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多次出现在中国的诗歌里,是我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荷花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甚至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古往今来,荷花与无数的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喜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荷花的诗句更是俯仰皆是,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荷花。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写到荷花的诗渐增,大约有250首。其中直接吟咏荷花的诗大约有三十多首。到了唐代,咏荷诗大约有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分之一。从《诗经》开始,荷花就出现在文学的视野里。《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隰有荷华”等描写荷花的诗句。荷花更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花”。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奠定了荷花与女子、文人之间的类比关系。汉魏六朝之际,诗词中出现的荷花意象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荷花逐渐被文人赋予了自身的情感,女性意味强烈,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唐代时,唐诗中,既有对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对荷花意象的开拓。荷花在女性意味及人格象征方面扩大了表现范围,荷花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荷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心理的文人笔下有着不同的代表寓意。在中国诗歌史上,荷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荷花意象唤起了诗人们对人生自审的各种感受。
一 唐代以前的荷花意象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了描写荷花的诗句,但这时的荷花,只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对象。如《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彼泽之陂,有蒲有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诗中用香蒲、荷花起兴。《诗经注析》中郑笺认为“蒲以喻说男之性,荷以喻说女之容体也”。《郑风•山有扶苏》里,也有“隰有荷华”的诗句。在《诗经》中,荷花比喻女子是建立在荷花的外部形态上,荷花的鲜艳红丽,亭亭净植,与女子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奠定了荷花与女子之间的类比关系。
荷花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花”。《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借荷花来表达内心芳洁,荷花象征着作者不屈的精神和内心品质的高洁之美。即所谓的“其志洁,故称其物芳”。荷花的内在品质与文人有着相通之处,故以荷花来比喻文人。《楚辞》中的荷花奠定了荷花与文人之间的隐喻和类比关系,为荷花象征的意象开拓了新的篇章。
汉魏六朝时期,在诗歌领域,进一步的发展了荷花与女子之间的类比关系。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在乐府诗中,也有描写荷花的诗,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里鱼莲相戏,实际上是喻指青年男女嬉戏相悦。试想十亩方塘,田田绿盖,颜色纯净,姿态亭亭,摇曳在清风之中,那种清新明丽之美和人花相映所产生的美,是多么的纯真和浪漫,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然会促成浪漫的爱情。再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方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借荷花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这一时期,荷花逐渐赋予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成为爱情、思念主题的表达,荷花意象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创作,成为美好愿望的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呈现了多面性,文学风格也趋于多样性,荷花意象在这个时期也更加的丰满,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荷花意象。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采莲为主题的诗歌,使人一提到采莲就联想到是诗人对美与爱的追求,寄托着诗人的思念之情。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里的荷花寄托着诗人的思念之情。这一时期的荷花意象既秉承了先秦时期荷花的“比兴”传统,又有创新之处。南朝时,南朝人着意抉发的是荷花与女性之间的相似性,这一时期荷花意象具有浓烈的女性意味,如简文帝《采莲曲》“江花玉面两相似”,梁文帝《采莲曲》“莲花乱脸色”。这些诗歌都是以荷花和女性的容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而进行描写的。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停留在荷花的外部形态和女性的容貌上。此外,在南朝诗歌中,谢朓,谢灵运对荷花的描写开创了一种新的笔法,秋荷意象出现在诗歌的创作中,这是荷花意象一个重要的发展。如:谢朓《后斋回望诗》“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咏蒲诗》“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雁”。这两首诗里都出现了秋荷,但是,此时的荷花没有寄托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只是描写秋天里荷花变化的样子,描写出秋荷的生意之美,这与唐诗中出现的秋荷意象有着不同之处。
