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

前 言:所谓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除了大多数人认为的环境中有花草树木,有座椅、盲道、休息设施以及活动设施等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内容,简单而言,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保证环境及重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作为优美环境的重要手段,园林景观能够使人感受到亲切和自由,因此,其人性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绿化建设的实施。本文将围绕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及相关措施展开论述。

1游客对园林环境建设的需求

总结游客对园林环境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安全,对于园林环境而言,安全主要包括防火和防盗两个方面;(2)健康性。在健康性方面,首先要求园林环境中的空气是健康的,没有受到污染;其次,配套的体育锻炼设施要齐全合理,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3)舒适性。在舒适性上,首先是园林环境中的便民设施要符合人们平时的活动习惯,保证人们能够有较好的环境体验,心情得到放松,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不同的文化背景,园林景观给人们的视觉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获得认同感;(4)通达性。所谓通达性,是指园林设计具有便于人们出行和生活的特点,为此,在进行前期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进行现有空间的资源划分,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要相互协调好;在园林环境较为拥挤的时候如何保证道路的畅通,防止出现交通堵塞。(5)识别性。园林景观是供人们的观赏的,这是整个构建的核心,要想保证园林景观具有较好的识别性,就应该尽可能的设计出让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自己想去的景致。(6)多样性。不同的游客对园林景观的期望是不同的,这决定于他们的爱好、修养以及文化背景等,并且人的兴趣爱好在不同的阶段也是发生变化,因此,园林修建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章法,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一般都是以借景为主,并非人为的创造景致;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借景能够做到景色浑然天成,为我所用。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2.1绿化人性化设计

随之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高楼大厦对城市使用面积的占有率逐年提升,相关绿化设施和面积面临较大的挑战,绿化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居民追求的一个生活品质目标,崇尚田园风光、追求亲和自然。因此营造园林风光,亲和大自然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的一个关键。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适当引入自然因素,讲究视野开阔和植被的多样性,并丰富空间变化和层次感,在局限的空间内尽可能营造合理的、较大的感官空间。在绿化设计上配置植被可以通过草、灌、乔多种植物相集合,合理科学利用,并在布置时讲究疏密和高低以及尽可能大地发挥相关植物的生态效益,净化空气和光合作用的相互协调;其次,植被设计应体现出相关的季相变化,在设计初期考虑相关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间的关系,能够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四季常绿、四季皆景。在城市公共园林设计中,绿色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而红色等其他多彩色系则应用于整体的点缀,使得整个布置静中有动;最后,在整体的布局上讲究空间的点线面相结合和互动。注重垂直竖向和水平横向的相呼应,尽可能模拟自然,创造合理的生态意境。

2.2园林中道路设计

作为一种提供给人进行自然风光欣赏和享受的系统,园林景观中道路起到的作用相当关键,在实际设计中,园林景观道路对于疏导人流量、控制观景节奏以及分割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是否科学合理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相关研究指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路应当以平坦为主,小路则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让其有丰富的质感以及高度层次感,这主要是考虑到主路人流量方面以及人在其中的空间体验方面。在道路的走向设计上,应当配合周围绿化景观以及赏景的需要,将路围绕相应的景点进行设计,并充分考虑人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对于景点较少的园林可以进行道路规划后再进行绿化方面的设计,通过调整园林中的道路走向和高低进行增留和减速,减少在景点较少地段人流停留时间缓解人流压力。

2.3水景设计

水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到调整生态和缓解环境灰尘污染的作用。而在欣赏性方面,相关水景也是欣赏的关键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也讲究其对人的环境心理影响作用。因此对于园林景观而言,无论从欣赏性还是实用性,无论从现代建筑学还是传统风水学,水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人性化角度而言,景观设计中的水景必须进行科学配置,对于水位的涨落以及常水位和高水位之间的协调是水景设计的关键所在。在雨水通管设计中考虑整体水量的渗透,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绿化景观进行灌溉的同时营造可持续化管理的水循环。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在景观中设置相应的渗透溪,设计时使其常年有水,呼应绿化的同时增加生态环境因素,形成较为自然的湿地生态圈。

