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种植技术
摘 要:多花黄精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肾益脾、润肺生津、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脾虚乏力、腰膝酸软、精血不足、肺虚干咳等病症,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有较好的疗效,是药食两用的山珍春夏季多花黄精营养生长阶段,在松土锄草时,可施有机肥1500~2000kg/667m2; 11 月份再施冬肥,用农家肥1000kg、过磷酸钙50 kg、饼肥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并进行培土盖肥。另外,在地下根状茎膨大初期,可用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兑水15kg进行叶面喷施,7~10d 1次,使用2~3次,可以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促进根系膨大和有效物质含量的提高。
适当荫蔽
多花黄精最怕强光,7—10月阳光过强,应在混交林地天窗处架设遮阳网遮荫,或人工搭设荫棚,透光率控制在20%~35%最佳。到10 月中旬左右除去遮阳网或荫棚。
摘蕾打顶
5—11月是多花黄精生殖生长阶段,为促进地下根状茎生长,保证多花黄精营养生长所需的养分,应在5 月初及时将多花黄精的花蕾全部摘除,以减少生殖生长阶段对营养造成了大量的耗费。 合理灌溉
移栽定株后要浇足定根水(若碰小雨后移栽最好,可不浇或少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另外,进入雨季要提前做好清沟排水准备,避免积水造成多花黄精烂茎。
3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多花黄精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黑斑病和炭疽病,虫害有地老虎、蛴糟等。
叶斑病
多花黄精的叶斑病,常发生于夏秋两季,4—5 月开始发病。病原菌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发病初期是叶片的颜色褪色出现斑点,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就会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间呈淡白色,外缘呈棕褐色,最后是整片叶子枯萎脱落。防治方法是加强林间管理,适时做好松土除草工作,平衡水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使植株茁壮生长,提高自身抗病力;药剂防治是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酌量托布津或波尔多液加新高脂膜,也可采用退菌特1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7~10d喷1 次,连喷2~3次。
黑斑病
多花黄精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4—6月雨季发生,发病初期是叶尖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随着病斑的蔓延扩散,病斑变深成黑褐色,最后是整个叶片枯死发黑,悬挂于茎秆上不脱落。发病特点:5 月底该病开始在老植株叶上发生。7 月初在新生植株上出现,7—8 月该病发生较严重。因黑斑病是从顶部向下蔓延的,但蔓延速度较慢,到7 月底,发病程度较叶斑病轻该病还可危害果实,在幼果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防治方法是在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0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d 1次,连续数次。
炭疽病
多花黃精炭疽病多发于春夏、夏秋转换时节,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发病初期是叶尖、叶缘部位先出现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区域常穿孔脱落,外缘有黄褐色晕圈。发生特点,4 月下旬始发,8—9 月最为严重。防治措施是要加强林间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深翻土地,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松土,施肥后培土,注意排涝,降低土壤含水量。药剂防治可用80%炭疽福美可
混交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黎川县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黎川县林业科技服务团对毛竹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进行技术指导
多花黄精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范.pdf
杉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试验研究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
快来了解锦屏县林下有机多花黄精种植技术的秘诀!
安徽池州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及林下种植技术
“天岳黄精”参与湖南《多花黄精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发布
闽北山区多花黄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示范推广
昆明英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网址: 混交林下多花黄精仿野生种植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0070.html
上一篇: 湖南省多花姜型黄精种苗种植技术 |
下一篇: 柳杉:刚柔相济 器宇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