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发送给好友
石韦(石䩾、石皮、石苇)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或石韦的叶片。野生。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原植物喜阴凉干燥气候,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止咳。临床用名石韦。
石韦:熟皮作叶石上生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石韦,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生山谷石上。
《名医》曰:一名石皮,生华阴山谷,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药性论》:使,微寒。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去膀胱热满。
《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开宝本草》:味苦、甘,平,无毒。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
《汤液本草》:《局方本草》云:石韦味苦甘,平,无毒。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 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药性论》云:使。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膀胱热满。
《日华子》云:治淋遗溺。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生华阴。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用治淋亦佳。
《滇南本草》:味苦,性寒,入小肠经。利小便,通五淋,止玉茎痛。根消胸膈横气作胀,退蒸热。凡用,刮去毛,若毛去不净,反令人咳嗽。
(附方)治手颤作摇,服此即愈。
石苇根,煎汤当茶水频服。
石苇,气味苦、平,毒。去叶上毛用。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治淋。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平、微寒。无毒。丛生山谷石上者真,不闻人声水声者效。叶长似柳,背有黄毛。不拭射人肺中,即成咳嗽难治。务先去净,复拌羊脂;炒变焦黄,方入药剂。得菖蒲妙,使杏仁良。治遗溺成淋,通膀胱利水。疗痈疽发背,去恶风止烦。益精气,补五劳,除邪热,安五脏。生瓦上者,瓦韦为名。治淋亦佳,《本经》曾载。
《本草纲目》:崩漏金疮,清肺气。
《本草乘雅半偈》: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核】曰∶出华阴山谷,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亦有之。丛生石旁,及阴崖险罅,不闻水声人声处。凌冬不凋,叶长近尺,阔寸许,背有黄毛,柔韧斑点如皮。一种叶背有金星者,曰金星草;叶如杏叶者,曰杏叶韦,同生石上,功用亦相同也。修事,去黄毛极净,否则射人肺,令咳逆难疗也。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矾石。
【 】曰∶石者山骨,韦为之皮,秉坎刚之水用,离丽之火体,从坚凝闭密中,畅达敷布,故主劳热邪气,致五癃闭,假石性之剽悍,宣通水道,捷于影响。有金星者,曰金星草,嘉用治发背痈疮,盖良为背,背发痈疮,止非止矣;金星功能上下敌应,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也。解丹石阳毒者,以艮止之宁谧,对待治之,大生毛发者,肾主骨主髓,发者肾之荣,肺主皮、主肤,毛者肺之华耳。
《本草易读》:
去毛梗,炙用。滑石、杏仁、射干为使,得菖蒲良。
辛,甘,微寒,无毒。通膀胱而利水,益精气而治淋。崩中漏下之疾,发背金疮之。
处处有之,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许,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
《本草崇原》: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石苇始出华阴山谷,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皆有,丛生石旁及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背有黄毛,亦有成金星者,凌冬不凋,柔韧如皮,故《别录》名石皮,采处以不闻水声及人声者良。)
水草、石草皆主在肾。石苇生于石上,凌冬不凋,盖禀少阴之精气,叶背有金星,有黄毛,乃金水相生。肾上连肺也,主治劳热邪气者,劳热在骨,邪气在皮,肺肾之所主也。五癃者,五液癃闭,小便不利也。石苇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津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不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夫水声泄肾气,人声泄肺气,不闻水声、人声者,藏水天之精,以助人之肺肾也。
《本草备要》:通淋,补劳
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负对黄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酒服)。
生石阴,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古瓦上者名瓦韦,亦治淋。通淋,补劳。
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负对黄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酒服)。
生石阴,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古瓦上者名瓦韦,亦治淋。
《本经逢原》:石韦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其性寒利,故《本经》治劳热邪气,指劳力伤津,癃闭不通之热 邪而言,非虚劳之谓。治妊娠转胞,同车前煎服。
《本草从新》:内容:通淋。
苦甘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治崩淋发背。(炒末、冷酒调服。)别录谓其补五脏。益精气。亦止清热利湿之功。非真有补性也。无湿热者勿与。生石阴处。柔韧如皮。用须拭去背上黄毛。微炙。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古瓦上者。名瓦苇。治淋亦佳。
《得配本草》:一名石皮
石菖蒲良。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制丹砂、矾石。
甘、苦、微寒。入足太阳,兼入手太阴经。通膀胱,清肺火。治淋沥遗溺,疗痈疽发背。配槟榔、姜汤,治气热咳嗽。配滑石末,治淋痛。