2.4文化景观

上述几点从自然景观进行讨论,而园林景观作为人文设计的一种其文化方面的内涵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的文化人性化设计主要指从人和自然的发展出发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尊重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突出环境在日常中的作用,保持人对环境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景观环境中的文化艺术设计品味。例如在某历史文化名城,通过街头雕塑对文化进行历史传承,真实反映历史中该园林景观的生活场景,容易让观赏者产生共鸣。

在文化景观的设计上,园林设计应当讲究细节上的比例和使用的舒适性。文化景观的人性化选择在于提高园林景观在实际应用中的便捷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不同层次文化和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求是园林文化设计的关键,在实践中对其功能分区,设计讲究动静结合、开敞与封闭相呼应,致力于打造宜人园林以及提高整体的空间品质。

特别在于可持续化建设方面,设计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体现现代城市精神,节约设计材料成本,对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规划。

3结束语

园林设计是一项基于人类活动和欣赏、体现建筑实用性和艺术造诣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在于个体设计中的雕塑、花草、树木和流水,更在于各方各面的整体综合体现和协调。在具体实现上更多的是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惟其如此,园林设计才能体现其价值提高其品质。本文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并分别从绿化人性化设计、园林中道路设计、水景设计和文化景观设计四个方面探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建议,为相关园林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第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道路绿化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以成为现目前各大城市基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城市的只注重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施工建设,忽略了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工作,使得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投入使用以后,应当加强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后期的养护管理。

一、园林景观施工要点

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对后期园林景观投入使用带来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园林园林景观的施工质量不过关,就算后期的养护措施多么完善也无济于事,达不到园林景观应有的效果,因此,应当加强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园林景观的施工管理:

(一)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在园林景观施工前期,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勘察,并熟悉园林景观施工图纸。施工人员应当了解图纸设计人员的意图,准确把握园林景观工程的控制点和投资重点,保证园林景观工程在施工中的主次顺序。应当对园林景观工程的给排水工程、定点放线等施工工作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其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前提保障是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内容主要有:做好园林景观工程的工程概要预算和施工组织计划、明确园林景观工程组数量和理顺工程从属关系。

(三)严格按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有效保证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最终效果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这是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本质和精髓所在。与其他施工过程不同,园林景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失误,必定会导致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意念歪曲,从而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最终效果。因此,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进行。

二、园林景观与道路绿化的养护管理

(一)注重施肥,保证土壤肥力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往往生长着很多地被类植物。在这些地被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应当认真总结各类地被植物的养分需求,及时通过肥料对其进行养分供给,尤其是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带中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应当注重其生长土壤的肥力,保证其正常生长。

(二)做好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植物的灌溉

在对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植被进行灌溉时,养护人员应当坚持尽量少灌、勤灌以及惺灌的灌溉原则,并根据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实际情况来对灌溉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的植被都能随时都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对于新栽培的植被应当优先灌溉,对于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乔木一般需要连续对其灌溉3~5年,对于灌木至少需要连续灌溉5年。在灌溉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由于开挖过深对植被树根的损伤,从而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

(三)加强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土壤排水工作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植被的正常生长往往会受到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过多,甚至会导致花草树木被淹死,直接影响城市的美化工作。因此,做好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土壤排水工作也相当重要。在对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土壤进行排水时,应当保证地面没有坑洼死角,最好制造0.1%~0.3%的坡度。当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气时,可以采取开挖明沟方式来进行土壤的排涝工作。

(四)注重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植被养护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建设核心是绿化植被,尤其对于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中植被的养护尤为重要。做好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植被的养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于景观和道路绿化中树木的养护应当保证树错落有致,有稀有密。应当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时刻注意树木的害虫危害,如:金龟子、潜叶蛾、天牛等害虫等以及树根疾病的危害,如:炭疽病、根腐病和白粉病等树根疾病的危害。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养护人员应当经常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 保证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区域的清洁,尽量避免病虫害发生。对于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草地的养护,应当保持草地纯净无杂、均匀一致。草地植物一般包括生满期、旺长期、缓长期和退化期几个阶段。因此,对于草地的养护就应当推迟退化期,保证草地植物的长期生长。对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花卉的养护应当经常进行花卉的枯枝败叶的修剪,每月定期对花卉进行消毒和杀虫,确保花卉的通风性和通光性。

