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鳞茎繁育朱顶红的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朱顶红为石蒜科孤挺花属的杂交品种群总称,具有花大色艳、形态丰富等明显优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引进了部分品种,市场接受度较高,朱顶红成为新兴花卉品种之一,但是,朱顶红鳞茎的自然繁殖率很低,其中多数品种和杂交种几乎不产生子球。
亚洲地区虽然也有朱顶红鳞茎的生产,但生产设施相对落后,国内朱顶红品种相对单一,鳞茎生产较少,仅有的国产鳞茎质量较差,优良鳞茎大量依赖从荷兰、南非等国家进口,昂贵的鳞茎价格极大限制了此鳞茎根花卉在我国的发展。
朱顶红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自然分球、扦插和播种等,但是,繁殖速度很慢,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采用鳞茎扦插、组织培养和刻伤法来繁殖,以加快其繁殖速度。鳞茎扦插和刻伤法操作程序繁琐,成本高,受外界条件影响大。
组织培养技术是目前植物快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繁殖系数高、成苗时间短和便于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的优势。
目前,朱顶红的组培外植体选择比较多,有大鳞茎、叶片、花葶、花梗等,但是,只有鳞茎中的双鳞片作为外植体时,才能诱导出丛生芽,其他外植体诱导都只能得到愈伤组织,而大鳞茎作为外植体时,消毒效率低下,污染率最高可达90%,一般诱导后,增殖系数只有2~3,并且在获得丛生芽后,对丛生芽直接进行生根培养,或是再进行壮球培养,最后移栽,移栽成活率70~90%。
可见,现有朱顶红组培外植体消毒效率低、增殖系数较低、移栽成活率有限,增殖过程还需壮球培养,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鳞茎繁育朱顶红的组培方法,以小鳞茎为外植体,接种污染率低,快速繁育出试管小鳞茎,操作简单有效,诱导率高,一步成球的试管鳞茎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高,缩短诱导及繁育时间,节省了组培时间,减少了操作步骤,保持了原球的优良种性,克服朱顶红组培中操作步骤较多且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为朱顶红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鳞茎繁育朱顶红的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选取健康、直径为0.5~1cm的朱顶红小鳞茎,置于4~10℃冷处理4~6周,去掉皮膜,水冲洗1~3h,消毒,冲洗,吸干水分后备用;
2)诱导培养
将消毒好的朱顶红鳞茎切除顶部,留带有1/2~2/3鳞片基部的鳞茎盘,将鳞茎盘十字平均纵切成2~4份,基部朝下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光照培养30~40天后诱导出丛生芽,丛生芽基部膨大,继续培养20~30天,得到丛生鳞茎;
培养温度22~27℃,湿度60~80%;光照培养条件:光照时间10~14h/d,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
3)继代增殖
将丛生鳞茎切成单个鳞茎,切除顶端,保留基部0.3~0.5cm,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上,培养40~60天,获得增殖鳞茎;
培养条件:温度22~27℃,湿度60~80%,光照时间10~14h/d,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
4)生根培养
将增殖鳞茎切分为带基部的单个鳞茎,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15~20天,获得生根的朱顶红幼苗;
培养条件为:22~27℃,湿度60~80%,光照时间10~14h/d,光照强度1500~2500lx;
5)移栽
取出生根的朱顶红幼苗,洗净根系琼脂,移栽至基质中,炼苗后获得再生朱顶红植株。
进一步,步骤2)所述诱导培养基包含:ms基本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1~5mg/l,萘乙酸0.5~3mg/l,蔗糖30~40g/l,琼脂4~6g/l,ph5.8~6.0。
又,步骤3)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1~5mg/l,萘乙酸0.5~2mg/l,琼脂4~6g/l,蔗糖30~60g/l,ph5.8~6.0。
进一步,所述生根培养基包含:1/2ms基本培养基,萘乙酸0.05~1.0mg/l,活性炭0.5~1.0g/l,蔗糖30~40g/l,琼脂粉4~6g/l,ph5.8~6.0。
优选地,步骤5)中的在移栽至基质中前,进行炼苗,炼苗过程为:温室条件下,保持空气和基质湿润,气温20~25℃,遮阴7~15天,再全光照,每2~3天浇一次水,20~30天后移栽,成活率100%。
又,所述基质为泥炭:珍珠岩=7:3~5:5,体积比。
进一步,步骤3)中,单个鳞茎的直径在0.5cm以上时,将其纵向平均切分成2~4块,再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上,单个鳞茎的直径小于0.5cm时,将其直接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上。
