上旬,母株和早期生成的子苗大量抽生匍匐茎,在此期间要确保充足的肥水供应,每5~10 d施一次水溶肥,或每10~15 d施一次复合肥。为促进匍匐茎抽生,可在平衡肥中适当添加高氮肥、尿素或磷酸二铵等,建议N:P:K 比例为(1. 1~1.2):(0.5~0.7):1(仅供参考,实际配比应根据生长状况进行调整)。从6月中旬开始,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间进行灌溉。水分管理应掌握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的原则。连续阴雨天气要注意及时清沟排水,以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7月上旬梅雨结束到8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高温干旱期,要注意苗田补水满足草莓苗生长,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遮阳。8月中旬后停止使用氮肥,追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
(9)病、虫、草害治理。苗期主要有炭疽病、枯萎病、叶斑病及蛴螬、蓟马和斜纹夜蛾等病虫害。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具体措施有:母株选用健壮无病苗;清洁苗圃卫生,注意排水以防河水和雨水进入造成水淹;喷药要避开早晨露水的时间段进行;及时去除病株,并带出苗圃外集中销毁,用药剂控制发病中心,喷药时一直喷到根茎为止,特别是在降雨后、摘叶时和切断匍匐茎后容易感病,此时,应用药剂进行预防。对草害,做到早除、除小草。
(10)控旺。草莓匍匐茎大量抽生通常在5月下旬
相关知识
西兰花工厂化育苗特点及关键技术
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温室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计划及资金明细表
草莓露天自动滴灌穴盘育苗法
草莓育苗时间和方法
草莓匍匐茎发生规律观察
草莓种子的处理方法及育苗技术
草莓栽培技术培训.ppt
【育苗基质】育苗基质厂家
网址: 浙江省和江苏省草莓育苗特点及关键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5765.html
上一篇: 草莓穴盘育苗技术 |
下一篇: 草莓露天育苗管理技术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