三、注重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

养护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过程中,使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例如:为了更好地保证植物的存活率、移植树木的水分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保证绿化效果,就必须保证在整个移栽过程中,对植物根系的损伤最大限度地降到最低,尽量减少移栽树冠水分的蒸发量,必要时可以采用修剪树冠或者使用湿润草绳对树干进行缠绕等方法。此外,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还应当合理安排资金,把资金和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工程造价,便于有足够的资金对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进行后期养护。

四、结束语

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工程给城市营造了美丽的景观,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并给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美感。因此,应当加强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掌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并根据植被的自身生长特点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营造出城市更加美丽的景观。

参考资料:

[1] 乔林,张振华.论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在城市道路绿化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

[2] 郭顺汉.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3] 孙恬安,施林晓.浅谈如何进行园林景观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园林;存在问题;对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现代景观园林,是利用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对一定区域内的景物进行改造,使其拥有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人们所期望的园林景致,不单单拥有美丽的风景、层次美感,还可以让人们游玩娱乐、修养身心。近年来,社会意识逐渐向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园林设计更要侧重于生态环保,展现出和谐相处、亲近自然的户外空间。园林设计者需借鉴绿化设计方面的知识,在设计园林景致时体现出生态环保性,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发挥出园林自身的特色。

1.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园林绿地给城市人们提供了休憩和舒缓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等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出现了盲目跟风、重经济利益等现象。因此,为适应城市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探讨如何对城市园林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1过度利益化

现如今,园林设计行业没有监控管理部门,缺乏规范要求。设计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工作能力不均衡。一些园林的设计方案,并不是依照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的,显的不合理、不科学。部分设计单位受到商业领域激烈竞争的影响,更趋向于赢取项目利益,忽略了园林设计的品质。部分绿化项目期望让园林早些添绿,获得更高的利润,积极的种植树木,扩大植物密度。植物生长需要时间,在前期虽然营造出良好的绿化生态感。但密度过大,植物生长受到限制,部分植物可能就此浪费。如此做法,不能达到园林种植的要求。单调的树种还会使得绿地系统更为脆弱,病虫害问题加重。

1.2缺少实用性

部分城市在园林设计和城市保护中没有足够的认识。只是追求气派和大气,不考虑市民需求和广场功能。园林景观设计有美感,但不存在实用性。设计者不依据实际情况,设计的方案并不科学。此种设计没有良好效果,不能科学论证设计方案。工程无法顺利实施,也没有稳妥的质量保证。比如在园林中设计一片很大的花圃。花圃虽美,但护理工作强度大,部分游客可能会破坏其中的一边一角。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倒不如在湖中种植荷花。

1.3盲目的效仿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有着较为严重的效仿现象。多数园林因此被设计得不伦不类。许许多多的中外景观作品在园林设计中得以体现,尽管有部分适宜现代人的生活,但依旧缺乏园林意境和文化内涵。比如,我国多数园林,都在设计中加上了罗马柱。罗马柱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园林景观。当中西景观混在园林当中,就缺乏了原本的联想美和思绪变化。也有一些园林,没有考虑到植被的生存条件。北方园林把长江之南的木筒、杜英移植过来,导致植枯而死。部分花坛并不能实施夜晚照明,盲目效仿,只会降低观赏的效果,浪费严重。

1.4设计、施工方式不合理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制定的方案,没有考虑到客观要求和有效施工能力。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态度不严谨,考虑不周到,设计方案也没有进行科学论证。规划没有合乎品质要求和绿化程度。而园林植物是人工构成的植物群落,园林土壤内多积聚着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在施工时,种植穴挖的不深,不能彻底性的清除内部垃圾。树种的选取、配置,都要有设计师亲自指导。多数园林设计,设计方和施工方没有有效沟通,设计师没有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纠正。这就使得设计景观不能和建成景观相媲美,留有较多的遗憾。

