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园会,四川为什么想申办?
来自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消息,四川正在谋划以成都为主体申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西昌为主体申办2025年中国花卉博览会。
为何想要申办?四川盛产鲜花,但品牌并不响。2000年前后,四川花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去年,全省鲜花种植面积近180万亩,已降至全国第10名左右。论鲜花的品种、产量,四川不算少,论品质可算一流。但从品牌、效益等方面,与云南、广东、河南和山东等省份比起来,则差距不少。
这种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弥补?近日,川报观察记者深入花卉主产区,走访销售商家、花农、科研单位和省内外专家,推出《四问四川鲜花产业》调查报道。
蒲香琳 川报观察 王成栋 侯冲
一问电商
本土花卉电商为何做不起来?
11月4日到11日,记者对成都40家鲜花实体店走访显示:36家店线上接单额占总经营额的两成以下。
“四川的鲜花电商确实落后于兄弟省份。”四川省花卉协会副会长刘照高坦言,四川花卉产业“触电率”不高,并非成都独有。淘宝、京东和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提供的资料显示,广元、巴中等地的线上鲜花年交易额均在300万元以下,不到当地年花卉年交易总量的一成。
去年,全国线上花卉交易额366亿元,是当年四川花卉产业总产值的近两倍。而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预测,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五年,全国鲜花电商市场的年均成长率在25%以上。而拥有9100万人口的四川将是增长的“主力军”。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市场“蓝海”,四川花卉产业为何动作迟缓?
“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行业。”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副秘书长何思波介绍,对全国5.7万余家花卉实体店的调查表明:客户对于鲜花送达时间的在意程度,远高于餐饮外卖。鲜花电商对仓储布局、配送体系线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两者,恰恰是四川的软肋。
仓储的问题出在四川鲜花零售“小而散”的行业模式。
“如果把每个实体店都看成小型仓储点,这些点需要高度的组织性才能适应电商需要。”成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温佐艳介绍,以成都为例,1600多家线下实体店“各自为战、互不统属”,“连大型连锁都没有”。如此,统一、密度适宜的仓储布局就无从谈起。
这着实让不少店家“触电”时吃尽苦头。成都市商品批发零售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从鲜花交易特点看,配送半径要控制在两公里内,才能确保利润和送达准点率。但现实是实体店密度不高。“两个花店间隔一两公里才能存活,跟餐饮业很不一样。”上述负责人认为,在“各自为战”模式下,仓储成为限制鲜花电商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是配送难。鲜花电商配送距离偏长、配送时间要求高。如此产生的高配送费让顾客、店家、配送平台均有苦难言。
“费用高了,顾客不安逸;低了,我和快递小哥划不来。”在成都市武侯区经营花店的李峻岷坦言,每次只送一束花,几乎是鲜花电商的常态。但在高峰时段,这一束花的配送费往往要十几元甚至更高。“很多顾客一听就吓到了。”李峻岷说,“触电”两年来,因为配送费,他多次错过订单。
“触电”率不高的另一个原因,与我省花卉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有关。我省有安宁河谷和成都周边两大花卉主产区。其中最靠近消费市场的成都周边产地,主要产能集中在工程绿化花卉苗木领域。
“工程用苗用花要线下交易。”四川春天花乐园投资有限公司电商部经理李昶科介绍,本土特色花卉产业销售路径不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四川花卉产业“触电”步伐。
这个说法得到成都温江区花木协会秘书长祝鸣川的印证。祝鸣川说,按现行规定,工程苗木与花卉销售,绝大部分要经过招投标等流程,“无法线上完成交易”。
二问冷链物流
四川鲜花为何价高利薄?
