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鲜美多汁、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草莓作为重要的浆果树种,栽培比较广,一直以来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草莓生产效益较高,已成为四川省许多地区致富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首选项目。通过广泛调研,了解了我省草莓产业的现状和良好发展趋势,同时也发现影响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一、四川省草莓产业现状

四川省草莓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规模化种植始于双流区。四川草莓种植初期,以“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生产模式为主,种植面积小而散,种植水平落后。经过40年的发展,草莓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目前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

四川省草莓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5.6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10.8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年产量从2013年6.7万吨增加到2018年13.3万吨。四川草莓种植方式分为冬草莓和夏草莓两种类型,成都周边、攀西、川东、川南、川北等低海拔地区以冬草莓为主,8月底移栽,成熟期为11月至翌年4月,占全省草莓种植面积的98%左右;川西高原藏区、凉山彝区及川北高海拔地区主要种植夏秋草莓,3-4月移栽,成熟期6-10月,占全省草莓种植面积的2%左右。

目前草莓产品主要分为三种,鲜草莓、冻草莓、草莓干,我省市场上消费量最大的是鲜草莓。据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统计,鲜草莓在零售市场的销售量占总量的85%,而冻草莓和草莓干主要用于加工,制成果冻、果酱等,占总量的15%,

1、 栽培模式

冬草莓和夏秋草莓多采用大棚栽培,在西昌、攀枝花等冬季最低温度大于8度的地区草莓以露地栽培为主。

2、 栽培品种

四川草莓栽培品种有“红颜”、“章姬”、“越香”、“越秀”、“宁玉”等。

3、生产特点与效益

草莓以农户分散性种植为主,每户种植一般2~5 亩地,也出现了合作社、公司或企业经营,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在50亩以上。种植者的年龄以中年为主,其次是老年、青年。近年来,草莓鲜果的市场批发价格稳中有升,2020年11月草莓刚上市时,每千克60-80元,同年12月至2021年1月,每千克30-50元,与2019年相比价格略有提高。草莓是技术要求高、劳动密集型、高投入和高产出的农业产业。在四川省种植草莓每亩成本约为1.0万元,产值为3.0~4.5万元,收益为每亩2.0~3.5万元。

二、草莓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草莓产业作为高效益的农业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市场的不断需求,草莓产业将会向着标准化、优质化、组织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是,在我省草莓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自主选育品种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虽然四川省农科院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草莓品种的创新,且四川省农科院选育出了一个草莓新品种(蜀香),但由于市场运作经验不足、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不到位等因素,该品种仅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市场占有份额小,未得到普及,目前四川省栽培的草莓品种是来自日本的‘红颜’草莓,由于‘红颜’种植年限比较长,已经出现抗逆性减弱、品质下降等品种退化问题,迫切需要选育口感好、外观美、抗病佳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2、种苗产业化程度低,种苗质量差

草莓是无性繁殖作物,种植者往往可以自行选择种苗进行繁苗,繁苗者就是种植者,草莓产业化程度极低。大多数草莓种植者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忽略对种苗的选择,多以当年的生产苗作为母株用于繁育下一年的生产苗,且年复一年,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显著下降,果品产量和品质也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草莓品种的种性出现退化。另外,我国的脱毒技术还不够完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也不健全,脱毒苗成本高,农民不愿负担,导致草莓质量参差不齐,制约着我国草莓产业的发展。

3、连坐障碍日趋严重,产量下降

近年来,草莓连坐障碍问题尤为突出,大棚、温室等设施草莓种植地块,由于长期连年种植草莓,没有进行土壤处理,草莓病害如黄萎病、炭疽病日趋严重,定植后常常出现连片死苗现象,植株长势弱、果实小,严重影响了生产。连作障碍现象的发生,国内外学者通常归结为3大因素,即致病菌积累、营养失衡及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均可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4、加工运输环节薄弱

我省草莓消费主要以鲜食为主,加工比例低,以草莓酱、草莓酒、草莓汁、草莓干、草莓罐头等初级加工品为主。未来草莓的主要竞争力来源于衍生产品及产业,如草莓化妆品和草莓药品等,在这些产品的加工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草莓冷链运输体系不完善,冷链流通率只有20%左右,草莓鲜果运输主要以汽运为主,远距离运输难免会影响保鲜效果,腐损率平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低于5%。

5、科研投入不足,研究、推广队伍不强

草莓虽是高效农业产业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但是,从整体农业产业来看,草莓产业是一个小产业,是一个不影响社会稳定、非必需的农产品。鉴于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草莓科研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了研究人员缺乏,推广队伍不健全,进一步影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三、草莓产业提升发展建议

1、加强新品种选育,为草莓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以及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省草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品种选育力度,通过引进筛选优质抗病的特异种质,通过人工杂交、诱变育种等手段开展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适应我省气候特点的早熟、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以提高我省草莓的市场竞争力。

草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而农村劳动力逐年老龄化,草莓产业将面临种植者后继无人的局面。因此,研究探索出省工省力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草莓生产,显得十分迫切。

2、建立草莓标准化种植模式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安全品质,只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草莓鲜果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优质才能优价。从目前来看,我省草莓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体,农民无组织,各行其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市场竞争力薄弱。

通过转变生产方式,以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为导向,制定统一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建立草莓标准化种植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标准化种植模式需要加强草莓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的创新与研究,示范应用草莓绿色防控新技术、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改良草莓高架立体基质栽培方式和深沟高畦栽培方式,减少草莓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建立水肥一体化新型种植模式,应用滴灌设备进行自动化施肥和灌溉,起到节约水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因此,通过引导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标准化种植模式统一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创建名牌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加强保鲜运输与深加工技术研究

草莓消费不能仅停留在鲜食层面,未来草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来源于衍生产品,尤其是精细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因此要积极开展草莓的保鲜运输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管理、仓储运输、产业布局和政策保障等,提高草莓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由追求产量向重视质量转型,加快推进草莓加工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强冷链运输和冷冻技术的研究,降低草莓远距离运输的腐损率,延伸草莓产业链,提高草莓的出口量,增强草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完善草莓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草莓产业提供技术服务

为促进我省草莓产业的稳定发展,应完善各级科技推广体系,保证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尽快得到落实示范,病及时推广应用到草莓种植企业、合作社、协会和种植户中去。加强各级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建设,保证基层果蔬生产技术人员掌握草莓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及时并准确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相关知识

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doc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到定兴高端红掌花卉产业园考察指导
园艺学院参加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启动会
由市农科所承办的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2017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我市召开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卉植保专家团对接交流会在环艺所召开
植保机械创新团队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精品(七篇)
招聘 | 南京农业大学菊花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全职博士后招聘公告
花城论花,专家共话花卉创新发展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

网址: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626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湘潭花石镇: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
下一篇: 草莓深加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