2 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看重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和职业要求

目前园林设计行业缺少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监控,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目前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很多设计单位为了赢取更多的项目和更多的利益,对园林设计品质多有疏略。

(1)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方案不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园林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如树种的选择,城市绿化中随处可见国槐、白蜡、毛白杨等背景树和这些单一种类的行道树种,这就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呈现出来的是花少、色暗、缺少地方特色的现象。

(2)现在很多绿化项目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立即出效果,而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通过加大植物密度的方式来解决;同时,一些园林施工单位为了更多的利润,也想尽办法多种树。因此,出现了绿化种植密度过大的现象。种植密度过大,植物的生长空间过于狭窄,多年以后就会出现相互拥挤的现象,这样不仅不易于移栽,还造成大量的浪费,并且选用树种的单调造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脆弱性,不符合园林种植设计要求,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2 看重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和职业要求

目前园林设计行业缺少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监控,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在目前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很多设计单位为了赢取更多的项目和更多的利益,对园林设计品质多有疏略。

(1)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设计方案不是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从而使得园林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如树种的选择,城市绿化中随处可见国槐、白蜡、毛白杨等背景树和这些单一种类的行道树种,这就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呈现出来的是花少、色暗、缺少地方特色的现象。

(2)现在很多绿化项目因为某些原因需要立即出效果,而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通过加大植物密度的方式来解决;同时,一些园林施工单位为了更多的利润,也想尽办法多种树。因此,出现了绿化种植密度过大的现象。种植密度过大,植物的生长空间过于狭窄,多年以后就会出现相互拥挤的现象,这样不仅不易于移栽,还造成大量的浪费,并且选用树种的单调造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脆弱性,不符合园林种植设计要求,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3 园林设计中的其他现象

在城市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当地的客观实际要求和施工的可行性,而盲目追求新颖、追求景点的丰富,或是一种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也没有考虑其进行的设计是否合理,以不科学的态度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项目进行设计,对设计出来的方案也没有作科学的论证,这就使得设计出来的规划达不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达不到理想的品质要求,也使得园林设计无法进行完整的实施,从而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4因地制宜的设计造景

目前,由于城市地价高涨,园林景观多选择废弃地来建址。景观设计消除了城市伤疤,并意识到了自然地形的适宜形态。这是长期磨合大自然的结果。在景观设计时需考虑到地形条件和自然力的关系。设计中体现自然条件和自然外貌。景观要有独特多变的特征。

2.4.1叶片造景

常绿阔叶林是暗绿的叶色,常绿针叶林是景绿色的叶色。阔叶林有着较大的叶色差异,每一种树木都有不相同的绿叶色彩。比如在园林中常见的香樟、冬青、梧桐、杨树、柳树、石楠,其叶片有黄绿、绿、粉绿和银灰绿多种颜色。近些年,园林大色块布置就用了黄绿色的金叶女贞、深绿的龙柏、金黄色的洒金千头柏、绿色的黄杨。树叶多为绿色,但每一种绿色都有着不一样的特点。由此,多种绿色相配,就会营造出生动的图案。在不一样的季节里,树木的叶片,也会发生着变化。春季,石楠、冬青、水杉、垂柳都开出了嫩绿的叶片。而到了秋季,乌柏叶变成了红黄色,枫树叶变成了红橙色、水杉叶变成了褐色,银杏树叶变成了黄色、盐肤木叶变成了红色。除此之外,还有常年性的异色叶树木,比如红枫、榆叶梅、紫叶李等。叶片的变化,丰富了园林景致。

