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中隐士的忧伤 浅谈菊花的前世今生

花中隐士的忧伤 浅谈菊花的前世今生

       菊花自古以来就有花中隐士之称,更是与梅、兰、竹一起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一直是正面而积极的存在。可如今,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提到菊花总会让人产生一些内涵性的联想,而白菊与黄菊更被视为祭奠亡者的丧葬之花,令人们敬而远之。今天小纳米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菊花的前世今生,感受属于花中隐者的真正魅力。

       古人对菊花的喜爱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十分钟爱菊花,在他的作品《离骚》和《九歌》中均有提到菊花。相传屈原就是在流放汉北的途中在野外看到了秋风中怒放的菊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他被菊花独自在秋天绽放、傲然屹立于寒风中的高洁品质所吸引,这让他不由得感怀身世。这位爱国主义诗人由于秦国的野心与本国贵族阶级的排挤诽谤,先后被流放汉北与沅湘。流放之路秋风瑟瑟、旷野萋萋,这些在秋风中盛开的菊与他何其相似,同样的遗世独立、傲岸不屈。于是菊花写进了屈大夫的辞赋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也照见了他的灵魂里。随着楚国破灭的终章,屈原自投汨罗江殉国,菊花也因他被世人赋予高洁忠贞的品格。

       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写到:“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因为陶渊明这位晋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而奠定了其花中隐者的地位。陶渊明幼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这位自幼“性本爱丘山”的少年不得不担负起家计,开始了他的宦海之旅。及至29岁,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从此菊花就成为了他隐逸生活的挚友,屡见于其诗作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何等的闲云野鹤!园中的黄花伴着延绵的青山,陶潜忘掉了国家腐败没落的烦恼忧愁,全身心地融入山水田园的无限风光中,在青山隐隐、白云悠悠中倚门而坐,饮酒赏花何等快意!作为伴随了这位隐士大才一生的菊花,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无限追捧的对象,在诸多诗文中广泛流传。

       时光流转,菊花在万千诗词中被反复提及。千年之后,它带着另一番决绝的姿态出现在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词间笔端:“宁可报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这位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文辞机敏、锦心绣口。然而,她却是礼教束缚的牺牲品,与盲婚哑嫁的丈夫不睦,常年抑郁导致英年早逝。在其死后,父母更是将其一生的诗稿付之一炬,只余《断肠集》等少量漏网之鱼留存于世。有人说朱淑真冒犯的是当时不可逾越的父权威严,所以成为了那个时代打压的牺牲品,所以她虽与李清照齐名却鲜少被人提及,所以她只能选择如菊花一般,宁可抱香枝头而亡也不愿妥协于世。在时光的尽头,她是否对着满园的秋菊顾影自怜?菊花成为了这位拥有强烈女性意识觉醒的女词人的精神寄托,那样的时代,她只愿万事随心,不做随风而舞的黄叶实在太难了。

       几千年来,菊花一直广受文人墨客的推崇与喜爱,但它忠贞高洁的形象却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受西方外来文化影响,黄白菊成了墓地之花,变成了清明、中元的祭祀花材;而网络内涵文化的发展,更让昔日的花中隐者象征着某个不可描述的对象。幻灭只在一瞬间,仿佛曾经那谦谦君子的形象只在梦中……

(编辑:陈莹)

相关知识

梅花的前世今生
以下哪种花卉有花中隐士之称
“世外隐士”菊花
【植物科普“微课堂”】花亘四时,月季的“前世今生”
西方花艺的“前世今生”
花中“隐士”何去何从?透过菊文化古今变迁,谈古人为何偏爱菊花
月季博物馆:探寻月季的前世今生
插花花艺培训—花的前世今生
植物作为文学意象的前世今生
“月季|前世今生”

网址: 花中隐士的忧伤 浅谈菊花的前世今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47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郁金香的花语 郁金香什么时候开花
下一篇: 藏文科普 | 菊花:为吃而生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