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蔡仲娟先生插花作品欣赏

蔡仲娟先生插花作品欣赏

蔡仲娟先生插花作品欣赏

国色天香·芬芳金城

<p>作品«蒹葭苍苍»欣赏</p><p><br></p><p>«蒹葭苍苍»出自《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作品属于描写秋景的写景花。</p><p>写景花,源于唐代而盛行于明末清初。明清时期盆景盛行,受其影响,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自然或赞美真实景观为目的,注重描写对象的季节感与地域性,有以“小景寄意千里”的妙境,在指掌、分寸的小空间营造优雅的景致。写景花以盘花为最多。写景花是以表现自然为主,以描写宇宙万象给予人类眼睛的真实感为目的,重视自然美和现实趣味,讲求外形、色彩与光线。</p><p>在作品表达上,用水边茂盛的芦苇表现"蒹葭苍苍"的秋景,用百合和一支黄传递思念之情,很好的表达了作品主题。</p><p>在作品构图上,水边一丛怒发,倒映水面,既有枝脚之美,又有倒影之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芒草的处理,三支芒草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的美感,同时一支看似倒伏的芒草近似平出,构成了几何的美。</p><p>特别要注意的是作品的背景,配以青灰的幕布,宛若秋日的天空,让作品生色不少!</p><p>可以看出,一件好的作品包含了作者的多少心血,也关系到每一个细节,实是修养和美感的综合体现。</p> <p>作品《清韵》欣赏</p><p><br></p><p>清韵指清雅和谐的韵味。三国曹植《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末流。” 唐代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诗:“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清韵不是平淡无味,而是素月分辉,表里澄澈,于清淡中流露出淡雅的韵味。</p><p>清韵之“清”,清在色调。作品以深蓝的方盘做花器,所用鸢尾叶、百合、香雪兰、高山羊齿叶等花材色调清雅,清新洁净。清韵之“清”,清在格调。作品选用的香雪兰、百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之风的代表花材,象征君子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使得作品有翩然君子之风,有守静君子之格。清韵之“清”,清在构图。鸢尾叶和铁炮百合一丛怒起,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盘口,是“盘口宜清”的典范。</p><p>作品简洁大气,意态天成,百合朵朵舒立,鸢尾叶叶叶舒展,香雪兰枝枝生韵,处处是不对称的平衡。赏之如沐夏风,如聆雅乐,清新自然,令人难以忘怀。</p> <p>作品《丰神独艳》欣赏</p><p><br></p><p>丰神独艳是对牡丹的高度评价。丰神指神采奕奕,独艳指不同于众。明朝李梦阳《牡丹》诗云:“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独艳不教霜雪妒,先春甘让冻园梅。”历来评价牡丹者,多以世俗论,以精神论者可谓新推境界,自成高格。</p><p>竹篮是最初的供花之器物,造型曼妙有韵,厚重而灵动,古朴而生韵。作品以高雅的竹篮作为花器,以牡丹作为焦点花,用文冠果的上扬和左右伸展构建了作品的空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达到了一个好作品所讲究的“三景八方”:具备了前景、中景、后景,上段、中段、下段,俯仰呼应,虚实结合,三景分明,错综八方。</p><p>作品以黑色的竹篮做底,托起红色的牡丹,是谓上轻下重。右侧伸展的文冠果拓展了空间,是谓左收右放。以八角金盘、小菊、文冠果簇拥围绕着牡丹,显示牡丹的高贵,彰显作品的主题。尤其是文冠果的线条,于竹篮提手的规矩之中飘逸而出,摇曳生姿,划出灵动的曲线,有“游龙惊鸿”之美,同时,回转有情,与牡丹花遥相呼应,符合中国传统插花“万物有情”的美学观念。</p> <p>作品«月光曲»欣赏</p><p><br></p><p>«月光曲»取自音乐天才贝多芬的名作。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这部作品,贝多芬自己称为“好像一首幻想曲一样”。</p><p>中国传统瓶花艺术最重要的是追求构图的势,即给人的感觉是鲜活、有生机的,这就要顺应植物自然的本性,体会一花一叶的生机与气势,然后通过一些艺术手段让它与器物、环境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件艺术品。