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起始能力和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是驱动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和治疗耐药的两个关键决定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TME)免疫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深入地了解TAM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对于剖析治疗耐药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开发合理的组合治疗方法。分化抑制剂1(ID1)是螺旋-环-螺旋转录调控因子中的一员,在多种人类癌症类型中高表达,与癌症患者预后不良、肿瘤化疗耐药、血管生成、转移和癌症干细胞特性增加相关。然而,ID1在TAM的免疫抑制表型形成中的作用仍然未知。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花芳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6.6)发表题为“ID1 expressing macrophages support cancer cell stemness and limit CD8+ T cell infiltr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TAMs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降低ID1表达可改善结直肠癌进展,提高肿瘤对免疫治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为ID1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靶向奠定了基础。青莲百奥为该研究提供蛋白质组学检测和分析服务。
发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响因子:16.6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
发表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研究思路挖掘基因芯片数据集筛选关键转录因子,通过WB,免疫组化,组织芯片验证Id1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构建小鼠模型验证TAMs中Id1的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使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验证Id1降低CD8+T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探究TAMs中Id1对肿瘤干性特征的维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评估ML323(促进Id1降解药物)与化疗或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潜在效果。研究结果一、ID1在TAMs中的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相关
结直肠癌细胞衍生条件培养液(CM)刺激下和未刺激(Ctrl)的腹膜巨噬细胞(PM)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发现TAMs中有10个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现出致癌特性(图1a)。在CT26或MC38来源CM处理的RAW 264.7细胞中验证蛋白丰度,发现c-Myc、Snai1和Id1在结肠癌细胞来源的CM处理组中高表达(图1b,c)。其中c-Myc和Snai1已被证明是替代巨噬细胞激活的关键参与者,因此该研究重点关注Id1在TAMs中的作用。与正常结肠组织中相比,多种CRC模型中浸润的TAMs均表达更多的Id1(图1d-f)。101例人类结直肠癌的组织芯片结果也表明CD68+ TAMs中Id1的表达高于癌旁的巨噬细胞(图1i,j),且CD68+ TAMs中Id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图1k)。总体而言,ID1在结直肠癌的TAMs中高表达,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预示着不良的临床结果。
图1:ID1在TAMS中的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相关
二、表达ID1的TAMs促进结直肠癌生长和转移
通过将含有ID1外显子的小鼠(Id1f/f)与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杂交,构建骨髓特异性ID1缺陷小鼠(Id1Lyz-KO),并将小鼠MC38结肠癌细胞皮下(s.c.)接种于Id1f/f和Id1Lyz-KO小鼠,然后使用两种TAMs转移模型研究巨噬细胞中ID1敲除是否抑制肿瘤进展(图2a),发现含有Id1Lyz-KO TAMs的肿瘤比含有Id1f/fTAMs的肿瘤生长速度慢得多(图2b,c),且肿瘤结节中Ki67+细胞比例较低(图2d)。这些结果表明,TAMs中Id1的缺失会抑制CRC的生长。
为了研究巨噬细胞中的Id1是否参与控制肿瘤转移,建立了三种CRC转移模型。其中,在脾肝转移模型中,将荧光素酶标记的CT26细胞脾内注射,同时腹膜内注射TAMs(图2e)。注射来自Id1f/f小鼠的TAMs显示出增强的生物发光信号、肝脏/体重比、肿瘤直径和具有转移性肿瘤结节的肝叶数量增加,当Id1被敲除时,这些情况发生逆转(图2f-k)。此外,高表达Id1同样可以逆转经典活化巨噬细胞的抗肿瘤表型(图2q,r)。总而言之,表达Id1的TAMs通过影响其分泌成分促进结直肠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图2:表达ID1的TAMs促进了CRC的生长和转移
三、表达ID1的TAMs可通过阻止CD8+T细胞募集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为了评估表达Id1的TAMs是否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将MC38细胞和TAMs的混合物接种到免疫缺陷的BALB/c裸鼠(图2a)。BALB/c裸鼠的抑瘤率约为50%,而C57BL/6J小鼠的抑瘤率超过80%(图3a),表明表达Id1的TAMs可能破坏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TAMs中Id1的缺失增加了肿瘤中CD8+T细胞的渗透以及CD8+T细胞中干扰素-γ(IFN-γ)和颗粒酶B的表达(图3b-d)。与Id1f/f组相比,Id1Lyz-KO TAMs处理减少了CT26S.C.模型的肿瘤生长,但这种现象会被CD8+T细胞的耗尽(注射抗CD8β抗体)所逆转(图3k-n)。此外,Id1Lyz-KO促进CD8+T细胞的迁移(图3o,p),在人原代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也证实了这个结果(图3q)。这些数据表明,表达Id1的TAMs的促肿瘤作用依赖CD8+T细胞。
图3:表达ID1的TAMs通过抑制CD8+T细胞募集促进CRC进展
四、表达ID1的TAMs激活FAK-YAP信号通路维持 CRC干性特征