11月17日上午,西昌市礼州镇,拿到8000盆红掌订单的黄廷贵,脸上看不出笑意。这位西昌富华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说,离发货时间还有一周,接下来要应付的送货让他更“抠脑壳”。这8000盆红掌其实卖出了好价钱,按照与客户达成的协议,每盆售价28元,高出其他产区5元左右。但黄廷贵却说,即便这么高的价格,每盆还是要少赚一两元。
广元市青川县板桥乡新埝村现代月季特色产业园。
不是黄廷贵一个人这样。四川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估算,四川花卉种植端的利润空间普遍比重庆、云南少8%甚至更多。
“(价高利薄)这个现象,在安宁河谷更突出。”作为西昌市花卉协会的副会长,黄廷贵说,当地的花农、种植企业普遍反映,更高的鲜花价格并没有让大伙尝到甜头。原因有二:受限于地理位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冷链物流不配套,鲜花在运输过程中死亡、枯黄及品质下降是常有的事。
对于后者,西昌星辰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晔和西昌天喜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华明深有感触。黄晔说,此前他曾将一批多肉植物发往外省,由于没有冷链,加之运输距离过长,导致褪色、局部脱水,“货到了,人家把每盆多肉的价格下调了3元。”王华明为此改变了自己的市场布局,一到冬天就选择发货路线相对稳定、气温相对适宜的珠三角作为主要销售区域,哪怕当地市场竞争激烈。
不配套冷链物流,与市场意愿不强有关。西昌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穆云认为,运力和鲜花“娇贵”是主要原因。
先看运力。西昌往成都、昆明等大城市的铁路、公路的运力易受气候影响。例如,今年7、8月间的暴雨,导致成昆铁路货运多次受限。成雅、雅西等高速公路在汛期和冰雪来临时,会不同程度受损而导致限行。安宁河谷是西南地区著名的水果和蔬菜主产地,周边的大小凉山又有着丰富的畜牧产品,从春天到秋天,水果和蔬菜、牛羊肉与花卉争夺冷链运输能力,在石榴、樱桃、桑葚或者枇杷上市的高峰时段,就更明显。
再说鲜花的“娇贵”属性,则更让物流企业不敢轻易触碰。
“一边是蔬菜水果,一边是花,你愿意送哪个?”谈及此事,常年在西昌和成都之间跑运输的白嘉反问了一句。他说,水果和蔬菜运输过程相对简单。鲜花则不然,例如,根据不同的花卉种类,运输过程中需要定时洒水、喷洒营养液和光照,“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求退货,这个损失找哪个赔?”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介绍,冬天保温、夏天降温是花卉冷链运输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三问品牌
“四川鲜花”这个牌子为什么叫不响?
从西昌发往昆明的盆栽花,每件物流费用约15元,发往成都只要10元/件。四川省内其他花卉产区至昆明的物流开支会更多,但这并不能阻挡四川花卉南下昆明的脚步。11月8日至19日,记者采访了34家四川花卉种植企业或花农,有11家西昌花卉企业把昆明当成首要发货目的地,其余23家也把昆明排在第二。
不过,发往昆明的鲜花,最终消费地并非云南。“在昆明,我能够找到更多的采购商和订单。”一位德阳花农表示,经过昆明这个“二传手”市场,四川花卉更好卖。
成都市三圣乡花木批发市场,昆明玫瑰卖得比本地玫瑰贵。 (四川日报资料图片)
“四川鲜花质量好,云南的牌子响”。但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这凸显了四川花卉的品牌危机。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品牌不响、市场影响力不大、市场规则参与度不够。”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副秘书长何思波说,种植只是花卉产业的基础一环,影响更深的是品牌和市场拓展。他举例,盱眙和潜江本地的小龙虾产量并不算多,阳澄湖的大闸蟹产能不算最大,但却牢牢把控了市场话语权。除开产品品质,支撑因素还有品牌、区域性或全国性交易中心、市场规则制定主导权,后两者是品牌“叫得响”的关键。
提到省级层面的花卉交易中心,省花卉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照高一脸失落:相较于云南1982年开始打造昆明斗南花卉交易中心,四川起步晚,2011年才在成都温江区锦泉街设立成都花木交易所,是全国唯一的花木、泛花木交易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成都花木交易所“偏科”,“主要做的是工程苗木,后来考虑到扶贫等因素,又加上了黑木耳、菌类。”成都花木交易所市场部经理沈初介绍,交易所累计完成交易额82亿元,七成集中在绿化工程使用的花木,“交易周期一般以两年为单位,跟着工程走。”因此,一般消费者和本土盆栽花种植企业参与度并不高。
在刘照高看来,这导致了四川花卉市场影响力不彰。
“只要大宗交易不在你这里完成,你就没有办法掌控市场,即便你在种植端占比很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综合交通通达度、种植面积、产品种类和需求增长趋势等因素判断,四川花卉的外销市场应该涵盖陕西、山西和甘肃等省份。据预测,到2025年,前述三省的花卉消费额将突破160亿元。但这些省份花卉市场真正的主导者是河南洛阳、云南昆明两个花卉交易中心。
“要是‘四川鲜花’这个牌子响,本地有交易市场,我们就不用找‘二传手’了。”在德阳种植鲜花的赵铭说,交易中心就是集散中心,对于种植户,“别的不说,物流成本起码能降下来,也能从我们‘找市场’变成别人来‘找货源’。”
四问种苗
景区高山杜鹃为何要用外国品种?