本发明的ms基本培养基是指: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培养基。
本发明的1/2ms基本培养基是指:ms基本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浓度均减半。
本发明以朱顶红小鳞茎为外植体,直接诱导试管小鳞茎,并对增殖后的试管小鳞茎进行生根,节省了组培需要的时间,减少了操作步骤,保持了原球的优良种性,为朱顶红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朱顶红的小鳞茎为外植体材料,小鳞茎生长年限短,所含内生菌少,使污染率降低至6~10%,克服了以往利用大鳞茎为外植体材料时消毒后污染率高等问题。
2).本发明将试管小鳞茎的诱导率提高到99.6%,同时,本发明缩短了诱导时间,在1个月左右一个外植体就能诱导出丛生芽,2个月左右壮大成试管小鳞茎,可投入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从现有的2~3提高到4~6。
3).本发明在试管内直接诱导出丛生芽,无需更换培养基,在原培养基上实现成球,一步诱导出小鳞茎,省去了以往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再分化成丛生芽的过程。
4).本发明诱导出试管球后,经快速增殖生根,移栽成活率可达100%,并使整个从外植体接种到移栽成活的组培过程,从原来的5~6个月,缩短到3~4个月左右,大幅缩短了繁育周期,加快了繁育进程,可实现工厂化高效繁育,解决朱顶红国产中鳞茎稀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殖后的小鳞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利用鳞茎繁育朱顶红的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挖取鳞茎后,选取健康、4℃左右冷处理4周后的朱顶红的小鳞茎(直径<1cm),去掉外层褐色皮膜,自来水冲洗1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浸泡30s,无菌水清洗,再用0.1%升汞浸泡8~12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吸干水分后备用。
2、诱导培养
将消毒好的小鳞茎十字平均纵切成4份,基部朝下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接种后,污染率低于8%。
其中,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6-ba2mg/l+naa1mg/l+蔗糖30g/l+琼脂4g/l,ph5.8。
诱导培养条件为:培养条件为温度25℃,湿度70%。12h/d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2000lx。
约1个月后诱导出丛生芽,在原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丛生芽基部逐渐膨大成试管小鳞茎;若培养2个月,每个切分后的外植体可产生3.5个小鳞茎。
3、继代增殖培养
将诱导产生的试管鳞茎(直径大于0.5cm)单个分开,切去茎顶部,平均纵切成2半,均需带鳞茎盘。切好后,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增殖系数为4.8,增殖培养后,小鳞茎生长健壮,小鳞茎直径可达0.3~1.0cm,株高为8~12cm,单个小鳞茎有叶片2~3片,并伴随少量生根,参见图1。
其中,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5mg/l+蔗糖40g/l+琼脂4g/l(ph5.8);增殖培养条件为:25℃,湿度70%,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间:10h/d。
4、试管鳞茎的生根
将继代增殖产生的试管鳞茎单个分开,每个均带鳞茎盘,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天,生根率达到100%;
其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ac0.5g/l+蔗糖40g/l+琼脂4g/l(ph5.8);培养条件为:25℃,湿度70%,光照时间10h/d,光照强度为2000lx。。
5、试管鳞茎移栽
将已生根的试管鳞茎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根系上的琼脂,根系蘸取少量五氯硝基苯可湿粉剂,移栽在32孔穴盘中,栽培基质为泥炭:珍珠岩=7:3。温室条件下,遮阴,保持空气和基质湿润,气温20~25℃左右。10天后,全光照,每2~3天浇一次水,1个月后移栽成活率100%。
相关知识
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与流程
一种蝴蝶兰组培苗繁育方法技术
利用组培苗叶片快速繁育大花绣球无尽夏的方法与流程
朱顶红组培苗的驯化过程
一种利用光照改变红叶粗肋草组培苗叶色的方法与流程
朱顶红品种图片
一种利用抑菌培养基培育茉莉花的组培方法与流程
朱顶红温室栽培繁育技术(全文)
朱顶红的组织培养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快速培育方法.pdf
网址: 一种利用鳞茎繁育朱顶红的组培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38180.html
上一篇: “切”出朱顶红的子球——朱顶红鳞 |
下一篇: 朱顶红花繁殖 |