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花亚科—木蓝族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豆目
豆科
蝶形花亚科(豆亚科)
木蓝族
木蓝族(学名:Indigofereae),豆科蝶形花亚科的一个族。约3属,800余种,大部产热带和亚热地区。我国有2属,82种。
1.瓜儿豆属
瓜儿豆属(学名: Cyanopsis)是豆科下的一个属,共有4种,原产非洲热带,我国引入栽培1种。
(1)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具平贴丁字毛。奇数羽状复叶、羽状三出复叶或单叶;托叶钻形;小叶全缘、有锯齿或深裂,两面或下面被白色平贴丁字毛。总状花序腋生,疏花;有或无总花梗;花萼5裂,下萼齿最长;花冠淡黄色、黄色或粉红色,旗瓣近阔倒卵形,龙骨瓣不卷曲,多少成囊状,无距或有短距;雄蕊10枚,单体,花丝结合成管,花药顶端具硬尖,基部无鳞片;子房无柄;荚果近四棱形,扁平而阔,顶端尖细成喙;种子立方形,表面有细微瘤状凸起。
(2)瓜儿豆
瓜儿豆(学名:Cyanopsis tetragonoloba)为豆科瓜儿豆属下的一个种。
①产地生境
原产于非洲热带,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均有栽培。中国于1974年开始引进栽培,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能开花结实。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能在印度的拉贾斯坦等邦一些最干旱的地区生长。
②主要价值
生态:瓜儿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并通过大量落叶给土壤增加有机质。每公顷瓜儿豆可固氮50-60千克。也可将盛花期的植株翻耕入土中作绿肥,甚至在水分有限的条件下翻耕入土的植株亦能腐烂分解,为土壤增加有机肥料。
经济:种子含有30-35%的瓜儿豆胶,有较大的工业价值;还可用于提取瓜儿豆胶。
食用:瓜儿豆富含蛋白质,可作口粮,嫩豆荚或于豆荚也可作为蔬菜食用。
饲料:茎叶和豆荚可作饲料,为牲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营养。开花数量达50%时收割作饲料则更为可口和具有营养。瓜儿豆种子煮后可喂牛。提胶后的粗粉状余渣,仍含高达42%蛋白质,营养丰富,可用作性富和家禽的饲料。
2.木蓝属(槐蓝属)
木蓝属(学名:Indigofera),也称槐蓝属,是豆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800种,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以非洲占多数。中国有81种,9变种,分布中心在华南区和西南区。
本属植物可供观赏、绿肥、饲料、染料或药用。但有些种则具毒性。
属名Indigofera源于西班牙语indigo(蓝色)和fera(生育)的合成词,指某些种可提取蓝色染料。
(1)形态特征
灌木或草本,稀小乔木;多少被白色或褐色平贴丁字毛,少数具二歧或距状开展毛及多节毛,有时被腺毛或腺体。奇数羽状复叶,偶为掌状复叶、三小叶或单叶;托叶脱落或留存,小托叶有或无;小叶通常对生,稀互生,全缘。
总状花序腋生,少数成头状、穗状或圆锥状;苞片常早落;花萼钟状或斜杯状,萼齿5,近等长或下萼齿常稍长;花冠紫红色至淡红色,偶为白色或黄色,早落或旗瓣留存稍久,旗瓣卵形或长圆形,先端钝圆,微凹或具尖头,基部具短瓣柄,外面被短绢毛或柔毛,有时无毛,翼瓣较狭长,具耳,龙骨瓣常呈匙形,常具距突与翼瓣钩连;雄蕊二体,花药同型,背着或近基着,药隔顶端具硬尖或腺点,有时具髯毛,基部偶有鳞片;子房无柄,花柱线形,通常无毛,柱头头状,胚珠1至多数。
荚果线形或圆柱形,稀长圆形或卵形或具4棱,被毛或无毛,偶具刺,内果皮通常具红色斑点;种子肾形、长圆形或近方形。落叶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稀乔木。植株有贴生丁字毛及单毛。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稀为掌状复叶或单叶;小叶常对生,全缘,有短柄,有时具小托叶;托叶小,常针状,基部着生于叶柄上。花蝶形,常淡红色至紫色,少为白色或黄色,成腋生总状花序;苞片脱落;萼钟状,斜形,5齿等长或最下l齿较长;旗瓣圆形至长圆形,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有爪,在爪上有距;雄蕊连合为9与1两体;药隔顶端通常具腺体或伸出成小毫毛;子房无柄或几无柄。荚果圆柱形或有棱角,直立或下弯,中间有横隔膜。
(2)木蓝
木蓝(学名:Indigofera tinctoria),豆科植物。野生于山坡草丛中,南部各省时有栽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木蓝是向阳性植物,耐旱耐湿,极易繁殖,羽状复叶,小叶9-13枚,叶片呈羽状偏小,成熟叶片干燥后成灰蓝色,蝶形花冠,花为浅红色居多,总状花序,线状圆柱形荚果,一年可二至三获,以沉淀法制作靛蓝染料。木蓝是中国传统服饰所使用的染料。大成蓝所使用的颜色。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乙型脑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结炎,目赤,口疮,痈肿疮疖,丹毒,疥癣,虫蛇咬伤,吐血。
(3)马棘
马棘(学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为豆科木蓝属下的一个种。
①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坡林缘及灌木丛中。
②主要价值
马棘的生长期长、生命力旺盛,在慈溪地区种植,从3月底萌叶开始至霜降前可多茬收割,割青后很快就能萌发大量嫩枝叶,在夏秋旺盛生长期可收割储备作为冬季用饲料。
马棘的粗蛋白与粗纤维之比值大于1,作饲料适口性较好;蛋白质和粗纤维两项指标都达典型蛋白质饲料的要求(典型蛋白质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高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马棘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微量元素(铜、锌、硒)含量与主要饲料作物紫花苜蓿接近,但钙、磷含量比紫花苜蓿分别高2.2、1.6倍;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动物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新疆大叶苜蓿,其中总氨基酸含量比新疆大叶苜蓿高39.43%。因此,马棘是牛、羊等食草性动物及鸡、鸭等杂食胜动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索、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优质青饲料。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染料木族
【植物界全系列】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山蚂蝗族:舞草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车轴草族:紫雀花
【植物界全系列】菊科—管状花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兰科—树兰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菊亚科—向日葵族(三):大丽花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一):竹叶兰
【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万代兰族(一):多花脆兰
蝶形花亚科植物花部适应机制与传粉系统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蝶形花亚科—木蓝族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76425.html
上一篇: 鬓云松(1v1 古言)桃叶渡 |
下一篇: 多花木蓝 Indigofe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