“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一花一萼,谛视熟察,得其所以然,以期韵致风采,自然生动,造物在我。作品把猕猴桃藤运用的随心所欲,如歌似舞,如乐似诗,酣畅淋漓,妙不可言。既盘旋回转又不规则,尤其是左侧一枝的弯曲斜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仿佛月光是宁静的,又是跳跃的;是无言的,又是倾诉的。</p><p>作品选择帝王花表达月亮的意象,取其皎洁浑圆的形象。帝王花是被誉为“花中之王”的花种,通常它是胜利和圆满的象征,而且它还寓意着富贵吉祥、幸福长久的意思,和月亮作为光明的象征非常吻合。</p><p>作品以纯白的背景来展现,干净清晰,同时白色的背景又宛若溶溶的白月光,那么的让人沉醉,让人迷恋!</p><p>从这个作品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就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好诗,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p> <p>作品«踏花归去»欣赏</p><p><br></p><p>踏花归去是一个典故,出自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今天看蔡仲娟老师如何作答。</p><p>在作品表达上,用开花忍冬曼妙修长的枝条,仿佛弯曲的道路,表达踏花归去的意境。作品取马蹄莲谐音马蹄,形状近似,此马蹄非彼马蹄,赋予花材新的生命和意蕴。用茴香衬托围绕马蹄莲表达"香"的主题,非常到位。</p><p>在作品构图上,左出右收,主题聚焦在"马蹄莲"上,马蹄莲高低错落,神态各异,色彩不同,既和枝条呼应,又富于变化。</p><p>在色彩运用上,以红色,黄色明亮色为主,用小龟背叶做衬托,表达春天踏花归去喜悦的心情。</p> <p>作品《春到江南》欣赏</p><p><br></p><p>《春到江南》是传统插花作品中的写景花。写景花属于写实风格的一种,起源甚早,最迟在唐代已甚流行。写景花立意与山水画同出一辙。『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迴』,出发点与表现技法完全一致。写景花经历时代的洗礼,到了清代,与盆景概念相结合,能有『小景寄意千里』之妙外,更做到如沈三白所说『能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体察物侯变化的境界。</p><p>花艺具有三度空间的意义,写景花更是追求三度空间的极致,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广大空间象征是写景花的另一特色。一件作品之完美呈现,不仅骨架气势稳定就足够,俗话说:『插花者不易插其灵』,其灵之势在于空间的安排,作品前后两盘错落布置,从虚空中求布势,使其有深邃、空灵之美。</p><p>倚高垂下的柔莉丝,倚高是状况,垂视是主题,表现高远,强调纵深,与低矮的铁炮百合、紫色中国桔梗是高低的对比,有辽阔之美。</p><p>低垂的柔莉丝宛如袅袅的柳枝,配以鲜嫩的铁炮百合、紫色中国桔梗,展现了春天的季节之美。左右相望构建了辽阔的水面,表达了水乡的地域特征,契合主题。</p> <p>作品«有凤来仪»欣赏</p><p><br></p><p>有凤来仪出处《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意谓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形容极为高贵、神奇和绝妙,是古时吉祥的征兆。</p><p>筒花源于五代而盛于北宋、金,筒花又称隔筒,《清异录》载:“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传统筒花构图不拘形式,可用各类枝条优美、花色淡雅的名花、名草,充分展现花材优雅的自然风姿。</p><p>作品表达上,用银芽柳和百合花形成孔雀的形象,左右两只孔雀,一高一低,上下翻飞,构成"凤凰于飞,鸣彼高岗"的美学意象,妙趣天成,浑然一体。银芽柳优美而舒展的线条感表现了孔雀尾部的惊人美丽,用百合花做孔雀的前部,色彩明亮,夺人眼目,表达孔雀喜庆吉祥的寓意。</p><p>作品构图上,花集中在筒部,枝条左右而出,重心在筒。左右又不雷同,上散下收,高低错落有致,富于美感。</p><p>作品寓意美好,表达传神,是一件上乘的筒花作品!</p> <p>作品«五柳秋色»欣赏</p><p><br></p><p>菊花自古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之一,淡朴傲霜,气韵高洁,因此常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也成为花艺大师表现歌颂的对象。五柳先生指陶渊明,陶渊明种菊、采菊、食菊、赏菊、叹菊、颂菊,与菊为生,开创了物我合一的新境界。