2.4.2花卉造景

园林中最常用的花卉是杜鹃花,杜鹃是观赏矮生地被植物,宜种在中性偏酸的土壤里。除此之外,连翘和红花木都是喜温暖湿润的观色地被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在园林造景中常被相间异色成片状色块或带状色块配置。早春的迎春花,被园林造景中点植或片植于假山水池驳岸处,以丰富景观效果。造园布置时多采用南天竹,该果实鲜红、经冬不落,是理想的观叶观果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是造园布局中经常被采用的地被植物。还有八角金盘是一种强阴性耐湿的观叶地被植物,在一些居住环境偏阴之地成片配置,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小叶栀子、六月雪、九里香、夜来香等,都可以作为园林造景的花卉。一些园林在建筑物外,开设了竹园。竹园优雅清静,很富有东方园林韵味。

2.4.3树形造景

园林中的树木有着各样的姿态,杨树和水杉挺拔,垂柳有着缠绵、柔婉的美感。而蒲葵和棕榈,则有着热带风情。迎春花、铺地柏和龙爪槐,构造奇特。而在选择落叶树木时,除了看花和叶,还要考虑其与季节的和谐美。臭椿和臭楝姿态飘逸、峭立。还有一些花果树,能够开花结果,吸引众多的蝴蝶和鸟儿。

3 解决园林设计中问题的对策

3.1 树立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园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园林的发展趋势为:园林要适应社会和环境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然而,人们虽然意识到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为生态园林,但对生态园林的概念没有完全弄清楚,认为所谓的生态园林就是减少建筑比例,扩大绿化,多栽树,用植物造园,取植物造景。这一认识过于片面,因为生态园林的发展理念应为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并使得人们欣赏园林艺术不断提高,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在园林设计理念中逐渐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让园林为人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3.2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1)要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要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综合考虑园林设计的设计思路、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园林特色、园林功能、各项绿化指标、生态效应、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的计算等,以实现科学设计的目的。

(2)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避免违背自然的施工方式,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设计效果的实现,同时要进行专业的养护和管理。

(3)要树立人们对绿化环境热爱和重视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3.3 注意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相谐调

为营造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就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根据植物配置的原则,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根据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在设计中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栽种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让园林景观在四季中都能呈现色彩美。种植优良的植物,适地适树,营造贴近自然的地形,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增添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园林设施,从而实现种植方式生态化和多样化,使得园林成为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品。

3.4 注重人性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设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师要注重园林的人性化设计,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根据美学原理,综合考虑各种审美因素,例如,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并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设计,让园林绿化真正有益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文化也得到了提高。对现代园林的设计,达到了新的高度。园林是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相融合,从而达到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而目前,我国景观园林设计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制约了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就此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沈国方,饶大鹏.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

[2]季春艳,叶淑芳.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13).

第5篇

关键词:

1.大学校园绿化的基本原理

1.1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中国园林美学主要是探索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审美关系里,向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即创造出懂得美以及相应地接受了真善教育的主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园林绿化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天人关系。大学校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运用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1.2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

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依据。作为绿化的素材,园林植物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能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能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校园景观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从创建开始起,它就把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而一直延续至今。运用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科学合理地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这是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如耶鲁大学校园中,乔、灌、草科学合理地复层搭配,创造出相适的植物群落,同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呈现出宜人的生态景观

1.3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校园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对大学校园绿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分析大学校园师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大学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普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

从生理的需要知道精神的需要,主体的数量呈现明显递减的“金字塔”形。在大学校园中,对于有着较高知识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大学师生而言,安全、认同、自我实现、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尤为重要,在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大学师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空间的创建上要想方设法将这些抽象而迫切的心理需要,通过绿化的手段以软硬景观的物质形态得以物化,给予满足。

2.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2.1提高生态质量。

校园绿地的植被、水体能够以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应,改善和提高校园的自然生态的质量。

2.2环境保护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能够调节气温、湿度,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杀菌防病、减弱噪声等功能。

2.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绿地为校园景观平添无尽的色彩和意境,为师生提供清新、优美的自然氛围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2.4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道路等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隔离开来,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安全度。

3.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科学认识和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不同步,规划方案缺少前瞻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些高校公共绿地反复多次改造,树种频繁更换,如此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3.1.2缺少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氛围由于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导致设计与操作脱节,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得总体设计水平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