仅靠20张PPT和一部时长15分钟的视频,一周之内,英国花卉种苗出口商马修就在四川拿下了5张高山杜鹃订单。“如果效果好,明年我们会主动续约。”与马修洽谈后,成都一家景区开发企业负责人赵彪递上了名片。马修的高山杜鹃种苗将在明年初抵达,每株售价850元以上。
盛开在彭州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杜鹃。 罗国杨摄(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高山杜鹃并不是第一个“反攻”原产地四川的花卉品种。近年来,报春花、龙胆、绿绒蒿等在省外、国外“进修”后的原产四川花卉,纷纷以另一种姿态回归故乡。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四川已经处于鲜花产业中下游,是种植基地和消费市场角色。四川必须在种苗领域突破,真正打造出“四川版郁金香”。
“差距不得不承认。”对改良版高山杜鹃涌入四川,王飞,这位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任助理说,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都江堰基地就保存着省内外各类高山杜鹃420余种,是国内最大的高山杜鹃原生种质资源库之一,但仅有少数品种得以应用在四川和浙江,总面积不过千亩。
本土种苗为何比不过改良版?
“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很普遍。”四川七彩林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谢松林介绍,花卉种苗生产包含扩繁改良和制种,前者主要应用在可无性繁殖(如扦插)的花木,后者主要应用于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种植。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要占市场,都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件:观赏性强、易管理、适生性强、产量相对较高。“这几个代表着综合效益,缺一个都不得行。”曾在绵阳等地种植过鲜花的赵立说,一个成熟的品种,其种子或花苗都应该要有消费端认可、种植成本可控、抗病虫害、抗气候风险能力强、丰产也能丰收。
然而,本土花卉种苗不同程度缺失前述要件。一位要求匿名的花卉种植户举例,同是郁金香种子,本土培育出来的花朵花瓣大小不一,影响美感,“售价往往差三四成。你说,花农愿意选哪个?”
四川花卉产业能否重振雄风,再度迈步全国前列,成为又一“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针对上述“四问”,业内人士和专家给出观点。
No.1
“川字号”鲜花线上之路咋打通?
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认为,四川省应进一步强化各级行业协会作用,逐步建立统一的电商销售配送平台。
“销售端实体店先要学会‘组团’。”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花卉特别是鲜切花的不耐保存等特性,注定其需要通过一定的协作机制与实体店合作,才能走上“触电”之路。
“例如,以连锁、加盟等形式,实现配送的互相补位。”上述负责人建议,花卉“触电”的第一步,是整合实体店资源,合理布局线下仓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你接单,我发货”“就近发货”和快速发货,提升商家利润空间和客户体验。
“触电”领域也应进一步拓展。“网上卖鲜花的商业模式太单调了。”四川春天花乐园投资有限公司电商部经理李昶科认为,“触电”也是花卉产业精细化的契机,包括花卉的初加工、盆栽盆景营养土和器皿加工制作,花艺、花卉保鲜、盆栽种植在线教学等。“这些方面四川市场才刚起步,大有可为。”李昶科说,作为花卉电商孵化企业,目前春天花乐园已吸引79家鲜花种植、销售和加工企业入驻,初步开发出观赏、花艺等新电商业态。
No.2
“光脚赛跑”的局面如何改变?