在陶渊明诗中,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的名句,他以自身的人生经历,隐逸情怀,真正参悟到菊之风骨、人之傲骨,创造了诗、菊、人浑然天成的高远境界,给菊花增加了一种清新隐逸之感,高风亮节之德。所以五柳先生就成为"隐逸","菊花"的代名词。作品用菊花作为表现的主题,传达出对像五柳先生具有菊花品格风骨的歌颂和赞美之情。在"秋色"的表达上,不止有菊花的怒放,还有猫眼、马醉木、金丝桃果代表的累累果实,还有挺拔高峻的南天竹代表的高远。可以看出,蔡老师作品表现的秋色不是萧瑟的秋色,不是感伤的秋色,而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色,一个天高云淡的秋色,一个菊花飘香的秋色,一个闲适安逸的秋色。</p><p>在作品的造型上,以枯木做基础,形成山林的意象。以南天竹拉伸了作品的高度,以金丝桃果构建作品的宽度,把颜色艳丽的黄菊置于作品的焦点,很好的突出了作品的主题。</p><p>在作品的色彩处理上,以高亮度的黄菊统领整个作品,配以红色的火龙珠、黑色的猫眼、绿色的南天竹,映衬着暗黄的枯木,色彩协调而统一,富有美感。</p><p>作品以小见大,表现了中国传统插花"小山尺树,江山万里"的丰富表现力,值得学习和借鉴。</p> <p>作品《一柱擎天》欣赏</p><p><br></p><p>艺术家在形色结体的创作造过程中,以自然形式美为题材,从事美感的营造,是为造形。当其去芜从菁,冀图创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纯度高,具有代表性的[典式]时,是为造型。高超的艺术表现无不以创造美的典型为最终目标,花艺亦然。花艺是透过活生生的植物媒介所做的创作,以自然形色表现创作者纯美的安排是为造型插花。</p><p>花艺既为空间艺术之一种,宜考虑空间美感。故作品要有挑动环境空间,使具张力或动感力乃为上乘之作。作品简洁干净大气,一簇茴香,两朵海芋,百合竹斜插而出,直冲云霄,充满艺术张力。</p><p>花器竹筒下重上小,形似“一柱”,百合竹借势而起,一柱擎天。筒甘愿做基础铺垫而托起竹的高度,成就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竹不负厚望,后来居上,有所作为。如事业的延续,如生命的乐章。筒是老去的竹,竹是新生的筒,即使老去也要以老迈之躯扶植新人造福后生,如化作春泥的落红,如甘为人梯的师长。作品于创意中看见自信,暗示着力量,看见爱和悲悯,寄予使命和希望!</p> <p>作品《海底世界》欣赏</p><p><br></p><p>单从题目来看,这是一个难以表现的主题;等看过作品之后,觉得妙不可言。可见,真正的花艺大师是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表现美丽的大千世界的。</p><p>这个作品有几个突出的特点:</p><p>一是关于花器的妙用。花器在插花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花器和插花作品的关系,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个作品选用了一个鱼翔浅底图案的花器为作品点题,很好地凸显了作品的主题。花器和作品相互照应,相得益彰。</p><p>二是关于花材的创新妙用。花艺大师最难能可贵之处是表现前人不曾表现的场景,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美,开掘出植物新的意蕴。作品用百万星以团状的构图间以白绣球和蓝绣球形成美丽的珊瑚礁,赋予百万星以新的语言,色彩醒目的扶郎花有画龙点晴之用,共同构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p><p>三是关于电线的妙用。盘旋起伏的电线构建了大海灵动的形象。 电线又仿佛是鱼游过的痕迹,赋予生命的形象。电线海水般深蓝的颜色和花器的颜色相呼应,使得作品浑然一体,韵味悠长。</p>

相关知识

蔡仲娟先生插花作品欣赏
蔡仲娟 花海“剪春”六十年
蔡仲娟:中国式插花花艺新手法探讨
朵朵舒立,叶叶舒展,枝枝生韵,蔡仲娟深度解读中国花艺精髓
蔡仲娟:中国式插花花艺新手法探讨 | 花文化
非遗海派插花
花约千年,花亦有道! 中国传统插花意境与作品命名及修改细节分享。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花艺设计花材使用手册中国插花艺术花艺师常备速查书籍花店教程入门书家庭园艺实用花束包装造型搭配技法花识别挑选养护方法养花》 【简介
中国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

网址: 蔡仲娟先生插花作品欣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60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趣味投壶、花簪头饰……本周日,这
下一篇: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