造血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耐药和复发的起源。从Id1Lyz-KO组分离的肿瘤细胞表达的CD44和Lgr5(CSC标记物)低于Id1f/f组(图4a,b)。此外,Id1KD或Id1Lyz-KO TAMs的CM抑制了CRC细胞的肿瘤球形成能力(图4f)和侵袭性,而Id1过表达后则相反(图4f)。这些数据表明,表达Id1的TAMs维持CRC细胞的干性特征。
转录组测序及差异基因组富集分析(GSEA)表明,TAMs中缺失Id1会抑制局灶粘附激酶(FAK)和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但不会抑制其他与肿瘤干性相关的信号通路(图4h,i)。FAK通过磷酸化YAP的Y357来增强其蛋白稳定性、核转位及其转录活性,从而维持肿瘤干性特质。Id1过表达则会增强YAP蛋白的稳定性、YAP(Y357)磷酸化、核转位以及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图4l-o)。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表达Id1的TAMs通过激活癌细胞中的FAK-YAP信号维持CRC肿瘤细胞的干性。
图4:表达ID1的TAM通过激活FAK-YAP信号对维持CRC干性特征至关重要
五、TAMs中的Id1通过抑制CCL4和SerpinB2的转录介导肿瘤免疫逃避和CRC干性的维持
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Id1Lyz-KO TAMs中有2000多个基因增加(图5a,b)。其中有20个表达上调的趋化因子基因,其中Ccl3、CCl4、Cxcl9和Cxcl16既具有抑瘤作用,又具有促进T细胞浸润的作用(图5c)。在这四种趋化因子中,只有CCl4在Id10ERAW 264.7细胞中的转录水平降低(图5d)。低CCl4与CR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生化实验验证表达Id1的TAMs减少CCL4的分泌,并阻碍了CD8+T细胞向肿瘤部位的运输。
从肿瘤内在属性调控方面,选择了12个编码分泌型肿瘤抑制因子的上调基因,其中仅有Serpin家族B成员2(SerpinB2)被报道抑制FAK信号转导(图5h)。TAMs中Id1的缺失增加了SerpinB2蛋白的丰度,而Id1的过表达降低了其丰度(图5i,j)。当同时敲除SerpinB2和CCl4这两个基因时,TAMs中Id1缺失对肿瘤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完全消除(图5n-p)。因此,Id1通过抑制巨噬细胞SerpinB2和CCl4的转录,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致瘤能力,最终加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图5:TAMs中的ID1通过抑制CCL4和SerpinB2转录介导肿瘤免疫逃避和CRC干性维持
六、ID1与STAT1相互作用抑制CCl4和SerpinB2的转录
采用免疫共沉淀-质谱法(Co-IP/MS)鉴定RAW 264.7细胞中可能与Id1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STAT1是16个TF中唯一与Id1有相互作用的(图6a)。双荧光素酶报告证明Id1通过与pCcl4-2和pSerpinb2-8启动子区域结合而抑制CCl4和Serpinb2的转录(图6f)。CRM1识别STAT1的DNA结合域中的一个区域,将其重新分配回细胞质。ID1增强了CRM1与STAT1的相互作用(图6h,i)。IP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三种蛋白质都相互作用,ID1、STAT1和CRM1之间形成了异三聚体蛋白质复合体。这些数据表明,ID1促进CRM1向STAT1的募集,从而促进STAT1的细胞质分布,并抑制STAT1诱导的CCL4和SerpinB2转录。
图6:ID1与STAT1相互作用,抑制CCL4和SerpinB2的转录
七、靶向ID1可抑制癌症进展,并使肿瘤细胞对化疗和免疫疗法敏感
泛素化特异性蛋白酶1(USP1)是一种去泛素化酶,有报道称它能保持Id1蛋白的稳定性。在s.c.模型中,USP1选择性抑制剂ML323能减少TAMs中Id1的表达,并表现出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均有所减少,肿瘤浸润CD8+T细胞增加,肿瘤细胞干性特征受到抑制(图7a-i)。验证了ML323的作用后,本研究使用临床前小鼠模型中评估ML323(3mg/kg)与化疗或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潜在效果(图7w),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更强(图7x-z)。因此,通过抑制USP1活性来靶向Id1可能是提高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CRC疗效的一种潜在策略。
此外,关于表达Id1的TAMs促进肿瘤进展的研究结果不存在性别差异,且可能对其他类型的癌症具有广泛的相关性。
图7:靶向ID1可抑制癌症进展,并使肿瘤细胞对化疗和免疫疗法敏感
研究结论该研究提出了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TAMs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表达ID1的巨噬细胞维持肿瘤干细胞的干性,阻止CD8+T细胞浸润。在机制上,ID1与STAT1相互作用,诱导其胞浆分布,并抑制STAT1介导的SerpinB2和CCL4转录,这两种分泌因子与肿瘤干细胞抑制和CD8+T细胞募集有关。降低ID1表达可改善结直肠癌进展,提高肿瘤对免疫治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该研究强调了ID1在控制TAMs原癌表型中的关键作用,并为ID1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靶向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抑郁症新突破:浙江大学团队发现潜在治疗靶点
徐兵河院士团队DRU发文,总结ADC的靶点竞争、研究进展和耐药性挑战
抑制胶质瘤体内进展!中山大学张弩教授团队: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花香能治疗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细胞·干细胞》:浙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新的抑郁症机制和治疗靶点!
新靶点!复旦大学王宾团队:发现神经胶质瘤更有效治疗策略
2023年度巨献:中国中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花香或可治疗结直肠癌?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花香治疗结直肠癌?这不是搞笑!
刊发《Cell》!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发现认知障碍疾病治疗新靶点
网址: NC项目文章 | 中国医学科学院花芳团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新靶点ID1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47141.html
上一篇: “溶瘤病毒”正在成为基因治疗的当 |
下一篇: 基因疗法有望治愈遗传性皮肤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