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果巧变“致富果”!长丰草莓深加工带动农户增收
2024-04-24 22:45 合肥在线
科马速冻加工厂内,企业车间内员工正在加工草莓尾果,为草莓果实进一步的加工做紧张的前期分拣工作。
从“尾果”变“俏果”,从饱满草莓到罐装果丁,自从春季气温上升后,红火了大半年的草莓将进入“倒计时”,大多数草莓尾果都逃不掉烂在地里的“命运”。但是在一些从事草莓深加工企业的手中,草莓又重新“热销”了起来。每年解决1500多户果农销售问题、每天收购近200吨“尾果”,这些数字背后,让滞销草莓有了新的价值。
“尾果”变身“俏果”,日收购近200吨
“哗啦啦”,位于长丰县的合肥市利马土特产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筐筐草莓应声滚落。桌子上堆起的一座座“红色小山”,更是让整个空间都充斥着芳香。“这些‘尾果’会切丁做成果脯,被制成草莓饮料或果冻等产品”,企业品管部部长臧理晓介绍。
每年三月开始,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不少果农都会面临草莓罢市,但大批量草莓无法处理的窘况。按照往常,他们本该任由其烂在地里,或直接手举铁铲,直接翻土耕种其他作物。但如今,他们更乐于将这些“尾果”运往专门从事草莓深加工的企业,因为在这里,滞销的草莓会被重新施展“魔法”:加工后流向果酱厂、食品饮料厂和变成金钱回到农户手中。
“现在每天可以收购近200吨”,每天早上的6点到8点,是公司总经理庞灿最忙的时候,大量农户为避炎热趁早采摘,天还没完全亮,就会有一辆接一辆的小推车停在工厂门口,将刚摘的草莓悉数倾下。
员工正在将分拣好的草莓尾果倒入统一整理好的框内,为草莓果实进一步的加工做好的前期工作。
将农户兜售的草莓装好入筐后,工厂的工作人员便会驾驶叉车,将一筐筐草莓运往处理车间,开始进行去蒂操作。“区分成熟度不同的草莓,有利于保证果体完整”,49岁的杨晓峰是车间里负责去蒂的一名员工,在他的面前,分别放有两盆颜色不同的草莓,一盆尽显深深的红色,一盆则带着微微的白色。“草莓的成熟度不同,所需的清洁力度也不同”。完成这一操作后,一条不停滚动的传送带便会接收这些被去蒂的草莓,添加了消毒剂的水流反复冲喷,可以有效去除果体上带有的污渍。
“清洗之后还会进行筛选,留下品质好的大果重新销售,扔掉被破坏的烂果,剩下的就会被制成不同的草莓产品了”,杨晓峰说,筛选过的合格草莓会马上进行速冻包装,运往不同的厂家进行分制。为了方便冷冻,工厂的工作人员甚至还会在草莓进入冷库前,将其压泥处理。
“点果成金”,农户就业有了新创收
“每天有两百元收入,补贴家用也特别好”,谈到这份工作,42岁的毛龙云特别开心,住在罗塘乡甲道村的她,每天在接送完孩子上学,就会到利马土特产有限公司的工厂工作。
“算上全职和兼职,现在工厂里已经有800多人了”,庞灿告诉记者,每年一到要处理草莓“尾果”的时候,附近的居民就会一齐跑到工厂里来“就业”,去蒂、清洗、筛选、冷冻、运输等工作,几乎都是由周边的居民担任。
谈话间,农户周茂宝正开着三轮小车,来找庞灿收购自家的草莓。“以前没办法的时候,就只能让它烂在棚里,或者铲掉苗种西瓜”,现在周茂宝靠着这些草莓尾果,可以额外增加2万元收入。
草莓加工生产线上,分拣好的草莓在机器中进行运输。集中到达下一步的清洗机器上进行进一步的清洗环节。
从三月中旬到五月中下旬,是利马土特产有限公司正式收购草莓的时间,每当收购的消息发出,就会有大量果农来到工厂处理滞销的草莓。庞灿透露,最旺的时候,前来的农户甚至会从工厂的一个门,排到百米外的另一个门。“高峰期一般会持续一个月左右,来的大部分是周边农户,也会有肥东、淮南的,最远的是怀远的。为了方便收购,我们还在不同位置建造了5个仓库。”
将滞销的草莓尾果摇身一变成为“致富果”,是草莓深加工产业带给农户们的“礼物”。从2011年就开始进行这一项服务的利马土特产有限公司,每年可以解决1500多户的草莓滞销问题,为每户每年创造5000元以上的收入。
“草莓深加工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居民就业,并且拥有包含研发、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在内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长丰县草莓协会会长夏世祥告诉记者,未来,长丰草莓种植将继续围绕技术提升、智能化种植、线上销售、全产业链突破等方面转型升级,助推长丰草莓从传统种植向高精农业发展。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文 吴翰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