唐诗中,既有对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对荷花意象的开拓。唐代以前,文人们对荷花意象的描写只是停留在比兴、隐喻的基础之上,没有将荷花与人的感情达到物我合一的高度。但是,到了唐代,很多诗人将荷花高度的主体化,使物我合一,物我合一主要表现在,荷花意象是女性高洁品质的表现,同时,荷花意象是诗人对生命的衰老,身世遭遇的叹息,荷花意象象征诗人的清净、不染的高洁人格,荷花意象成为个人情感抒发的载体,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常常以荷花自比,纷纷以荷花作为自己的人格写照。唐诗中的荷花意象既秉承了前几个朝代以花喻人、爱情和高洁的意象传统,又赋予了荷花高度主体化色彩。
唐诗中,对女性的歌咏一般都是采用以花喻人的形式。初唐、盛唐时期,诗人延续了对荷花意象的描写,这个时期的荷花意象仍停留在女性的外表形态的描写之上。中唐之后,荷花的女性意味虽然仍是荷花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经开始淡化,荷花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荷花意象不仅是女性美丽容貌的表现,而且是女性高洁人格的象征。唐代诗歌对女性的关注超越了前代,诗人不仅着重刻画女性的外在之美,而且更加注重女性的内在品质。
荷花象征着美貌的女子,即表现女子容颜的美丽,身材的婀娜,高尚的品质,即所谓的“女儿如花”。如唐明皇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来比喻杨贵妃的国色天香。女性自古以来就与荷花有着不解之缘,在许多诗人的作品里都出现了以荷花来描写女性。如:李白《古风》“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中都出现了荷花,都是以荷花来刻画出少女美丽的形象,人面荷花,浑然一体,少女的容貌姿态如同荷花般鲜艳,红润,亭亭玉立。在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中,以荷花来衬托出采莲少女的美丽,同时也刻画出意境的优美,在荷花与少女之间,分不清哪里是荷花,哪里是罗裙,哪里是脸庞,荷花与少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让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美感。再如温庭筠《懊恼曲》中有这样的句子“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温庭筠全集校注》中,顾予咸认为:“庭院中其他绿色草木均迎秋霜而枯黄凋衰,惟有荷花伴其娇红而死,以喻物性不同,荷花守红死似喻女子守青春之容颜与坚贞之品性而死。”这一联运用象征隐喻手法,以荷花自喻,借物写人,将荷花的品质与女性的人格联系在一起。在深秋时节,庭院里许多植物无不迎霜变色,但荷花即便的凋谢了枯萎了,却不改最初的颜色。“守红死”的荷花,突出了荷花的忠贞不移,光彩照人,令人肃然起敬。
“审美理趣、时代心理决定了唐人对荷花的观照方式,在唐人的笔下,荷花又多了几分独特的意蕴,荷花不仅是女子的象征,更是“清净”、“不染”的象征。同时也表现出时代的心理,文人的心理,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轨迹。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有才之士放弃了仕途之道,决然的选择了隐居避世,过着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荷花意象频频的出现在诗人的创作中,承载着诗人的人生历练与思想感情。许多诗人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借荷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与烦闷,并借荷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与世无争、不同流合污,同时也强烈的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不公。他们感叹人生如梦,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如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看取莲花净,英制不染心”。孟浩然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诗中的“不染心”就是指保持一颗纯洁,清净的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再如李群玉《莲叶》“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既写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又表达了自己“不染”、“清净”的心志。
“清水出芙蓉”表现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之美,也是诗人清净,不染的象征。荷花既有香远益清之气,又有无需雕琢的美丽,用李白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芙蓉就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清水”、“芙蓉”为我们营造出一幅优美的意境,这正是像李白这样浪漫洒脱之人追求的。再如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碧荷”生长于“幽泉”之中,显得更加的光鲜美丽,诗人借荷花的艳丽之美,来表达自己的心志,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李白就是以自己超凡脱俗的率真洒脱的性格去体验着自然界中的“清”美,使自己变得高雅脱俗,乃有“诗仙”之称。荷花的“清”美同样也是文人士大夫情趣的表现。
唐代之前的荷花往往代表着一种愉悦的情感,常常与美丽圣洁相联系。但是,到了唐代,旧观念被颠覆,许多新的情感被赋予在了荷花身上,如愁恨,无奈,悲伤等情感都可以通过荷花来表达,“枯荷”、“败荷”、“残荷”、“秋荷”等意象纷纷的涌现在诗歌的创作中。这些意象的出现较前几个朝代对荷花意象的描写有了较大的突破。荷花意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结合,相互渗透,又形成了别样的情调。“唐诗超越了六朝诗歌的情景关系,情以物迁,情与境谐,唐诗中的衰荷、枯荷之景与主题情感水乳交融,有机统一。”诗中出现“枯荷”、“败荷”、“残荷”、“秋荷”等意象,有的是悲伤之情的寄托,有的折射出国家的衰败,赋予了荷花诗歌新的审美内涵。