去黄毛、梗,微炙。治发背,酒调服。除烦热,羊脂炒。黄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疗。真阴虚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清肺热以利水。
石韦专入肺。苦甘微寒,功专清肺行水。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以致水道益闭,化源不清,则水道自闭。石韦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味苦气寒,苦则气行而金肃,寒则热除而水利,是以劳力和伤津伏有热邪,而见小 便不通及患背发等症,治当用此调治。俾肺肃而水通,亦淋除而毒去矣。
《本经疏证》:石性至刚,纵使火煅金钻,能通其质,不能通其气。虽然,端溪之砚,蓄水不冰,此水之温 气渍于石也。丹硫之穴,其水可浴,此石之温气贯于水也。故夫至柔方能驰骋至刚,老氏之言,不吾欺矣。夫 此犹为石温水,温久积渐使然者言耳。若石既禀阴刚之性,所处又阴崖险罅,水声人迹不经之所,宜乎为阴之 尤矣。乃偏生极柔极韧之石苇,何哉?且其味苦属阴,气平复属阴,若论阴阳交和,而后生气得钟,岂有此物 生于此处之理?殊不知苦原火化,平本秋容,化于火而能柔,是以得钟生气于至刚之处,出于夷而自险,是以 能存危栗于巉仄之区。意之所洽,即理之所在,理之所在,即功效之所自矣。热而曰劳,且附以邪气,则其内 倚巉岩之骨可知,癃闭不通,兼五则因劳热而气化遂失其枢,致水气顽矿如石,可见此时若以寒剂泄其热,则 水劳愈涌,热仍不除,若以热剂通其闭,则适助其热,气化仍不能转,故必以禀阴气,而萌芽于坚顽巉削之石 中者,使附骨之阴气发生而劳热消,劳热消而气化遂得转,一举而无微不入,无患不除焉。患有阴焉,古圣人 之因物揣情,因情度势,因势除弊,又岂后人广络原野,顾此失彼之智可同日语耶!或问五癃唐以前人,无疏 及此者,后世多以五淋目之,特五淋皆小便不通之候,古人文尚简,本经既曰五癃闭不通矣,复曰利小便水道, 得无有补而其间有剩义欤?曰稽之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五常政大论,其病隆闭。王注癃为小便不 通,则以五癃为五淋。盖亦未为非是,若更证之以奇病论之有癃者,一日数十泄;甲乙经之气癃虚则遗溺,似 有漏义焉。盖热冷气沙劳五淋者,皆小便之不通,而别其源,徵其象,有此五种也。若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之溺 也气也汗也泣也唾也,则所该者广,五淋仅溺之一端矣。训诂之书,说文最为近古,其于癃下不诂为小便不利, 而诂为罢病,亦可见癃之为病,非暴病非实病矣。故夫癃之虚者,溺多汗多泣多唾多,气出而不反也。实者溺 秘汗秘目干舌燥,气结而不解也。凡诊病之道,虚中当求其实,实中当求其虚,癃本罢病,罢病之中,又有虚 实如此者焉。于此见本经石苇主治劳,热为虚邪,气为实邪,气著于劳热,是虚中有实,癃为虚闭,不通为实, 五癃闭不通,亦是虚中有实。石苇之为物,惟其禀质柔软,是以能治虚热;惟其发生于刚悍,是以能通闭结;惟其性平,是以能下行,利小便水道之功为尤擅。于此又可见凡气虚热结目干口燥无汗便闭者,石苇均能治之, 而于通小便为最善。以是较之训五癃为五淋者,其义岂不广且博耶!即推之千金治血淋之石苇散,治虚劳渴无 不效之骨填煎,及治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方可以思矣。
《本草便读》:导湿热以通淋。甘苦微寒。下行火腑。清肺金而利水。分消降浊。直达州都。(石苇生石上。其叶如布。甘苦微寒。上清肺热。下达膀胱。利湿热。通淋浊。主治不过如此。亦不常用之物也。)
《本草撮要》:内容:味甘苦微寒。入手太阴经。功专清金利水道。益精气。补五劳。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酒服。去毛。微火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瓦上者名瓦苇。治淋亦佳。
《本草分经》:苦、甘,微寒。清肺热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湿,善能通淋。
《饮片新参》:
形色:皮色淡红,中有脊线,肉青黄,形似牛皮。
性味:苦清香平。
功能:利阴茎止痛,治淋浊,化湿热。
分量:一钱半至三钱。
用法:生用。
禁忌:上中焦湿热者罕用。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华阴山谷石上,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今处处有,以不闻水声、人声者为佳。出建平者,叶长大而厚。
《中药大辞典》
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
石韦: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庐山石韦:生于山野岩石上。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毡毛石韦:生于山野岩石上。分布湖北、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
有柄石韦:生于山野岩石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北京石韦:生于山野岩石上。分布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西南石韦:生于山野岩石上。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炮制】
《中药大辞典》
拣净杂质,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
【现代药理研究】
1.庐山石韦煎剂或异芝果素、有柄石韦的水煎醇提物均有镇咳祛痰的作用。
2.石韦对某些杆菌、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石韦有对抗气管痉挛的作用。
4.石韦对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石韦煎剂还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同时还有 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整理/吕涵宁)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联系客服
客服工作时间9:00-18:00,晚上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或QQ留言,第二天客服上班后会立即联系您。
相关知识
佩兰(历代本草汇言)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槐花)
闹羊花的本草考证及炮制历史沿革分析
本草学研究的二重证据——从本草文献考证到本草考古
芳香本草: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
黄璐琦院士:从本草文献考证到本草考古
诗词中的兰花及其药用价值
本草中国丨连接世界与中国的香药本草
网址: 石韦(历代本草汇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91932.html
上一篇: 国际上,以“河南”命名的12种植 |
下一篇: 药性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