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高效能源植物

高效能源植物

《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 2010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文霞   何仪   何觉民   莫俊杰   陆建农   刘召亮   周鸿凯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了揭示绿玉树种质间的差异,本文应用ISSR标记对国内12份绿玉树品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份绿玉树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8间,且明显分为2个大类群,而第二大类群又可分为5个亚类群.我国绿玉树种质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为对绿玉树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芳;杨敏生;张军;谷俊涛;刺槐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2 黄玮;孙平;张文生;孟繁蕴;王永炎;冯成强;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04期 3 刘本英;王丽鸳;周健;唐一春;成浩;王平盛;江用文;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I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年04期 4 赵杨;陈晓阳;王秀荣;骈瑞琪;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年02期 5 杜黎明;毛伟海;包崇来;胡天华;朱琴妹;胡海娇;茄子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4期 6 高山;许端祥;林碧英;钟开勤;38份瓠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年04期 7 孙群;佟汉文;吴波;丁自勉;王建华;孙宝启;不同种源乌拉尔甘草形态和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年01期 8 马艳明;李斯深;范玉顶;孙海艳;李永祥;李瑞军;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I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年01期 9 赵丽娟;张宗文;黎裕;王天宇;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年02期 10 程春明,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分析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丽娟;引进植物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繁殖技术及提高抗寒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霞;何仪;何觉民;莫俊杰;陆建农;刘召亮;周鸿凯;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年04期 2 李志勇;李鸿雁;石凤翎;王小丽;赵成贵;师文贵;蔡丽艳;中国扁蓿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01期 3 白占兵;粟建光;陈基权;戴志刚;王凤敏;龚友才;利用ISSR标记分析青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4 范彦;李芳;张新全;马啸;扁穗牛鞭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2007年04期 5 梁蒙;李勇;谢诗琪;郭峰;邹竣竹;李振坚;芦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和ISSR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年期 6 吕锐玲;陈实;王杰;胡俊俊;郑永良;基于ISSR标记的我国羊肚菌栽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北方园艺;2023年08期 7 武志江;黄凤珠;黄黎芳;陆贵锋;梁桂东;李祯英;刘朝安;邓海燕;基于ISSR标记的火龙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01期 8 柴继宽;赵桂琴;孟丽娟;引进红三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地学报;2017年01期 9 郎彬彬;黄春辉;陶俊杰;曲雪艳;吴寒;徐小彪;毛花猕猴桃种质资源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02期 10 罗远华;钟淮钦;黄敏玲;吴建设;29份文心兰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霞;何仪;何觉民;莫俊杰;陆建农;刘召亮;周鸿凯;高效能源植物-绿玉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曾兵;张新全;兰英;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穗萍;莫贱友;郭堂勋;李其利;唐利华;陈军;吴玉东;魏晴;香蕉枯萎病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4 黄盖群;佟万红;危玲;殷浩;刘刚;郑继川;姚永权;李永远;28个果桑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宁静;李健权;董丽娟;杨阳;张曙光;谭正初;王润龙;彭继光;黄建安;珍稀地方种质资源“黄金茶”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耀辉;李映志;丰锋;李润唐;叶春海;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菠萝蜜核心样本构建方法初探[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向宇;霍秀文;魏娜;王东;邰丽华;山药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A];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李辉平;张金霞;黄晨阳;陈强;李翠新;ISSR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永;李楠;钟业聪;陆照甫;林鉴钊;蒋明;林平义;罗斌;叉孢苏铁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初步应用[A];第五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赵博;雷曹奇;陈露娜;柯卫东;王建波;豆瓣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A];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OLLINS OTIENO OGUTU;卡尼弗拉咖啡全基因组SSR评估以及基于SSR和ISSR分子标记的咖啡物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9年 2 王晓明;灰毡毛忍冬新品种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国霞;古银杏雄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花粉用优良单株初步选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杨旻;基于ISSR和SRAP的半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雷一东;大花红景天的ISSR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孙雪;龙须菜cDNA文库构建及EST和ISSR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杜金昆;小麦ISSR标记遗传差异及赤霉素代谢调控与杂种优势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臧睿;中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群组成、分子检测及其ISSR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梁景霞;烟草种质ISSR标记及对氮素响应的生理遗传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10 姚明哲;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研究中国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颖;乌塌菜种质资源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 刘婷;芥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朝文;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郑云柯;基于ISSR标记的华石斛遗传结构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5 黄涛;福禄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娜;栓皮栎遗传资源的ISSR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杰;安徽野生狗牙根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学与ISSR标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荣宇;蛹虫草种质资源ISSR分析与优质高产菌株筛选[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杨美玲;紫斑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陈明贤;福建省火龙果种质资源ISSR分析及耐盐生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知识

纳米相变蓄能系统在兰花基地的应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精确温度控制
能源绿色转型 澎湃发展动能
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呼之欲出 芒草成能源作物新星
国家能源局发布《案例解读》
践行绿色发展诺言 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铸就绿色能源标杆
3月5日能源要闻:国电电力新成立绿色能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
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要闻 突出能源特色优势 抢占储能发展先机——我市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光伏花:绿色能源与景观美学的完美结合
2022年服贸会能源“视”界:知名专家与领军企业热议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碳中和”加能站打造能源转型新优势

网址: 高效能源植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75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普通油茶花发育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下一篇: 新一轮毛白杨遗传改良策略的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