4.2解决办法

4.2.1面向未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总体规划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对信息技术发展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加眷恋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建设应遵循让信息化与园林化和谐并存的“信息园林”的建设理念,营造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氛围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师生学居环境。应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规划。

4.2.2合理配置植物

发挥植物群落的最大生产率,充分注意乔、灌、花草等对环境改善有益的植物群落的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

4.2.3科学养护管理

保证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分种,七分管”,校园绿化建设必须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观。

5.结语

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彰显独特的个性,游息于柳暗花明的绿色校园,品赏于人文浓郁的亭廊格架,冥想于水木明瑟的山石池泉,沉思于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师生自会感到清静闲适,悠然自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以放松和自由——这就是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大学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406-409.

[2] 鲍新梅,杨金华.论高校校园树草配植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18-20.

[3]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2):16-17.

[4] 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J].新建筑,2002,(4):12-15.

[5] 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15(2):16-17

[7] 张江雪,李亮,王姣娥,徐伟.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04-206

[8] 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02-105

第6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养护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80

1 @林绿化的景观设计要点

1.1 根据环境效益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对于土壤以及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益,且对于水体与土壤的净化功能,以及同一污染物的影响等也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园林绿化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在合理的选择植物的种类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配置,这样不仅能促使植物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

1.2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本土植物

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植物多样性种类的基础上,还需因地制宜,对本土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即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本土植物。因为本土植物由于生长于当地,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壤条件,栽种之后,能够达到正常生长的要求,并且也能与园林中的其他植物形成良好的格局。

1.3 满足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

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区,即确保城市环境与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所规划的园林绿化景观也必须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相互融合,并且要满足各个功能区域的整体布局和主题风格,这样才能发挥出良好的功能效应。

2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策略

2.1 规范施工标准

在养护管理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园林养护人员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对园林绿化进行合理的养护施工和管理。园林养护人员不仅要对园林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对于相关的生态学以及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掌握。且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就需要对整体的园林规划和设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园林绿化之前,先要运输植物幼苗到园林绿化施工的现场,且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植物幼苗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植物幼苗在运输的过程中,其根系被外力破坏或者受到一定的挤压。同时也要注重施工现场的土壤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植物幼苗对于土壤及其含水量有较高要求,在栽种植物幼苗之前,必须合理的测试土壤的酸碱度、渗透力以及含水量,只有达到一定标准要求的才能用于栽种植物幼苗。在植物幼苗栽种之后,及时灌溉,即保证24h之内幼苗的根系能够完全被水浸泡,这样才能确保植物幼苗健康生长。

2.2 加强培养管理队伍

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且在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才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合理的设计园林绿化景观,同时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与养护管理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同时还需要掌握与园林设计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因此在实际开展园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组织一些理论知识的培训课程与考核,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对于工作表现优良的工作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予以奖励,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另外也需要设置一定的惩罚机制,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率的目的。

2.3 优化养护管理技术

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养护管理技术进行适当的优化。针对不同的树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养护管理,且在施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同时要通过合理的方式科学的进行施肥,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营养充足。另外在养护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植物苗木进行合理的修剪,并有效的控制其生长特性,这样才能促使园林植物达到良好的美观性。

3 总结

基于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与养护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因此为了确保顺利的展开园林项目的施工建设,必须有效的将而这结合起来,合理设计,全程养护,从而促使园林绿化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园林;水景;绿化;配置;

0.引言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化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对于园林设计人员应该要有一种超前意识,将园林绿地设计做好配置,因为这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一个重要素材,植物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及和工程是否能最大限度发挥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的环节就是绿化植物的配置。基于此,对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就绿植配置中常见问题和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园林配置如何选择与搭配。

1.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常常是利用植物作为主体景观,在树木中点缀庭、水等其他元素,达到整个景观协调的目的,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树木、保证树种和数量能够协调,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整个景观协调、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点和风格。