和“时间赛跑”的花卉产业,冷链物流不匹配“就像是光着脚和别人赛跑”。如果冷链物流配套得好,种植户的总利润起码增加5%。
德阳绵竹银谷玫瑰公司总经理邱世忠呼吁,采取买保险、过路费减免、设备购买补贴等方式,激励物流企业运输花卉、加大投入冷链物流。
无论哪种鲜花,只要从根茎上采摘下来,就进入折旧阶段。如果在田间地头修冷库,能帮助鲜花“休眠”保鲜。成都三联花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罗元峰为此建议,仿照对竹子、花椒的政策,适当放开用地限制,把冷链设施布局到田间地头。“我们的土地大部分是流转来的,能不能在上面建设施、建多大?希望给个口子。”黄晔说,此前,我省已经对部分水果产业放开了部分配套设施用地限制,希望鲜花产业也可以。
No.3
借助哪些机会做响“四川鲜花”?
“不聚集就不能做强做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宾军宜说,打造区域性花卉集散中心、做强四川花卉品牌已迫在眉睫。
去年,我省已在安宁河谷、成都平原等地规划打造十大花卉产业园和六大花卉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前述基地均已完成标准化生产。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规划,到2025年,预计建成省级花卉产业园区(产业基地)20个。省花卉协会预测,种植端升级,四川花卉品质维持全国顶尖水准,产能也将逐步迎来高峰。
“以成都为中心打造省级花卉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透露,正在编制《四川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多层级花卉市场建设,将在成都规划新建大型花卉市场,在温江区建设花木进出口集散区,在泸州和广元分别建设川南和川东北省际花卉集散中心。以成都、泸州和广元中心,到2025年,形成省、市(州)、县三级花卉市场400个。
品牌打造方面,则锁定节会和质量管控两个重点。
“云南、山东和河南都有标志性的花卉节会,四川这一块没有。”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在谋划以成都为主体申办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西昌为主体申办2025年中国花卉博览会,“借机把四川鲜花推出去。”
No.4
“缺种少苗”的短板如何补?
四川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的花卉种苗研发起步晚、结构散、活力弱。如何补上“缺种少苗”这个短板?
“还是要把目光放在乡土花卉上,特别是野生花卉的驯化选育上。”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说,四川握有原生种质资源、原产地这个核心优势,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如备受喜爱的蜀葵等,极具市场潜力。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认为,当务之急有二:尽快清查全川花卉种苗科研的“家底”,打造涵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借鉴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他还呼吁进一步给科研人员松绑,无论是考核机制还是经费申请机制。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建议,本土品种推广应用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每一个花卉品种、每一项技术刚刚上路的时候,都会在种植管理环节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进入市场也会面临推广的问题。”应建立一套“从科研到市场销售”的本土花卉种苗配套机制,对使用本土花卉种苗给予补贴、优先推广销售等。
四川省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能充分开发利用省内乡土花卉种类,仅国内市场前景就超百亿元,几乎相当于现在全川花卉及关联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二。更为重要的是,四川也将就此牢牢掌握花卉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关知识
快递送到村 农货卖进城——江苏苏北地区乡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调查
四川鲜花为啥不来“电”?
简谈鲜花电商物流供应链
【洞察】七夕将至,“鲜花经济”下冷链物流逐步升温!
一问网销难:四川鲜花为啥不来“电”?
云花产业步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 “云花产业”专题
农业与互联网|电商赋能,助力玉溪鲜花产业香飘全国
鲜花冷链物流方案设计
上海到广州食品冷链物流、上海到广州冷链配送公司
鲜花电商未来发展趋势报告.pptx
网址: 调查丨四问四川鲜花产业,电商、冷链物流、品牌等短板咋补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754.html
上一篇: 花点时间玩转鲜花电商新模式,带来 |
下一篇: 妙花匠鲜花代运营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