唐诗中,“枯荷”、“残荷”、“秋荷”意象的出现,其实是折射出诗人对生命衰老的叹息之感,也表现出美的凋残,爱的失落,对人生无奈的叹息,这也是对荷花意象的进一步拓展。枯荷”、“残荷”、“秋荷”是一种自然景观,是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似乎又透露出诗人借这些景象来抒发自己对人生浮沉,生命衰老的无奈之感。如白居易《南湖晚秋》“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整首诗都以冷色调为主,描写出秋天的凄清荒凉,抒发出诗人在迟暮之年,对容颜衰老,生命衰老的无奈之感和惆怅的心情。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精辟地说道:“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格。”意象是作品的构件,也取决于时代精神。在晚唐衰败的时代大背景下,很多诗人借荷花的衰败之景来衬托人物内心的凄凉。“枯荷雨声”、“荷衰芙蓉死”等意象逐渐出现在诗歌的创作中.荷花逐渐成为个人情感抒发的载体。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凄清沉寂的秋天,阴沉沉的天色中,还下起了雨,几棵被霜打过的枯荷已经残败,零落的站在秋风中,这番情景勾起了诗人的伤心往事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此情此景,越发觉得孤独寂寞,前途未卜。整首诗没有提到一个“情”字,却处处流露出诗人身世冷落,孤独寂寞之感,此时的枯荷已不再是纯粹的景物,而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李商隐用枯荷来自比,寄予了自己的愁苦烦闷之情。诗中出现了“芙蓉死”的意象,乍看是写景,可细细品味之下,无不透露着诗人的寂寞无奈之感。再如李商隐《登霍山驿楼》“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一方面表现出在刘稹叛乱下的社会衰败局面,抒发自己的嫉恶如仇之感;另一方面柳儿和残荷的命运也象征了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突出他的血气方刚。
唐代诗人,在继承前人抒写荷花的基础上,继续把荷花的独特意蕴表现在诗歌中。唐诗中出现的荷花意象,许多都承载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诗人对荷花描绘的过程中深深地寄寓了个体人生的种种意趣与追求。荷花所表现的独特意蕴逐渐出现在诗歌的创作中,被诗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有的借荷花抒发相思愁苦之情,有的借荷花抒发列别难舍之情,有的借荷花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从这些情感的抒发中,唐代诗人把荷花的“哀”美表现到了极致。荷花意象逐渐被诗人赋予了种种情思,蕴含着人们内心的情感和观念,成为诗人精神的依托。
许多诗人都喜欢把自己的思念之情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思念让诗人自己或悲伤,或难过,或快乐,或兴奋,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这些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中,往往以荷花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借荷花倾诉相思苦情。看到荷花,就如同看见梦寐以求的那个人一样,希望通过荷气的香远益清把自己的思念传达给对方,希望对方能感应得到。虽然是自己的主观想象,但却表现诗人的思念是如此亲切可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的不是诗人冰冷的字词,而是诗人澎湃的思绪,悲伤的情怀,还有那缠绵的思念。此时的荷花已经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绾结在一起了,达到了“物我合一”的高度,荷花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如孟郊《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地域的相隔,男女主人公不得相见,女主人公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抒写思念之重。把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里,看谁的眼泪先把荷花淹死,就说明谁的思念更深重苦涩。这种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深深地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思念之切,思念给人带来的愁苦是苦不堪言的。但是,在诗人的眼中,荷花是纯洁无暇,坚贞不移的,诗中描写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是这样的,这使思念变得更加的冗长与真切,看得让人触目伤怀,撼人心魄。再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此首诗写出了夏夜永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借着清风托着荷气带去对老朋友的思念,在字里行间中感受着诗人细腻的情感。
荷花意象不仅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还被诗人用来感慨自己身世遭遇。人生就像荷花一样,总有衰败残落的一天。很多诗人在怀才不遇,道路坎坷,人生艰难之时,常常以残落的荷花自比,以哀景来抒哀情,使整首诗都充满着悲伤的情调,让我们读到的是诗人寂寞惆怅的心情,不禁生了几分同情之感。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对这首诗的主体有这样的阐释:“此为咏荷之作,实有诗人隐喻自己的意蕴。”诗人借荷花自比,既表达了自己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高洁之志,似乎又暗示了诗人才高不遇,时运不济的伤感。再如李商隐《赠荷花》“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哀愁杀人”整首诗充满了悲情,发出了撼人心弦的声音,最后的感叹也是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
离别总是伴随着淡淡的苦涩。荷花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赋予了不同的代表寓意。有人借荷花表达相思愁苦之情,有人借荷花表达美好的爱情,有人借荷花感慨身世遭遇,也有人接荷花抒发离别难舍之情。荷花意象不断的丰富,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诗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往往通过荷花表达出来,读者通过荷花意象可以捕捉到诗人的细腻情感。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诗人化用典故,运用拟人的手法,抒写情人间的离别苦情。
唐诗中荷花意象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悲伤难过,或离别愁苦,或相思难耐,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使得荷花意象的内涵和意义越来越丰富,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荷花意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而且也是士大夫人格的象征。