(1)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设计的园林风格是不相同的,在江南水丰富的地方,常常在园林绿地中点缀水景,让水景和树景相互映衬,可见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土质结构都可以改善植物的配置。城市中常用的树木一般是从城市以及其周边地区生长并保留下来的,由于城市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都与原环境相同,这就形成了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保证树木能够在种植后成活。

(2)群落稳定性原则

植物和树木在种植一段时间后,肯定会发生演化迁移,主要表现的就是层次性和观赏性,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种情况,考虑到植物在生长一段时间后整个园林景观的情况,会不会破坏这种景观效果,其中要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要在设计和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群落的稳定性,并通过人为的干预,从而得到较为稳定的群落和景观。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设计人员常常采用多种植物进行配置,这样可以提高植物对空间环境的利用程度,同时大大的增强了群落的抗干扰能力,保持了生态的稳定性。

(3)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原则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随之产生了各种能源、水资源危机,这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和发展的短板,这就需要园林设计人员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改善这种情况,这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考虑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在设计过程中将这种想法融入到景观中,可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

(4)植物配置和造景的原则

进行园林绿化造景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景观效果中体现了艺术性,在设计中体现了科学性,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对于园林绿地设计必须遵循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主要表现在设计人员应该从包容的心态出发,让各种风格的植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体现,无论是超前、充满实验性、还是中规中矩、遵循传统的,都应该接纳;同时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多学习景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内容知识,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环境园艺、地域植物学、恢复生态学、动植物栖息园等新的概念,以适应新的时代造景设计。

2.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式

2.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为在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视内在的精神文化和素质的统一,在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是城市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设计中应该体现出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的结合,这是根据四季气候环境变化而决定的,因为对于观花植物在观花季节都会长出鲜艳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观叶植物,也不能忽视,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叶色有绿变红的树类,黄叶的银杏,枝条鲜红的红瑞,树叶金黄的金叶榆等,这些植物和观花植物进行协调配合,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美的效果,并能够提高观花植物组合延长观赏期,这些观叶树种常常也作为园林景观的主景,即使是绿色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条、臭椿、深绿色的国槐、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在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做好色彩、色度的搭配,选择良好的色彩搭配能够形成层次分明、观赏价值高的景观。

2.2不同层次植物相结合

分层配置、分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如2.5米高的金叶榆、3.5米高的桧柏和6米高的枫树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紫、黄、绿、红等多层树丛,可使游人的视线由近及远,渐次展开。

3.水景植物配置

3.1水边植物配置

在多水的江南,一般都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水的元素,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活着的景观,在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滨水地带的生态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并使得整个植物种类多样化,其次应该掌握水景植物配置的用途和目的,保证配置好的水景植物能够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如在水体边缘进行植物配置时,可以做好水边到岸堤的过渡,体现出水景的自然景观效果,常常使用的水体边缘植物有菖蒲、水葱、芦苇和鸢尾等。但是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植物种类多样化,但是不能在植物种类上选择新、奇、异、珍品种,否则会在滨水生态植物群落中破坏整体性。

3.2岸边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水体驳岸有石岸、混凝土岸和土岸等,我国传统庭园池岸一般多以文石砌作,或以湖石,黄石叠成。新建庭园池岸,形式多样,采用的材料亦各不相同,这些岸式一般较精致,与小池水景很协调,且往往一池采用多种岸式,使水景更为添色。岸边的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

4.结束语

我国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生态平衡是自然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现代园林绿化须从生态的角度来定义,特别要注重水生植物的应用和生态配置。景观水体与植物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营造这种美景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到景观视觉效果,还要兼顾它的生态效应。选择植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群落稳定,生态经济的原则,并合理选择乡土植物。

参考文献

[1]乌艳飞. 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第8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相关知识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通用12篇
屋顶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析屋顶花园绿色植物景观设计
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中花境设计要点分析
现代园艺论文范例8篇
装饰艺术设计赏析八篇
花园园艺赏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究(4篇)
海岛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管理技术

网址: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8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莫江明——森林生态学专家莫江明—
下一篇: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省内新闻 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