荷花在文人的眼中,不仅外表红艳,清幽淡雅,亭亭玉立,而且具有高洁,坚贞不移,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孤芳自赏的内质。荷花意象一直以来都受到文人的喜爱。在文人笔下,荷花意象表现的独特意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荷花具有其它水生植物没有的特质,如守一花一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与士大夫有着相通之处,这与荷花成为士大夫的人格象征有着必然的联系。荷花象征文人士大夫,可以追溯到《离骚》,《离骚》中: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奠定了荷花象征文人士大夫的原始模型。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荷花象征的人格逐渐丰富起来。荷花是高洁之志,淡泊之志的人格象征,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人格象征,忠贞不移的人格象征。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荷花似乎成为了衡量人特定的符号,提到荷花人们就想到士大夫高尚的人格。
在唐代的诗歌创作中,荷花意象逐渐成为了士大夫人格的象征,奠定了后世荷花意象作为人格象征的雏形。文人意趣,如同荷花内在的神理神韵。在唐代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存在着不少的奸诈,心怀叵测之人,但也涌现出许多具有高洁之志,淡泊之志的人物。如陆龟蒙,李群玉,白居易等。他们纷纷以荷花作为自己的人格象征,借荷花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白居易《感白莲花》“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白莲的这种孤清不群,具有高洁淡雅之志,颇具神韵的形象,正是诗人用以自诩的写照。又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这是一首咏白莲的诗,内容有所寄托,诗人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他既写出了荷花的清洁高雅,洁白无瑕,不同凡响,也隐喻着诗人的高洁淡泊之志。再如李群玉的《莲叶》“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写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其实也是在隐喻自己的高洁、淡泊之志。
荷花逐渐成为广为接受的士大夫的人格象征物,又丰富了荷花表现的内涵,同以前的荷花意象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荷花逐渐与士大夫的情操结合在一起。荷花让人们想起士大夫孤芳自赏,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无意争春的优秀品格。如温庭筠《江南曲》“拾萍萍有根,采莲莲有子。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通过浮萍与藕花的对比,写出了温庭筠在人生沉沦潦倒时,对自己人生信仰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从诗中的“不作”,“宁作”取舍之间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凸显了独立不迁,孤芳自赏的性格。再如孟郊《乐府三首》“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旁柳,无事荡春风。”通过水中的荷花与道旁柳相比,突出了水中荷花不随波逐流,写出了诗人自己高尚的人格。
荷花意象更多的出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着荷花。荷花意象频频的出现在诗歌创作中。突显了荷花的形态之美,精神之美和意境之美。荷花作为一种文人精神的依托,不仅是高洁淡泊之志,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人格象征,还是忠贞不移的人格象征。如李群玉《伤思》“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红枯金粉堕,寥落寒塘水……”在深秋时节,满池残荷,意境凄凉 ,诗中的一个“抱”字突出了荷花的忠贞不移,同样也是诗人情感的吐露。再如郭恭的《秋池一枝莲》“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的荷花,被诗人赋予了带着悲剧美的人格。通过庭院里的随风。”是对荷花高洁内质的赞许与感叹,及对于秋天中其一枝独秀的期许。
从先秦时期到唐代,荷花意象生成的内涵是逐渐扩大和丰富的。在不同文人的笔下,荷花有着不同的内涵,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唐人对荷花不同美感特质的发现,对诗歌的创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荷花还是士大夫人格的象征,一方面荷花让人生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荷花让人在对待社会事物上的超脱。唐诗中出现的荷花意象,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荷花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荷花的崇拜赞美都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中。无论是咏荷之美好,还是赞荷之娇羞,或是叹荷之残败,都有着诗人情感的流露和精神的依托,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触摸到那扣人心弦的情怀,或悲伤,或愉悦。荷花象征着美好与高洁,是士大夫人格的象征,文士们纷纷以荷花作为自己的人格写照,赋予者荷花独特的内涵。唐代荷花审美认识的发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塘月色
作词:张超 作曲:张超
演唱:凤凰传奇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recite:那时年轻的你 和你水中的模样
依然不变的仰望
漫天迷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 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芬芳 还是你的发香
荷塘呀荷塘 你慢慢慢慢唱哟
月光呀月光 你慢慢慢慢听哟
鱼儿呀鱼儿 你慢慢慢慢游哟
淡淡的淡淡的 淡淡的月光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等你宛在水中央
相关知识
浅谈唐诗中的花意象
梅兰竹菊(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中的花语世界:花的描写与情怀
诗词 “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荷花的象征意义与美学价值(探寻荷花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世界)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
论唐宋词花意象审美功能的变迁
荷花的象征意义(探秘荷花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古典文学中的“夏花”意象及其审美价值.docx
菊花意象的几种寓意
网址: 浅谈唐诗中的荷花意象及其人格象征意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46697.html
上一篇: 荷花代表什么意思 象征意义与深层 |
下一篇: 送花艺术:荷花你送对人了吗?有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